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经济性是人们获得质量所耗费资源的价值量的度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耗费资源价值量小的,其经济性就好,反之就差。
基本概述
可以把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分为两种:狭义的质量经济性,广义的质量经济性,前者是指质量在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量,主要是产品的设计成本和
制造成本及应该分摊的
期间费用;后者是指用户获得质量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包括质量在形成过程中资源耗费的价值量和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价值量。这样,我们可以用
单位产品成本和分摊的期间费用之和,来反映企业某种产品的狭义的质量经济性,而用价值工程中的(单位产品)
寿命周期成本,来反映广义的质量经济性。
基本原则
质量经济性的基本原则是:从组织方面考虑-降低经营性资源成本,实施
质量成本管理;从顾客方面考虑-提高
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质量经济性应体现组织的宗旨-组织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可从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入手。
(1)增强顾客满意
A、开发新产品(包括服务) 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服务),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开发独特的产品(服务) 缩短新产品的推出时间。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 改进现有的产品(服务),适应不同顾客群的需要。 B、改进现有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 增强信誉。 增强顾客忠诚度。认真考虑顾客的愿望。 扩大市场份额。加强营销策略的研究,加强营销网络的建设,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努力扩大市场占有量,为更多的顾客服务。 (2)降低过程成本
①、降低符合性成本:符合性成本指现有的过程不出现缺陷(故障)而满足顾客所有明示的和隐含的需求所花的成本。 提高现有的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指过程加工方面的能力,对于加工过程而言,过程能力即工序能力,应从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设备性能、采用新材料、改进加工艺方法和改善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出发提高过程能力,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损失。 提高技能。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过程再设计。重新对过程进行设计,采用新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方法,设计全新的服务过程,从而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降低损失。 ②、降低非符合性成本:指由现有过程的缺陷(故障)而造成的成本。 减少停工所造成的损失 减少顾客退货 减少超支。主要是减少计划外的额外开支。 降低能耗和污染损失。
发展
早在1951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其著作《质量控制手册》中提出了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将发生在不良品上的
质量成本比喻为“矿中黄金”,明显的废品比喻为“水面冰山”。六十年代,费根堡姆在通用电气实施
质量成本管理,并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到质量成本是质量体系的
经济基础,提出了人们熟知的质量成本分类方法,并将质量成本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产品的寿命周期。
1961年美国质协成立了质量成本委员会。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该委员会相继出版了关于质量经济性的书籍、论文集以及相应的管理指南。2000年来,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将质量经济研究列为其会议的主要议题。这些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质量经济的研究工作。日本翻译出版
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的同时,也随之引入了质量经济性相关概念,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质量管理专家
田口玄一创立了“
田口方法”,使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和
工序质量控制比较直接地与经济效益相联系。
苏联从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十分重视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产品质量问题,先后出版了不少专著、论文和论文集,从产品的经济范畴论述了质量等理论问题,对于系统研究产品质量经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启发意义。
2000年来,国外又有不少学者对质量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隐性成本说、
ABC成本法、基于最大利润的优化质量成本、价格——质量关系等理论。
经济分析
质量经济性分析是通过产品的质量、成本、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在不同经营条件下经济的质量,以求得企业和社会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法。常常被简化称之为“质量经济分析”。
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企业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等待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在成本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对企业而言,必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中的缺陷,包括不满意的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
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都是围绕经济性。
[编辑]
分析要点
(1) 质量经济分析,实质上是以
经济方法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探求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
(2) 质-本-利是质量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质量经济分析指标体系的主体内容。
(3) 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是质量经济分析的主要对象。
