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功,出生于1945年,中共党员,
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他以强烈的政治
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热情,真学、真信、真用
马克思主义,十分注重用
邓小平理论
人物简介
许志功,1964年入伍。1966年入党,1976年由部队调入
军政大学,现任
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志功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讲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
许志功先后撰写和主编了数十部学术著作和教材,发表论文60余篇。从《改革开放的哲学沉思》到《唯物史观与当代》,从
《邓小平理论概论》到《伟大的理论创新》,他的许多论述和观点,引起了思想理论界的重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职业贡献
学术研究
许志功是一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在近30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他创造性地讲授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政治理论课成了
国防大学学员们最欢迎的课程之一,深深地影响了千百位高级将领。而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思想理论战线上始终追踪学术研究前沿的尖兵。
学术宣传
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穷毕生精力让科学理论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是许志功矢志不渝的追求。学习,思考,调研,宣传……3年多来,许志功全力以赴:先后3次作为
中央宣讲团成员,赴各地宣讲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党的
十六大精神;150余次到中央国家机关、部队、院校、企业作报告,宣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后为6期全军军职以上领导干部理论轮训班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数十次为部队各级理论轮训班指导授课;3年中,许志功还先后主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等多部著作,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学术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也要讲科学。许志功在潜心典籍史料的同时,始终关注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关注着社会生活的每一变迁,关注着
人民群众的生活。他经常带领学员深入农村、工厂、企业、部队开展调查研究,让科学理论更加“看得见”、“摸得着”;他采取启发式、答疑式、交流式等灵活的授课方法,使科学理论的课堂变成了学员们思考和探索的热土;他还超越专业的界限,将文学、美学、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引入教学……
学术成就
“归根结底,理论的说服力体现在伟大的实践中。”许志功说,2003年,我们的国家战胜非典疫情,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一朝实现。这许多令亿万中华儿女由衷感到骄傲的伟大实践,正是对党的科学理论的最好证明。
个人履历
1966年5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64年2月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
2003年授予少将军衔。
2004年晋升中将军衔。
1964年2月至1977年7月任
陆军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副
政治教导员。
1977年7月至1979年12月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系
哲学教研室教员。
1979年12月至1986年1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学教研室教员(1979年3月至1980年9月在中共
中央党校哲学研究班学习)。
1986年1月至1990年6月任
国防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正团职教员(期间: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国防大学教员进修班学习)。
1990年6月至1994年8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局级教员。
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任
陆军师代理副政治委员。
1995年2月至1997年1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正局级)。
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任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军职)。
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1999年7月晋升为正军职)。
1999年12月至2003年7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
2003年7月起任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出版图书
思想认识
个人思想
许志功认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把和谐
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完成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从“大社会”与“小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同层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从“大社会”着眼,又要从“小社会”着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在实际工作中,从“大社会”着眼,就是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
国防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之中;从“小社会”着手,就是要以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
社会事业、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建设
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
共同富裕道路,推动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把握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当前,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不和谐的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对我们党
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上,把握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入研究、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从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上,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
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确保人民
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职业态度
许志功本来是由士兵成长起来的部队的一名基层干部,可是1976年党组织的一纸调令,把他从基层调到当时的军政大学任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他说他没读过几年书,更谈不到什么理论功底,因而成不了一个好教员。可组织上说,许志功是一个不错的共产党员,组织上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好教员。他认为当时的那点理论在基层工作还马马虎虎,到了全军最高学府就真的玩不转了。许志功一到
学校,教研室的党组织就派了几名很有造诣的老教员手把手地教他系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著作。许志功那种诲人不倦的精神,直到今天想起来还令许志功感动不已。后来组织上又送他到
中央党校理论研讨班进行深造。 回想那些年,许志功在这里由衷地说一句:是党组织帮他打下了一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所需要的理论功底。做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必要的,但是光有这一条又是不够的,必须具有较强的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能用理论说明实际问题,又能把实际问题提到理论的高度。为此,党组织又帮助他细心地体会党的领袖们是怎样用理论说明实际问题的。领导上把一篇篇范文提供给他,并帮他一篇篇地加以分析。后来又让他跟随一些老部队、到地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当年那些老同志,可以说是苦口婆心地帮助他,许志功那种精神这都不能忘怀。他作为一名政治理论教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清一些问题,那么他也要由衷地说:这种能力,同样是党组织帮他获得的。当他生活中有难处的时候,是党组织帮助他。他的家本在唐山,唐山地震后,家里住房非常困难,为了使他安心工作,组织上帮他把家属调来了北京。当他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时候,是党组织鼓励他。
“
知恩图报”,这是最朴实不过的一句话。许志功觉得党培养他成了一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他就要在这条战线上努力为党工作,成为党的坚强的理论
战士。他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党的理论工作者。这些年来他深切地体会到党的路线的正确、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从而也更加热爱许志功的党。这些年来,每遇到大事,他都自觉地站在党的一边,努力宣传好党的主张。为了增强作好工作的责任感,他常用这样的话激励自己:马克思主义是许志功的根,许志功的责任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根扎得越来越深,如果在许志功这一代人手里,马克思主义的根被动摇了,这个历史责任许志功担当不起。为了增强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他经常鞭策自己:对马克思主义要真信,不言不由衷;要真学,不言不及义;要真用,不言行不一。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他紧跟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最新精神,追踪学术前沿,努力回答学员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这些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所从事的教学得到了学员的充分肯定,连续几年被学员评为最受欢迎的课,并获得全军、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了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推进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许志功要深入学习实践江泽民总书记“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感到,“三个代表”既是党建纲领,同时又是共产党人的
哲学,是共产党人的历史哲学,人生价值哲学。共产党人应该怎样看待社会历史?历史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
人民群众创造的。这就决定了代表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
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
人生价值。说三个哲学问题,首先是因为它是共产党人对历史的根本看法问题,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问题。“三个代表”既是共产党人的哲学,许志功就要用它为指导,为票,来加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按党指引的路走,做让党放心的
战士,干为党争光的业绩。
荣誉奖励
他参与主持领导的“邓小平理论教学的思路与实践”获全国、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曾被评为“
国防大学优秀教员标兵”“全军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获“
半月谈”政治工作创新特等奖,全军教书育人金奖。
2002年,他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
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员,
政府津贴享受者,并被舆论界宣传为用忠诚托起使命的理论
战士,参加全军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又受到了江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论文著述
1、《坚持唯物论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教育读本》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9
许志功
3、《伟大的理论创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研究》
解放军出版社 2002
4、《许志功讲学录(续)》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5、
《列宁认识论思想通论》解放军出版社 1992.8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解放军出版社 2003
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人民出版社 2005
10、《新世纪的号角十六大报告专题讲座》
西苑出版社 2003
11、《政治理论学习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理论研究》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