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
清朝惠周惕撰文学评论著作
《诗说》是清朝惠周惕撰文学评论著作。
古籍简介
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清朝惠周惕撰。周惕字元龙,长洲人。康熙辛未进士。由庶吉士改密云县知县。惠氏三世以经学著,周惕其创始者也。是书於毛《传》、郑《笺》、朱《传》无所专主,多自以已意考证。其大旨谓《大、小雅》以音别,不以政别,谓《正雅》、《变雅》,美刺错陈,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谓二《南》二十六篇皆疑为房中之乐,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谓《周》、《召》之分,郑《笺》误以为文王,谓天子诸侯均得有《颂》、《鲁颂》非僣。其言皆有依据。至谓《颂》兼美刺,义通於诵,则其说未安。考郑康成注《仪礼》“正歌备句”曰:“正歌者,升歌及笙各三终,间歌三终,合乐三终,为一备。”核以《经》文,无歌后更诵及一歌一诵之节。其《周礼·瞽蒙职》曰:“讽诵诗。”郑注谓“闇读之,不依永也”。则歌、诵是两事,知颂、诵亦为两事,周惕合之,非矣。又谓证以《国策》,礼无归宁之文,训“归宁父母”为“无父母遗罹”之义。考“归宁”文见《左传》,於《礼经》必有所承。何休注《公羊传》,称“诸侯夫人尊重,既嫁,非有大故不得反。惟士大夫妻,虽无事,岁一归宁”。此文当必有所受。《曲礼》曰:“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其文承上许嫁而言,则已嫁而反,是即归宁之明证。不得曰礼无文矣。然其馀类皆引据确实,树义深切,与枵腹说经,徒以臆见决是非者,固有殊焉。
诗说(张耒)
《诗说》
《诗说》·一卷(内府藏本)
宋张耒撰。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登进士第,元祐中官至起居舍人。绍圣中谪监黄州酒税。徽宗召为太常寺卿,坐元祐党,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寻得自便,居於陈州,主管崇福宫,卒。事迹具《宋史·文苑传》。是书载《柯山集》中。纳喇性德以其集不甚传,因刻之《通志堂经解》中,凡十二条。如《抑篇》“慎尔出话”一条,盖为苏轼“乌台诗案”而发。《卷阿篇》“尔土宇昄章”一条,盖为熙河之役而发。馀亦多借抒熙宁时事,不必尽与《经》义比附也。
——四库全书卷十七·经部十七·诗类存目一
诗说(申培)
《诗说》
《诗说》·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曰“申培撰”。亦明丰坊伪作也。何楷《诗世本古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毛奇龄《诗传诗说驳义》皆力斥之。今考《汉书·杜钦传》称“佩玉晏鸣,《关雎》叹之”,《后汉书·杨赐传》称“康王一朝晏起,《关雎》见几而作”,注皆称《鲁诗》,而此《传》仍训为太姒思淑女。又《坊记》注引“先君之思,以畜寡人”,为卫定姜之作。《释文》曰:“此是鲁诗。”而此仍为庄姜送戴妫,培传《鲁诗》,乃用毛《传》乎?其伪妄不待问矣。
——四库全书卷十七·经部十七·诗类存目一
诗说(郝懿行、王照圆)
诗说(郝懿行、王照圆)
郝懿行夫妇所著,实为佳话。刊刻于清光绪八年(1882)有东路厅署刊本。
原文选载
甚哉说诗之难也。自孔子删定六经,教授弟子,于诗则屡言之。而门弟子中如子贡子夏者,一语会心,则反复兴叹,以为可与言诗。外此无闻焉。其后子夏得孔子之传,着为小序,略言作诗之旨,而未有论说。汉儒始句解而字释之,毛公最晚出,而传于今,盖其授受有自也。至唐韩昌黎,始疑诗序非子夏作,而欧阳子因之作本义,苏滦城因之着诗传,其说与汉儒异矣,然犹不废小序也。至宋朱紫阳,删去小序另为一编,又与欧苏异矣,然犹不废注疏也。同时郑夹漈、王雪山各自立说,并传注去之,比朱子则加甚矣,然犹间有去取也。自是以后学者,厌常喜新,屏去一切训诂,而凿空臆造,虽悖于经、畔于道弗顾也。呜呼,诗学之废久矣。惠子元龙,尝读诗而病之,因着诗说三卷。其旨本于小序,其论采于六经,旁搜博取,疏通证据,虽一字一句必求所自,而考其义类,晰其是非。盖有汉儒之博而非附会,有宋儒之醇而非胶执,庶几得诗人之意,而为孔子所深许者欤。惠子通经绩学,以诗古文鸣于时,当事尝以其名闻,征诣公交车,以父忧不赴,人咸为之侘傺太息焉。然今天子崇尚经术,登进方闻,如汉石渠天禄故事,相与扬扢。古今称道盛美,作为诗歌以继雅颂之后,非惠子其谁属哉。此亦诗学废而复兴之一会也。余爱其书,为录一通,序而藏之以竢焉。癸亥秋七月济南德水田雯书
汉兴,距孔子既远,世之言经者,恒各守其师说,异同离合,纷若聚讼,而莫能汇于一,盖无甚于诗与春秋。顾春秋主事,凡事之是非曲直,了然于简策之间,则三传之得失犹易辨也。诗独主志,所谓主文谲谏,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辞则隐,其旨则微,或美或刺,或似美矣而实刺,往遄从百世之下涵泳绌绎,逾数十过而未悉其所以然。即如一关雎也,鲁诗至谓刺康后之晏起而作;一黍离也,齐诗至谓卫公子寿闵其兄伋而作;一芣苢也,韩诗谓妇人伤夫有恶疾而作;一商颂也,又谓正考父美宋襄公而作。意义乖反,视春秋则尤甚焉。然而儒林存之不废者,欲以广学者之见闻,俾不致若高叟之固也。自唐世盛行毛郑,而齐鲁韩三家遂亡;明世盛行朱注,而毛郑又虽存亦亡。今令甲所示、学宫所肄者,朱氏一家止耳。原其初,非不合于先王一道德、同风俗之指,然而学者寻章摘句,保残守陋,必自此始。此诗教之所由坏也。吾门惠子元龙,好为淹博之学,其于诸经也潜思远引,左右采获,久之而怳若有悟,间出己意,为之疏通证明,无不悉有依据,非如专门之家守其师说而不变者也。其所著诗说先成,多所发明,虽未知于孔子删诗之意果合与否,然博而不芜,质而不俚,善辨而不诡于正,亦可谓毛郑之功臣,夹漈紫阳之诤子矣。余固晚而有志经学,顾年及昏耄,闻见遗忘,辄抚卷叹息,以为当让斯人出一头地也。故乐得而序之。邱南老钝汪琬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21:11
目录
概述
古籍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