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社,也有称豫章文派,是明末在江西南昌地区形成的一个文学团体。万历年间,江西布政使
李长庚合十三郡文士结豫章社,推南昌万时华为首领。参加这个文学团体的还有南昌的
舒曰敬、万曰佳,新建的
徐世溥、
陈弘绪,进贤的李光倬,临川的
陈际泰、
罗万藻、
章世纯,东乡的
艾南英,泰和的肖士玮、鲁大奇,吉水的
刘同升,永新的
贺贻孙,清江的
杨廷麟、瑞金的
杨以任等人,其中以
艾南英为代表人物。豫章社跟
陈子龙、
张溥、
张采、
夏允彝等人的“
复社”、“
几社”就文坛文风等问题展开论争,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中心的散文创作群体。豫章社在明末文社中已崭露头角,入清以后,他们以遗民的身份关注民生的疾苦,平正通达的文笔记录社会变迁,留下了不少
情文并茂的佳作。豫章社以其雄健的文风,忧国忧民的情怀,被认为是清代江西文坛的先锋。
观点主张
豫章社大力排抵
王世贞、
李攀龙等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及其崇拜者“文必秦汉”的拟古说,反对以钟惺和谭元春为首的“竞陵派”因袭六朝俪彩、追求硬瘦艰涩、幽深孤峭的玄风,赞同钱谦益对时文的见解。
认为为文要表现“时”与“境”,要讲“义法”、“神气”、“雅洁”。
他们精心挑选秦汉到元代的名家名作,汇编成《历代诗文集》;选辑明代诸家文章,编为《皇明古文定》;搜集“生吞活剥”、“钩章棘句”、“生硬套用”、“溢美饰非”及“游戏”之文,编成《文剿》、《文妖》、《文腐》《文冤》、《文戏》五书,从正、反两方面提供给学文者参考。
“明之末年,中原云扰,而江以南文社乃极盛.其最着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归有光等之说而畅其流”(见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们反对前、后“七子”,推崇“唐宋派”归有光。
与此同时,豫章社还致力于八股文的写作,与江苏金坛周钟、太仓张溥之“金沙派”、“娄东派”,相互争夺八股文范式的主导权,这在当时的文坛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写道:“明之末年,中原云扰,而江以南文社乃极盛,其最着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归有光等之说而畅其流。”由此可见,从豫章社走出来的豫章文派,曾经是清初江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创作群体之一,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代表人物
艾南英(1583~1646),字千子,号天佣子。临川段溪艾家村(今东乡县岗上积乡艾家村)人。明末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
艾南英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艾夏臣,官至兵部主事。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7岁时作《竹林七贤论》。长大后为诸生,好学不倦,无书不读,又曾受教于古文名家、戏剧大师汤显祖,其文学才华更日益显现。
万历末年,科举八股文陈腐不堪,没有思想内容。艾南英对此深恶痛绝,遵依北宋古文精神,推崇司马光和欧阳修,与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一起,以振兴文学为己任,四人合作将所作文章刻印行于世,使士子耳目一新,“世人翕然归之”,并称为“临川四才子”。
天启四年(1624),南英才乡试中举。但因主考官丁乾学和郝士膏,在命题中有伤害阉党魏忠贤之嫌,艾南英在答卷中也有讥讽魏党之语。魏忠贤大怒,削去主考的官籍,南英也被处停考三科(约三年为一科)。
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先后攻占两京(北京、南京),艾南英应罗川王之邀,共同起兵抗击清军,并以车战获胜于金溪山谷中。后江西全境为清军所克,艾南英听说明唐王聿键在福州即帝位(1645),即赴福建进见唐王,呈《十可忧》疏,被授予兵部主事,不久拜为御史。翌年(1646)八月,卒于延平。
