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士(Bei Deshi, Miner Searle Bates) ;1897 ~ 1978年;
基督徒;男;在华美国
传教士和
宣教学学者。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作证指出日军在南京城犯下的魔鬼罪行。
学历
贝
德士出生于
俄亥俄州的Newark,父亲是
基督会的
牧师和大学校长。他毕业于俄亥俄州的海勒姆大学(Hiram College),并以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的身份在
牛津大学获得文学
学士和
硕士学位。1935年,他在
哈佛大学的中国历史系获得
哲学博士。1917至1918年,贝德士在印度和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做
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从1920年至1950年,贝德士作为基督教联合传教会(United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y,即基督会)的
传教士,在中国南京大学教授历史,长达30年之久。
贡献
在教学之外,贝德士积极参与许多国际性的
事工。1938年,贝德士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
国际宣教协会(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Council)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会议。此后,他在1941年至1945年间还任国际宣教协会的
远东顾问,并任国际宣教协会在中国战时紧急事工的协调员。
抗日战争期间,贝德士在唯爱社(the Fellowship of Reconciliation)服务,与日本接触。他还服务于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南京国际救援委员会和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执行委员会。同时,在日本占领期间,贝德士还参与调查鸦片贸易。1945年,他的著作《宗教自由:一份调查》一书用七种文字出版。
从1950年到1965年,贝德士在
纽约协和神学院任宣教学教授。他是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董事会的理事,也是美国全国基督教协会中国专案部的成员。贝德士退休后,一直到去世,都孜孜不倦地工作,对于基督教20世纪在中国的历史做了大量的研究。
记录暴行
1938年1月10日,贝德士通过美国海军一艘驶向汉口的拖船带出一封密信,这封信是被复印并秘密送出去的。信一开头就说明“这是在强奸、刺刀刺戳和毫无忌惮的枪杀之间仓促写下的简短笔记”,接着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近一个月日军在南京的种种暴行。这封信后来被送到许多中外人士手中,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王世杰在2月14日的日记中记载:“今日由汉口渡江赴武昌,去华中大学之餐约。席间该校代理校长黄溥,具述留在南京之美国教授Bates,最近托美国军舰带出之信息。据B.氏1月10日函称,目军入南京后,其强奸、抢掠与残杀无武器人民之惨状,有非外间所能梦想者。”可见贝德士信件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现在查有实据的1938年1月10日贝德士信函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最先向外界揭露其真相。贝德士在这封信函中说:“我们感到以积极的方式揭露暴行真相乃是一种道德的义务。只有我们或者与我们一道工作的人们才能做到如此……”
贝德士在1938年4月12日从上海寄出的致友人函说得很清楚:“这里正稼珍录记录南京大屠杀的《贝德士文献》昭质(江苏省档案局,江苏南京,210008)积极准备在英国和美国出版H.J.田伯烈先生写的一本书,作者是《曼彻斯特卫报》有经验的记者,书名可能是《日军在华暴行(TheJapaneseTerrorinChina)》。……他保存着得自此间救济团体的陈述中国实况的大量文献。这些资料是以公正而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公布的。……尽管不能为这项工作承担法律责任,但从一开始我便与它联成一体,曾经参与商讨计划及其发展,也曾校阅全部文稿。此外,该书还利用了我在12月15日起草的一份报告,那是为当时留在南京的许多新闻记者准备的。附件中包括许多12月间我给日本使馆的信件。其中也有我在1月10日叙述过去几周南京陷于普遍恐怖情况的信。”该书还引用了费吴生关于曰军暴行的日记,登载了马吉关于日军暴行的几张照片。
贝德士同《曼彻斯特卫报》驻华记者田伯烈合作,向他提供了大量资料和信件,后者于1938年3月编成《战争意味着什么?日军在华暴行》(WhatWarMeans,TheJapaneseTerrorinChina),ModemAgeBooks,19381一书。1938年7月,杨明译的中文本《外国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在汉口出版。此外还出版了两种日文译本。贝德士直接参与了此书的编写,并审阅了全部文稿,出于安全原因而略去了名字。这本书从留京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出发,全面真实地揭露了大屠杀的真相,是最早出版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原始档案史料集。以后此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当局在南京加强了对西方人士行动的限制。他们警告贝德士等人,若再进行“恶意宣传”,就等于与整个日本军队为敌。但贝德士不予理睬,继续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大大激怒了日本当局,他们多次对贝德士进行恫吓,指控他“反日”、“居心叵测”、“有精神病”,并发动其御用报纸《新申报》编造谎言,对贝德士本人和金陵大学进行攻击。对这些,贝德士毫不屈服,他在信中强调:“我们感到以积极的方式揭露暴行真相乃是一种道德义务。我不相信怯弱会有所改善我们在世界上面对的一切,让我们去履行我们自己认定的责任,以善良的心去做并且同样地承担其后果。”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讯第一批28名甲级战犯,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的主犯、前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以及共犯前首相广田宏毅、前华中方面军副参谋长武藤章等人。为严惩这些刽子手,中方特邀贝德士这位当年的国际委员会委员出庭作证。7月29日,贝德士来到东京法庭。在宣誓之后,贝德士以大量确凿有力的证据控诉了日军在南京的残暴兽行,使大屠杀的事实铁证如山,日本战犯难以抵赖。
贝德士于1950年离开中国时将这些档案文献,连同1946年7月他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的记录副本和有关此次审判的报导悉数带回美国,后以《贝德士文献》案卷珍藏在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特藏室。这是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档案记录,是迄今批量最大、最完整的南京大屠杀英文原始文献,堪称实录南京大屠杀的“同时代的第一手资料”。贝德士于1978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