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佐,男,中共党员,汉族,
青海省乐都县人,1941年12月出生,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人物经历
1965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藏学研究及地方志研究工作,先后独立翻译完成藏族古典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参与完成《水浒全传》汉译藏文,主编10余部专著和社会读物,在第一届至第六届
哲学社会科学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荣获首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历任省委党校副校长,省社科院副院长,省地方志总编,
青海省人民政府参事。
2015年10月29日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邀请省政府参事谢佐教授,为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做了以“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谢教授虽已有74岁高龄,但他的演讲精彩纷呈,幽默风趣,引经据典,充满激情。他以乐都柳湾彩陶文化渊源及其历史意义作为切入点,娓娓道来。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儒释道三合为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谢教授以自己一生中诸多见闻为例,向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阐述了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发扬广大,进而与时代精神相合拍,号召全院师生为创建民族团结的典范学校而奋斗。最后,谢教授从建设家乡青海这一角度出发,来阐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践行到实践活动中去的具体含义。
人物轶事
隋唐敦煌经卷的面世1982年秋,—位神志清癯的老先生到谢佐在乐都的家中,自我介绍说他叫候国柱,乐都人,是专程慕名拜访,有要事相商。说话之间,他将一个布包小心地打开,原来是一幅手写经书长卷。一派古色古香的神韵,那一笔苍凉劲秀的书法,立即震撼着谢佐的心灵。“这可不是件寻常之物”,这是他的第一感觉。
侯先生指着长卷说起了它的来历及他的愿望。原来侯先生在解放前是国民党军统特工,奉国民政府之命,在
拉萨做反间谍工作。1947年,西藏亲英使团制造“驱汉事件”,他虽是土族,也在驱逐之列。侯只得出走印度。一日,他得知有人在
加尔各答出卖一幅敦煌经卷。侯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华文化,又有相当学识之人,他认为如此珍宝,不应流落国外。于是他多方筹措,终以五千美元之高价将这件文物购得。其后侯先生辗转万里,历经千辛,特别是在“文革”劫难中,侯先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肉体磨难,将这件长卷保存了下来。他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将这份国宝献给国家。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像侯国柱这样一个政治背景的人,做成这件事谈何容易,弄不好就是引火烧身。烧身他不怕,就怕国宝也会灰飞烟灭。他在耐心地等待时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机好像成熟了,但需一个他信得过的人,这个人他也终于找到了,就是谢佐。
经过一番长谈,侯国柱先生将经卷郑重地交到谢佐的手中,说:“谢佐先生,此事就全托给你了,如能顺利捐献给国家,就了却了我半生的心愿。如不能,这东西就送给你了。”谢佐说:“侯先生请您一万个放心,这是国宝,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我一定要做成这件事。”
身负重托的谢佐多方奔走,向有关领导、部门反映或写信联系,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中宣部的重视。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邓力群同志作了专门批示。当时的青海省长黄静波同志也亲自过问此事,并从敦煌请来三位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按有关程序进行了全方位的鉴定,最后一致认定此经卷成于
隋唐时期。其长度、字数、完整性、美学、书法和文物价值,在国内同类物品之上,属稀世珍宝,国家一级文物。此卷现存省博物馆,被列为镇馆之宝。
当这段文史佳话见之报端后,侯国柱先生的老友们问他:“这么
金贵的宝物,你交给那姓谢的,连个条子都不打。以你这般身份,你就不怕万一?”阅历多多的侯先生说:“我这个人再啥本事没有,就是能一眼看准人!”
金书铁券的征集
1986年,谢承华同志提供了西宁西部三其村有一件金书铁券的信息。谢佐闻讯而动,专程拜访了铁券的持有者李永蔚老汉。这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世代务农,“土改”时定为贫农,其时仍家贫如洗。铁券是明英宗皇帝赐给李永蔚先祖高阳伯李文的。李文是明代著名大将,青海李土司的(西李土司)始祖,骁勇善战,为明王朝东征西战,战功卓著。特别是参与了英宗“
夺门之变”。英宗颁赐铁券酬功。券文中有“乃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外,其余若犯死罪,免尔本身一次,以酬尔勋”之语,所以民间称此物为“免死牌”。
有明一代,颁发铁券不多,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馆等处的几件铁券,字槽填以朱砂,称朱书铁券,文物价值次一等,而金书铁券就此—件,十分珍贵。这件文物是研究明代皇权吏制,
土司制度,明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物证。它的问世,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李家后人及永蔚老人为保存这件传家之宝历经万千磨难。经谢佐先生多次的耐心工作,上下奔走,有关部门最终同意以两千元人民币之价征集这件稀世文物。区区两千元,实在少了点,但当时青海省的财政十分艰难,谢佐的功和劳就尽显其中了。事后又有人说谢佐:“你当时并未受命办事,两千元钱自己挤不出来么?”言外之意是何不据为己有?谢佐的回答是:“我就是有个金山,这东西也应属于国家。”
这件顶级文物收藏在青海省档案馆。《中华档案遗产名录》第二卷中列为第一。邮政部还为此制作了“金书铁券”邮票—枚发行海内外。
“谨封”古印的捐赠
程起骏曾得到出之都兰热水古墓中的“谨封”古印一枚,并在《青海日报》等媒体上作了简要介绍,认为是唐代以前之物,见证了“唐代前期中央王朝与青海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密切联系。”谢佐先生见文后,多次在学术刊物上论及此物,并提出了此印为全国最早的唯一一件邮政实物”的学术观点,得到了省内外学术界的认同。
此印在谢佐先生的引荐下,1986年由程起骏捐赠给了省档案馆。2004,由省档案局送交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文物鉴定大师
启功先生亲自做了鉴定,并写出书面鉴定书,认定此印为“唐朝前期之物,弥足珍贵。”至今全国就此一件。《中华档案遗产名录》第二卷列为第三,成为青海省档案馆三大镇馆宝物之一。
谢佐先生对这三件国宝的认定和归位,并不仅仅是爱好和运气所致,而是浸透着他对青海故土的一片热爱之心,对
本土文化的深刻认知和理解,还有他那广博的知识作铺垫。俗话说:“有缘千里相识,无缘当面错过。”谢佐先生把这三件国宝请进了文化的神圣殿堂,从中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
谢佐先生现为青海省人民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