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一定的制度、规章等把质量保证活动加以系统化、标准化及制度化的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就是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规章、方法、程序和机构等把质量保证活动加以系统化、标准化及制度化。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就是依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质量保证体系的体现就是一系列的手册、汇编和图表等。
定义
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是指企业为生产出符合合同要求的产品,满足质量监督和认证工作的要求,建立的必需的全部的有计划的系统的企业活动。它包括对外向用户提供必要保证质量的技术和管理“证据”,这种证据,虽然往往是以书面的质量保证文件形式提供的,但它是以现实的内部的质量保证活动作为坚实后盾的,即表明该产品或服务是在严格的质量管理中完成的,具有足够的管理和技术上的保证能力。
合同环境中,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单位取得建设单位信任的手段,使人们确信某产品或某项服务能满足给定的质量要求
实际用例
中小企业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实际运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只要企业领导能够对强制认证工作予以重视,组织相应的领导班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该说是可以建立并维持一个有效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的。
质量保证负责人
选择好质量保证负责人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一般说来,中小企业组织机构简单,有经验、懂管理和技术的人员少。因此,为满足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以及为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关键就是要明确质量保证负责人的职责,并选择合适的人选,这样才能为企业各项职能的正常运行打好组织基础。
首先,应考虑该人员在本企业的权威性,如果没有一定的权威和地位,质量保证负责人是不可能有效地实施这个重要职能的。而这个权威性,一方面要靠企业领导层对其的正式授权,另一方面要靠其个人的领导才能和魅力。
其次,选择质量保证负责人,此质量保证负责人应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程序规则以及本企业产品适用的安全认证标准。这样,质量保证负责人才能组织本企业有关人员学习安全标准,并独立地、公正地执行CCC认证采用的安全标准,行使有效的监督。
加强生产过程中对工艺的控制是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制造的产品比较简单,而且技术上比较成熟,或者直接采用外来的图样设计。因此,应该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工艺的控制,识别产品生产的主要工艺,了解强制认证规定的安全检测点和安全质控点,并加以明确标识。同时,要明确这些关键点的具体操作要求,并根据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并且作业指导书应力求详细、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必要时可在相关岗位上添置技艺评定准则,如印刷电路板插件岗位,可在岗位上放置一块印刷电路板,标识出待插孔位,这样就便于员工操作,并要求员工严格地按作业指导书规范操作。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是实现质量保证体系的先决条件,特别注重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在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员工受教育水平不高,对本企业的产品一知半解,因此,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最高管理者,主要是质量保证负责人,应明确不同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尤其是检验、实验岗位的要求,在对员工的素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的培训内容和程度,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并实施。需要强调的是,管理者要确保培训的有效性,使员工接受其培训内容,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切实地按操作要求作业。
加强检验手段和设备的管理是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标志。一般说来,中小企业检验和实验设备不多,或者根本就没有,或者量程或精度等达不到检验或实验的要求,或者根本没有经过计量就直接使用,使检验结果不可信,检验和实验流于形式,因此也无法控制和判断各个工序产品的质量。国家对于实施强制认证的产品,都规定了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的仪器和设备,以及企业自身必须进行的检验和实验项目。因此,企业应按照要求购置必备的仪器和设备,并对用于测量产品质量的仪表要进行定期计量,并且,凡有计量标准的,一定要按计量标准进行计量,对工装夹具也应纳入正常管理。
器材供应遴选
重视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提高关键安全元器件和原材料的质量,是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外部因素。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包括整机和元器件)的安全性。因此,中小企业应非常注意对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选择。
性能参数
在选择元器件和原材料时,还应该确认该元器件和原材料的型号、规格和特性满足自己产品设计的要求。
认证
对于选择的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如果已经纳入到国家强制认证的目录中,则应该选择已经取得强制认证证书的元器件和原材料。
对于采购的安全元器件和原材料,中小企业一般并不具备对各种性能的检测条件,这种检测大部分应由元器件或原材料制造厂进行,只要制造厂能够提供证明该批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合格证书或检验记录,中小企业都可以采取验证的方式来确认提供的元器件或原材料满足要求。
入厂送检
即使供应商提供了合格证书,中小企业也不能免除元器件或原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责任。对于没有附合格证的元器件或原材料,中小企业则必须按规定的水平(包括抽样方法检验水平合格质量水平)送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重要性能进行检测。
整体评价
选择时,还应该注重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交货期限、服务态度、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以便使供应商能长期稳定地向自己提供能满足各项要求的产品
运行原理
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PDCA循环进行,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管理循环步骤展开控制,提高保证水平。PDCA循环具有大环套小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形成完整的循环和不断推进等特点。
计划阶段
(P)
计划(Plan)即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行动计划;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内容是制订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
3.从各种原因中找出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4.针对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技术措施方案,提出解决措施的计划并预测预期效果,然后具体落实到执行者、时间进度、地点和完成方法等各个方面。
执行阶段
(D)
实施(Do)包含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及要求展开的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就是将指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这是质量管理循环的第二步。
检查阶段
(C)
检查(Check)就是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包括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和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也是质量管理循环的第三步。
处理阶段
(A)
处理(Action)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分析检查的结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包括两个步骤:1.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处理差错; 2.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计划目标。
技术特点
中小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简单,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也比较小,以劳动密集型居多。
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流程少,工艺设备、检验设备、仪器、量具相对简陋,不完善。
员工流动性大,素质普遍较低,除了少数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外,大部分的员工学历较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上岗培训过于简单。
内容
1.项目施工质量目标。必须明确并符合质量总目标的要求。项目质量目标的分解主要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展开。
2.项目施工质量计划。应根据企业的质量手册和项目质量目标来编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可以按内容分为施工质量工作计划和施工质量成本计划
3.思想保证体系。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人员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
4.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分工负责,做到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检查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5.工作保证体系。通过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注意事项
质量保证手段应坚持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即反复查核企业有无足够的技术保证能力和管理保证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质量保证体系不是制度化、标准化的代名词,决不应成为书面的、文件式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信息管理,是使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的动力,没有质量信息,体系就是静止的,只是形式上的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质量目标,没有适应不同质量水平的一成不变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主要以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为对象来建立,有时也可以以工序(或过程)为对象来建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8 19:39
目录
概述
定义
实际用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