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29日),男,生物学家,生于浙江
镇海。192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预科,1928年获德国
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
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个人简介
贝时璋,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研究工作,对生物的细胞常数、再生、性转变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分裂等作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丰年虫中间性的性转变过程中观察到细胞重建现象。1970年代,相继在丰年虫、鸡胚早期发育、小鼠造血系统(骨髓)、根瘤菌和沙眼衣原体等方面进行了细胞重建的研究,首次发现细胞的繁殖增生除细胞分裂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条途径—细胞重建,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国家天文台将1996年发现的第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3年10月10日,贝时璋出生在浙江省
镇海县憩桥镇上,祖辈靠打鱼为生,父亲是德商洋行的一位职员。贝时璋12岁随父亲外出求学。先在汉口的
德华学校,后到上海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德文科读中学。
1911年春,贝时璋进镇海县憩桥镇进修学堂学习。
1913年秋,贝时璋进镇海县贵驷桥宝善学堂学习。
1915年秋,贝时璋进湖北汉口德华学校学习。
1919年春,贝时璋先生投考了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同济大学前身)。先在德文科,后升入医预科。
留学德国
1921年,贝时璋在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的医预科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福莱堡大学、
慕尼黑大学和
图宾根大学。
1923年秋,贝时璋转学到土滨根大学,在动物系代理主任福格尔(R.Vogel)副教授指导下做学位论文。
1925年,贝时璋选定一种长在醋里的线虫-醋虫(Anguillula aceti)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1926年,贝时璋在德国
柏林参加显微操作训练班,学习最新的显微操作技术,回到土滨根大学在系里推广。
1927年,贝时璋发表论文《醋虫的生活周期》。
1928年3月,贝时璋在
图宾根大学毕业,并得
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29年秋,贝时璋回国。
浙大工作
1930年8月,贝时璋任
浙江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创建生物学系并任系主任,提出以发展实验生物学为主要方向。
1931年11月,贝时璋与苏州振华女中教师程亦明女士结婚。
1932年春,贝时璋发现丰年虫中间性个体,研究其中间性类型、性转变和生殖细胞的重建。
1933年,贝时璋发表论文《轮虫的再生实验》、《细胞常数与再生关系》。在庐山参加
中国动物学会成立大会。
1934年8月,贝时璋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提出
细胞重建的假说。
1942年,贝时璋发表论文《南京丰年虫的二倍体中间性》。
1943年,贝时璋发表关于细胞重建的研究论文《卵黄粒与细胞之重建》和《丰年虫中间性生殖细胞的转变》。
1944年,贝时璋发表论文《 Stylaria fossularis(一种环节动物)的自然裂殖与再生》、《摇蚊的咽侧体和心侧体》。
1945年,贝时璋发表论文《摇蚊唾液腺染色体的结构》、《色素细胞活动与温度和眼柄提取物浓度的关系》。
1946年,贝时璋发表论文《 Stylaria fossularis(一种环节动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裂殖和分解》。
1947年9月,贝时璋代表
中央研究院赴
瑞典参加国际细胞学会会议,错过会议日期,转赴
荷兰请会议秘书长详细介绍会议情况,并在荷兰、
英国、法国的大学和研究单位参观访问,其中包括
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实验室。
1948年2月,贝时璋回到
上海;3月当选为首届
中央研究院院士;8月在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
1949年6月,贝时璋在北京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任理组召集人之一。会议期间,参与建议成立科学院的活动。11月,
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前,一直到中国科学院成立的最初半年里,多次往返于
杭州、
北京之间,参加讨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方面研究所的调整问题。
中科院工作
1950年,贝时璋参与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的许多组织与管理工作。
1952年,贝时璋在北京作访问前苏联的准备工作。
1953年3月,贝时璋参加
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访问前
苏联。6月初,回到国内,在长春做总结、写报告。
1954年,贝时璋为参加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工作,将实验室迁往北京。
1955年,贝时璋多次以科学家或科学组织者身份出访苏联、英国、瑞典、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等国,
1956年,贝时璋参加制定国务院《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工作,并与
周培源一起主持制定“重大理论问题”规划。
1957年9月,贝时璋赴前苏联参观访问放射生物学、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机构。
1960年2月,贝时璋在“全国放射生物学工作会议”上,做有关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的报告。
1960年2月7日—11日,贝时璋在北京
香山饭店召开了全国放射生物学工作会议,贝时璋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作了有关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的报告。
1961年10月,贝时璋参加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英国。11月,贝时璋访问
匈牙利、
捷克和
斯洛伐克。
1963年10月,贝时璋在上海实验动物学专业学术讨论会上介绍“分子生物学”这个新领域,他详细论述了当时国际上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
