赞比亚克瓦查
赞比亚共和国中央银行(赞比亚银行)发行的货币
赞比亚克瓦查由赞比亚共和国中央银行(赞比亚银行)发行的货币
基本介绍
赞比亚克瓦查
赞比亚克瓦查由赞比亚共和国中央银行——赞比亚银行发行。赞比亚原为英国殖民地中非联邦”三成员之一,通称北罗得西亚,使用联邦通用货币“罗得西亚——尼亚萨兰镑”,与英镑等值。1964年10月24日,赞比亚宣布独立,成为赞比亚共和国。1964年11月成立中央银行赞比亚银行,并发行赞比亚镑,与旧币和英镑等值。1968年11月16日,发行十进位货币克瓦查,以2:1的比例收回赞比亚镑,确定克瓦查含金量为1.24414克,1克瓦查兑1.40美元。1971年12月6日,赞比亚宣布克瓦查不再钉住英镑,改以1克瓦查兑1.40美元固定比价与美元挂钩,但仍留在英镑区。1972年6月23日,英镑浮动后,赞比亚停止对英镑挂牌。1976年7月9 日,克瓦查与美元脱钩,改与特别提款权挂钩,中心汇率为1克瓦查兑1.0s479特别提款权,但仍以美元为干预货币,汇率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日公布的特别提款权兑美元比价计算。1983年1月7日,又与特别提款权脱钩,改与一揽子货币挂钩。1985年10月4日,克瓦查汇率由中央银行指导,以每周平均市场清算报价为基础制定。1987年1月23日,上述方式停止使用,并于2月2日再次钉住一揽子货币。3月17日赞比亚改为实行双重汇率制,官方汇率只适用于政府和国营企业的结算,及中央银行外币贷款的换算。其它部门的外汇结算使用市场汇率。市场汇率约为1克瓦查等于0.067美元。5月4日,赞比亚改为实行单一固定汇率,1克瓦查等于0.125美元。1988年11月9日,克瓦查贬值25%,并改为与特别提款权挂钩。1特别提款权等于13.4115克瓦查。
纸币有2、5、10、20、50、100和500克瓦查
铸币有 1、2、5、10、20、25、50恩韦
和1、5、10克瓦查1克瓦查等于100恩韦(Ngwee)。
2013年1月1日起改革货币面值,新货币面值和旧货币面值的比率为1:1000,新货币名称仍然为克瓦查。赞央行进一步指出,2013年1月1日-6月30日为新旧货币共同流通期,此后旧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所有金融机构应当免费为客户提供旧币兑新币服务,新旧币兑换率在18个月内维持不变。
新纸币有2、5、10、20、50、100克瓦查
新硬币有 5、10、50恩韦和1克瓦查 ,1克瓦查等于100恩韦(Ngwee)。
纸币图片
2018年版
2015年版
纪念钞
硬币图片
汇率
(更新于2020年4月4日)
1人民币=2.6443新的赞比亚克瓦查
1欧元=20.265新的赞比亚克瓦查
1美元=18.75新的赞比亚克瓦查
1日元=0.1729新的赞比亚克瓦查
1澳元=11.2406新的赞比亚克瓦查
1新加坡元=13.0344新的赞比亚克瓦查
1加元=13.2052新的赞比亚克瓦查
国家介绍
赞比亚共和国是中部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安哥拉相邻。赞比亚的首都是卢萨卡
基本信息
国名: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国家格言:One Zambia, One Nation
翻译: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名释义:因赞比西河而得名。
别称铜矿之国
国歌
独立高歌赞比亚,自豪又自由》 (《Stand and Sing of Zambia, Proud and Free》)
据《上帝保佑非洲》曲调填词。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雄鹰。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飞翔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 
国徽
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波纹构成,象征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制服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面积 75.26万平方千米
人口
1430.9万(2012年)。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部族,其中奔巴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8%,通加族占10%,其他还有洛兹族、恩戈尼族和隆达族等。欧亚人7万。官方语言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天主教
民族
有奔巴族、通加族、恩戈尼族73个部族,少数欧洲人和亚洲人
宗教
7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语言
英语为官方语言,另有31种部族语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1 15:34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