(4) 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是质量经济分析的最终目的。
[编辑]
分析内容
质量的经济性不仅局限于
质量成本,还应包括由于质量水平提高或降低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和由高质量或低质量带来的
商誉无形资产的提高或降低,这些都应属于质量的经济性范畴。总的来说,质量经济性大体可分为:
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损失分析、质量投资分析、基于过程质量参数最优化的质量经济性分析和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这些理论主要是围绕质量成本、
质量损失、质量效益以及产品实现各阶段质量参数的最优化,都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质量问题,以货币语言引起企业管理者对质量问题的重视,从而为质量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质量成本”的提出可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得以充实。国外组织和专家学者对质量成本给出过多种解释,目前一般定义质量成本为获得顾客满意的质量并对组织外部做出质量保证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而造成的损失。
(1) 用“预防、鉴定和故障”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PAF模式);
(2) 用合格(符合)成本和不合格(不符合)成本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过程模式);
(3) 按
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寿命周期模式);
(4) 将重点放在由于活动的设计或实施不佳而导致的经营帐目的缺陷附加值的识别和测量的模式。
尽管质量成本定义和划分模式不尽相同,但质量成本项目划分基本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即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其中,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产品不能达到满意的质量所支付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为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
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后因未能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2)质量损失分析
质量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和活动中,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损失,即由于质量低劣而产生的内、外部损失。质量损失的存在在于资源的潜力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质量损失的存在也正是
质量改进的意义所在或质量改进的机会所在。
质量损失可分为两种形式: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1)有形损失指由于内部故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如返工、低效的人机控制、丧失机会等而引起的低工作效率而造成的资源和材料的浪费等。
(2)无形损失是指由于顾客不满意而发生的未来销售的损失,如因顾客不满意而失去顾客,丧失信誉,从而失去更多
销售机会或增值机会所造成的损失。无形损失不是实际的费用支出,常常难以统计和定量,并且它对组织的影响大且长久,因而,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损失。
70年代,日本质量管理专家
田口玄一给出了质量损失函数的表达式——一个“二次方程式”及其平衡的条件。
L(x) = K(x − m)
其中:L(x)——质量损失,m——
质量特性标准,x——质量特性值, k——常数,一般可以由“机能界限”确定。
3、质量投资分析
目前国外很多学者提出了基于质量净收益的质量投资效益评价。他们认为从财务学角度来看,成本并不是评价某项事物效益的唯一指标,只是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某项事物的效益,除了看其成本之外,同时我们还应看与其相关的收入(或产出),用收入(或产出)减去成本得到的利润(或净收入),才是评价该事物经济性的主要指标。同样,质量成本也不能作为我们评价质量经济性的唯一指标。他们运用质量净收益法对质量的
投资效益进行分析。 根据财务学的原理,质量收入应指给企业带来的与质量水平相关的收入。它. 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实现产品销售而取得的质量改进成本耗费的补偿和增值,是质量得到保证或较原有水平提高后企业和社会所得到的或将能得到的更多的价值或
使用价值。。主要包括:①由于产品质量提高,进而带来的单位售价提高而增. 加的收入;②由于质量提升带来质量信誉提高,销量增加带来的收入增加;③废. 品、次品的减少,合格品的增加而带来的收入;④由于质量保证减少折让、退货而增加的收入。用公式可表示为:质量收入=(实际产品合格率-计划产品合格率)×销售收入+(实际等级品率-计划等级品率)×销售收入
质量收入这一概念确定,为择定质量改进(或降低)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弥. 补了现行
质量成本核算的不足。
20 世纪60-70 年代是
寿命周期成本方法的产生阶段。50 年代以来,美国武. 器装备的采办费、使用与保障费用急剧上升,美国军费开支(不算朝鲜战争时期)占GDP 高达8%,军费占政府
财政支出40%以上,不得不开始重视研究控制费用增长的措施。为此,60 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长R.S 麦克纳马拉选择了
系统分析方法,即通过费用-效能分析谋求以有限资源获取最大的国防力量,并委托
后勤管理研究所研究装备的
寿命周期费用问题。为了解决各军种分散计划和军费预算及资源分配管理上的混乱,运营系统工程的思想,按照“集中指导与分散实施相结. 合”的
计划管理原则,建立了规划、计划与预算系统,将发展目标与经费紧密衔接,使费用变得有序和可控,改进了费用的管理与估算,并于1963 年正式在全军加以推广,从而有力推动了寿命周期成本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编辑]
分析作用
质量经济性分析以用户和社会需求的质量为出发点,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质量问题,围绕产品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寻求质、本、利的最佳组合,以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企业贴近市场与顾客,挖掘和发挥内部的积极因素与作用
质量经济性分析可以促使企业更加贴近市场与顾客,使企业能更好地根据市场、顾客和社会的需求来组织生产、确定产品档次、价格和质量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企业保持质量与效益、质量与经济的相对平衡、稳定和发展
质量经济性分析通过评价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质量、
过程质量、总体结果质量和
经济效果,促使企业正确处理质量与市场竞争、质量与效益、质量供给与需求、质量与生产成本等之间的关系,科学地选择质量水平和投入费用的最佳方案与
决策。
3、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质量经济性分析追求的是以低的投入、低的成本获取满意的质量和尽可能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