1964年,贝时璋在第一届全国
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上所做的大会报告《生物物理的若干问题》中,首先提到学科相互渗透的意义,说明了
生物和
物理两学科结合的前景,并提出
生物物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为研究生命的基本性质,并阐述了较重要的生命基本性质是:生物的聚集态、生物的自复制和生物的能量转化。
1965年11月,贝时璋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法国。
1970年3月,贝时璋陪同
郭沫若院长赴尼泊尔参加王太子婚礼,顺访
巴基斯坦。11月,贝时璋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越南。建立“细胞生物学研究组”,任组长,恢复细胞重建的研究,研究课题为《造血系统中或创伤愈合中各种非细胞形态转变为细胞的研究》。
1971年10月—1976年10月,贝时璋参加《生物史》编写工作。
1972年,贝时璋率领中国科学家代表团,作为友好使者访问了美国。
1973年,贝时璋受当时科学院领导委托撰写的“科学技术基本建设”的建议以及参加制定1977年国家8年科学规划。
1975年8月,应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邀请,贝时璋提出“关于科学技术基本建设的初步设想”。11月,贝时璋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奥地利、意大利。
1980年,贝时璋在全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中国生物物理学发展的几点希望》的报告。
1982年,贝时璋在《中国科学》上,陆续发表报道应用电子显微镜、显微缩时电影、相差定位观察等方法,研究丰年虫和鸡胚的细胞重建以及卵黄颗粒染色质和DNA的5篇论文。
1983年,贝时璋在生物物理学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上作了《在生物物理的研究中要重视环境物理因素对生物的作用》的报告。
1988年,在生物物理所成立30周年的学术报告会上,贝时璋又做了《在生物物理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再次谈到生命的本质、生命世界的
自组织和生物物理与生物工程学。
1983年,贝时璋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上做《在生物物理学研究中要重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的报告。
1988年3月,德国土滨根大学第三次授予贝时璋自然科学博士学位。9月,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题词:“为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12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做《生物物理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一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24篇。
1990年3月,贝时璋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10周年题词。
1992年12月,《贝时璋文选》由浙江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48篇,报告、谈话和文章19篇。
1993年秋,贝时璋开始与芝加哥大学江昆生教授和台湾中央研究院戴华教授夫妇的合作。
1995年8月,夫人程亦明女士逝世,享年91岁。
1998年5月,贝时璋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题词。10月,在“贝时璋先生建所思想研讨暨95寿辰庆祝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生命与非生命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以及碳元素在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的重要性。
1999年,《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一集被收入大型文献丛书《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科技论文)》卷。
2000年10月,贝时璋在“庆祝贝时璋先生九十七寿辰纳米生物技术研讨会”上,做“关于纳米生物技术”的报告。11月,贝时璋开始主编《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二集的工作。
2003年6月,贝时璋开始细胞重建及与之相关的生命科学问题的理论总结,以及总结一生科研工作经验的工作。8月,《细胞重建》论文集第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18篇。
2008年3月,贝时璋在德国
图宾根大学获得了第5个博士学位。
2009年10月29日上午,贝时璋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贝时璋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研究工作,对生物的细胞常数、再生、性转变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分裂等作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丰年虫中间性的性转变过程中观察到细胞重建现象。相继在
丰年虫、鸡胚早期发育、小鼠造血系统(骨髓)、
根瘤菌和
沙眼衣原体等方面进行了细胞重建的研究,首次发现细胞的繁殖增生除细胞分裂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条途径—细胞重建,创立了“
细胞重建学说”。
国家天文台将1996年发现的第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
贝时璋星”。
1 Shitsan Pai.Lebeuszy klus der Anguillula aceti Ehrbg.Zoologischer,1927,74.
2 Shitsan Pai.Die Phasen des Iebenszyklus der Anguillula aceti Ehrbgandihre experimentell-morphologische Beeinflussuny.Zeitschrift fur wis-senschaftliche Zoologie,1928,131.
3 Shitsan Bai.Regeneralionsversuche an Brachionus pala(Rotatorien).Sci-ence Reports of National Chekiang University,1933.
4 Shitsan Pai.Das Problem der Zellkonstanz in Beziehung zur Regenera-tion.Science Reports of National Chekiang University.1933.
