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是具有
交换价值的实体,分为
金融资产和
实物资产两类。前者包括货币、
债券和
股票等能够取得
货币收入或能从他人那里取得价值的债权或所有权凭证;后者包括
耐用消费品、不动产和机器设备等直接提供消费服务和
生产性服务的有形资产。每个支出单位(个人或机构)都试图使其
资产结构达到某种均衡状态。
货币政策的执行会破坏支出单位原来的
资产结构均衡,引发新的结构变动。假定中央银行以从市场购进
债券的方式来增加
货币供应,其影响首先就是使一些支出单位的资产组合中出现了超额的货币,即它们的
资产结构均衡遭到破坏。为了恢复均衡,各支出单位开始购买
债券。由于同样的原因,这种用
债券替代货币的过程又会进一步破坏
资产结构的均衡,并引起进一步调整资产结构,直至所有的
金融资产都被波及。总的结果是中央银行购进
债券增加
货币供应的行动,一方面减少了
金融资产的供应,另一方面则增加了对它们的需求,金融资产的价格因此而上升,这又会鼓励工厂企业增加新的金融资产供应,它们将进一步利用所得资金购买资本设备;
资本品的生产会因而扩张,而由于
生产资本品的工厂在短期内面临上升的边际成本,资本品的
供给价格会被抬高;最后,资本品生产的扩展会通过
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全社会的收入水平提高,从而产生增加总需求的作用通过上述过程,支出单位的
资产结构将恢复平衡:他们在增加货币持有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资产(各种金融资产和
实物资产)的持有量,并且,这些资产的
边际收益也重新相等。
关于资产组合效应,各
经济学流派观点比较接近不同之处在于:
凯恩斯学派强调
利率变动在整个调整过程中的作用,而
货币学派则强调价格变动的决定性作用后者认为,
货币存量的变动,直接改变了
支出单位资产组合中所有资产的价格,并由此而增加了支出单位的消费支出和
资本品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