他平生用心研究史学,曾撰写《古今全史》一千余卷,刚写完即遭兵火,其他著述也散失殆尽,只存有《
禹贡图注》一卷见于《
四库全书》;另有《天佣子集》10卷传于世。
散文四家
陈宏绪
陈宏绪,字士业,号石庄,
新建县人。据《江西省人物志》记载,
崇祯年间,朝廷特征处士贤良,经江西巡抚推荐,陈宏绪授
晋州知州(今河北晋州)。
明朝末年,战乱不断,晋州遭到兵寇侵扰。陈宏绪设法修缮城池,储集粮草,抵挡兵寇进攻。他曾率城中军民守城七昼夜,城池最终得以保全。后来,因为拒绝明朝官军入城抢夺民居,陈宏绪被弹劾入狱。晋州百姓感念其在任时的恩德,数百人前往京城哭诉其保城之功,陈宏绪最后被释放。
明朝灭亡后,陈宏绪痛哭多日,绝意不再做官。顺治十年(1586年),他在南昌章江滨建楼。作《江城怀古诗》60首,抒发亡国之思。
王猷定
王猷定,字于一,号轸石,南昌人。据《江西省人物志》记载,王猷定自幼聪颖,有家学渊源,听父亲与人讲授阳明心学,即可随手笔录。他天资聪颖,“一目十行,无所不读”,个人形象也不错,“身材魁伟,豁达豪爽”。
不仅王猷定学富五车,他的妻子丁氏也是个才女,博通六经,善文章,与王猷定相互唱酬。妻子丁氏去世后,王猷定迁居
扬州。不久后,
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朝灭亡。王猷定入
史可法幕府任记室参军,撰文反对迎立福王
朱由崧,“情文动一时”,为世所称。入清后王猷定不求仕进,寓居扬州卖文度日。顺治末年,王猷定移居
杭州西湖僧舍,不久病故,还是友人出资才得以入殓。
据《江西文学史》记载,王猷定虽亦学两汉八家之文,但作文好尚并不与陈宏绪等同一路数。他最为人传诵的是那些记述奇人奇事的文章,如《
汤琵琶传》写琵琶艺人汤应曾的琵琶绝技,《
李一足传》写为父报仇的孝子,《
义虎记》写人兽恩遇的经过,都是可读性强、动人心弦的名篇。
贺贻孙
贺贻孙,字子翼,号水田道人,
永新县人。据《江西文学史》记载,贺贻孙散文长于论事。《激书》三十三篇,比较集中地代表了他后期议论杂文的思想和文风。“所述皆愤世嫉俗之谈,多证以近事,或举古事易其姓名,借以立议,若《太平广记》贵公子炼碳之类……”贺贻孙的散文也善于写景状物,《游梅田洞记》妙在写声,人籁与天籁相应;《垂花岩仙洞记》妙在写物,用各种不同的比喻把洞中诸石的形状写得极为生动。
贺贻孙散文中人物传记不多,所写多为下层奇人。《王女传》写
奉新女子王小霞的故事,极写其过人的智慧和见识,而对其美人风韵的描写尤其动人:“女午梦方起,未及掠发,披红杏小衫,举扇障目,拍侍婢肩立桃花下。花承日影,风送衣香,挥扇一顾,颊色桃花并艳,风韵俗流。”
《髯侠传》写一名不知名的身怀绝技的异人,力大无穷,操舟如飞,除残诛暴,救人急难而不望报答,关心天大事而能够预见未来。作者认为,中源鼎沸,国运颓危,若得如髯者起而救之,岂能仓促至于一败涂地?但他也看到,如髯侠类的人才,“朝廷虽得之而不能用,虽用之亦不能竟”。明朝气数已尽,虽有英雄豪杰如髯侠者亦不能施展。后来魏僖所作的、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大铁槌传》,文章命意与此篇不谋而合。
徐世溥
徐世溥,字巨源,号榆溪,新建县人。好唐宋古文,大受艾南英、钱谦益等名家赏识,因此驰名于两京三吴之间。徐世溥早年创作的《爱秋光赋》、《山居赋》等,已显示了生动形象的想象虚构能力和流畅优美的文笔,如《游洪崖记》、《小涧记》、《西山诸灵记》等,写新建境内的山水名胜、历史古迹,描写细致,雅洁生动,大为家乡山水增色。《游洪崖记》把传说中的远古音乐家洪崖仙人隐居的环境写得气势飞动,优美动人。
徐世溥散文最有争议的是他晚年所作的历史笔记《
江变纪略》,这篇洋洋万言的长文,真实地记录了顺治前期江西发生的金、王之乱,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由于作者对金、王的反清持否定态度,伤害了遗民的感情,因此招来了不少批评。
钱谦益劝他“正书法以征信史,宽刺讥以旌愚忠。”
但瑕不掩瑜,作为豫章文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徐世溥的散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正如陈宏绪所说:“以巨源之才,极其挥斥,无可不至。”即以《江变纪略》而论,叙述头绪纷繁的重大事变,简洁严谨,有条不紊,又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确非才力平常者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