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保护曲线是中医学对消渴证研究的直接成果。糖尿病人进食谷物后普遍尿糖增多和血糖升高,但经过一段时间放开谷物后,血糖又会慢慢回落。这条先升后降的血糖变化曲线,显示了谷物对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因此可以称之为谷物保护曲线,或谷物保护下的血糖曲线。
历史及评价
谷类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几千年来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国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当作传统的主食。《
论语·乡党》:“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是孔子作为周代贵族时,按照贵族的生活习惯主食(谷物)应占有最大比例。《
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是说五谷的营养是中国人后天最重要的营养。
近年来,学者对中国人以五谷为主的优缺点争议也很大。美国学者尤金.N.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指出,中国大陆具有海拔最高的山峰和最低的盆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可选择食物多;中国人选择了最经济和营养差的谷物,从而养育了众多人口。中国学者
聂文涛则认为,既然可选食物多,选择谷物就显得相对从容和理性,这是古代贵族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与中国养生理念相关的民族习惯,是谷物保护。此外,对谷物蛋白质含量问题作为判定其食物优劣的标准,双方也有分歧。
消渴谷物保护
在中医经典文献《黄帝内经·奇病论》中已经明确多食肥肉而少进谷物引发糖尿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唐代医学著作《
千金要方》中记载了注重调味品而轻视谷物不仅是消渴的起因,也是消渴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明代医学著作《
景岳全书》中,进一步强调了营养改变和生活方式变化的问题:“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清代医学著作《
辩证冰鉴》描述了主食对解除消渴的意义:“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
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今天的糖尿病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发现
饮食和运动一直是糖尿病行为干预技术的关键。这方面的指导,很多都是出于专家们主观的意愿,因此不仅方案之间差别很大,而且缺乏相应的研究依据。我国上海高校专家一直非常重视这方面问题。比如,
上海医科大学宋禧星教授指出:“20世纪50年代,当欧美等西方国家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和高脂肪作为治疗糖尿病食谱时,我国根据传统饮食习惯,提倡在一般情况下食谱中的总热量主要(>50%)应来自
碳水化合物,其他来自足够的蛋白质和低脂肪。我国的食谱与日本的很相似。实践证明,我国和东方的食谱比较合理,慢性血管并发证远较西方食谱为少。西方国家也认可我国的食谱,但是由于饮食习惯不同,他们不容易长期坚持”(引自宋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这也表明,本世纪之前,关于糖尿病食谱从来未作过放开谷物组与控制谷物组的对照研究。
上个世纪末,中医学者聂文涛关注清代名医
陈士铎在《辩证冰鉴》中记述
消渴症“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聂认为, 清代中医学家陈士铎注意到,消渴病人进食谷物后症状缓解,饥饿的时候临床症状越加明显。并开始长期地耐心求证谷物放开的效果。2007年聂文涛医生公开提倡放开主食,主张与正常中国人养生标准一样,采取饭吃八分饱。并首次为放开谷物作了行为医学论述。聂文涛的专著《
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2007年由
吉林大学出版发行。
聂文涛的抽样调查显示,在57名伴有口渴、虚汗、乏力等糖尿病不适症状的患者,放开主食和以谷物作为零食保障后,45例症状患者或消失,8例没有明显变化,4例继续发展。这说明,即使在心理作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放开谷物也是完全正确的。聂文涛医生还在面向医院的技术培训中直接说明“一条奇怪的血糖曲线”,这就是谷物保护曲线。
继续
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注重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认为这是中医学对消渴证研究的巨大成果。她在与聂文涛医生合作撰著的《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明确了:谷物保护的效果证实了古代中医名家关于消渴证可以痊愈(古文:已)的记载是真实的。同时指出:“聂文涛医生的代谢训练、谷物保护、运动刺激三合一生活新法是针对Somogyi现象的。Somogyi现象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发生的,也就是短暂低血糖之后出现高血糖。这提示,高血糖很多时候来自低血糖刺激。这给传统的药物治疗带来了难题,强行降低血糖实际上等于更牢固地培育了高血糖病根;升高血糖又使高血糖可能进一步加剧。谷物保护,是从生理学习理论出发,把食物代谢过程和食物代谢结果严格区分开,因此关注到谷物和葡萄糖的区别。”
王英博士提出《
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发表时被合作者推为第一作者。并因此被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授予“改革开放30年中医药发展杰出贡献奖”。王英博士明确指出其进食谷物受到陈士铎的启发
启示
对古代学者的态度
(1)挖掘
中医遗产,不能依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聂文涛认为,在现代医学理论与中医实践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发展现代医学理论,而不是抛弃实践。否则就是
削足适履。
(2)
疑古派应该通过实验证据来质疑古代文献记载,而不能根据自己做学问的
习惯来主观臆断古代文献不真实:这是对古代学者劳动的不尊重。
对国外科学技术的态度
(1)
科学的存在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问题是标准与创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学知识的出现必然形成相关的评判正误的标准,另一方面,科学知识出现的过程就是对原有标准突破的过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标准的限制或压制。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反思两种科学的悲剧:一种是推行错误的标准所导致的后果;另一种是肆意创新所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聂文涛面向基层医院适宜技术培训讲演中说:人类推行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标准(
John rollo标准),到重新执行“高碳水化合物”标准(如
北京协和医院标准),这期间无数患者因为错误的糖尿病饮食治疗进一步丧失了健康。医学界要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该讲演引发的强烈震动,正在于他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科学伦理问题。没有标准可能丧失人道;标准本身隐含的错误也可能并不人道。因此,科学是一个超越了正确和错误本身的社会问题。
(2)科学技术是一个市场。国外的科学技术也不等于纯洁。而数十年来中国人不断纠正的糖尿病饮食标准,也一直未得到国际相关组织的直接认可:他们只是因此不断作动物实验证实应该高
碳水化合物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