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
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
学者,纷纷在园内
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在我国,80岁以上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资深院士,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
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
荣誉称号。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
中国科学院院士或
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年满八十周岁的院士可以根据实际授予资深院士称号。资深院士继续享有
咨询、
评议和促进学术交流、
科学普及等
权利和
义务,可以自由参加院士会议。
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换届暨两院资深院士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5年12月8日在中国工程院召开。会上,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更名为两院资深院士工作委员会,选举宋健院士担任工作委员会主任,选举金国藩、严陆光、欧阳自远和戚发轫四位院士担任副主任。
根据新修订的《两院资深院士工作委员会条例》,工作委员会实行任期制,每届4年。资深院士们将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举行报告会、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参加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的咨询活动。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和院士与大中小学生面对面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开展
爱国主义教育。
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由师昌绪院士生前发起,于2005年成立。10年来,在两院支持下,资深院士们开展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与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咨询研究,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