5 Shitsan Pai.Diploide Intersexe bei Chirocephalus nankinensis.Science Record,1942,1:187.
6 Shitsan Pai.Uber die Tran formation der Genital-zellen bei den Chiro-cephalas-Intersexenlibid,1943,2:573.
7 贝时璋.从分子生物学看实验动物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动态 1964(2):17—23.
8 贝时璋.生物物理学若干问题.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学术会议汇刊,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5:13—21.
9 贝时璋.对中国生物物理学发展的几点希望?生物科学动态,1980(4):1—9.
10 贝时璋.在生物物理的研究中要重视环境物理因素对生物的作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综述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1 贝时璋.细胞重建,第一集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年.
12 贝时璋.在生物物理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生物物理学报,1989,5(2):213—218.
人才培养
1930年8月,任
浙江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创建生物学系并任系主任,先后教授
普通生物学、
普通动物学、
组织学、
胚胎学、
比较解剖学、
遗传学、
动物生理学。招收研究生后,又教授形态发生学和发生生理学。在浙江大学的20年中,他培养出不少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如
朱壬葆、
江希明、姚鑫、
陈士怡、
王祖农、
陈启鎏、朱润、徐学峥。
荣誉表彰
鉴于贝时璋长期从事实验细胞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德国土滨根大学又于1978年、1988年和2003年三次授予博士学位。中国国家天文台将1996年发现的第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
贝时璋星”。
个人生活
1931年11月,贝时璋与苏州振华女中教师程亦明女士结婚,程亦明出生于苏州职员家庭,因家庭贫寒,她靠奖学金和半工半读读完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她先在宁波执教,后来回苏,担任振华女中(十中前身)的生物、英语老师。也正是在振华女中教书期间,她嫁给了贝时璋。
从小就勤劳的贝时璋始终把自力更生挂在嘴边,每天自己整理卧室兼工作室,收拾床,抹桌椅板凳,常年坚持洗自己的内衣裤、袜子、手帕和抹布。
在饮食上,他的原则是早上吃得饱,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挑食,荤素搭配,讲究营养和热量,吃饭要讲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的搭配。至于口味,身为南方人的贝时璋惟一的要求就是清淡,除一日三餐,他基本上不吃零食;除水果外,不吃生冷食物。
贝时璋在德国留学时学会了吸烟,一直吸了60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一说戒烟,便从此不再抽烟。他也从不吃补药和营养品,只是每天坚持吃4片复合维生素B和6片维生素C。之所以每天坚持吃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贝时璋认为,根据自己的
细胞重建理论,维持好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平衡,是对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维持和提高脑功能的重要环节,而吃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就可以维持氧化、还原系统作用的平衡,保持健康。
社会任职
1948年,被邀任荷兰国际胚胎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0年,离开浙江大学到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
1954年1月,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成立,任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8月,成立实验生物研究所北京工作组。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10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
1957年,成立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他任研究员兼所长。
1957年,被聘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生物学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58年起,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主任。
1958年7月,创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8月,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并任系主任。
1959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奖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1962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委员会副主任。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8年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3月,德国土滨根大学再次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金博士)。5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生物教学部主任。7月,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
1978年—1984年,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
1978年—1982年,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生物教学部主任。
1980年—1983年,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
1980年—1983年,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
1983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贝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献身精神,仍将鼓舞生物物理所人在科学的征途上不懈探索;他那谦虚谨慎、爱国奉献的崇高品格,仍将永远激励后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工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
徐涛评)
爱国主义贯穿贝老的一生,这是贝老留给大家的巨大精神财富,希望全社会大力弘扬贝老高尚的科学精神。(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福愉评)
贝老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青年学者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首届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获得者
孙飞研究员评)
纪念贝老,要学习他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待人平等、与人为善的高贵品格。(
王谷岩研究员评)
后世纪念
贝时璋纪念邮票
2011年5月25日上午,
宁波帮博物馆广场上,由
镇海区人民政府、浙江省邮票局、宁波市邮政局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五)—贝时璋纪念邮票》首发式在这里举行。
诞辰108周年纪念会
2010年10月29日,贝时璋院士诞辰108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纪念会上,《
贝时璋传》正式出版发行。贝老家属决定秉承父亲生前的意愿,向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捐赠50万元,作为贝时璋奖、
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基金。纪念会上还向贝时璋先生的家属赠送了“贝时璋星小行星命名”证书和“
贝时璋星运行图”。
105岁寿辰暨铜像落成典礼
2008年10月10日,贝时璋院士105岁寿辰暨铜像落成典礼在生物物理所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