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是唐代诗人
杜甫创作的
五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通过描写安西兵的精锐绝伦,称赞李嗣业久经沙场、用兵如神的大将风采,预祝出奇制胜。第二首称颂李嗣业忠勇双全、军纪严明,表现了诗人卓越的军事远见和诚挚的爱国热忱,流露平定安史叛军有望的情绪。这组诗对李嗣业的赞扬之辞非泛泛溢美,而是出自肺腑的诚挚之论,富有气势,激烈豪迈。
作品原文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⑴
其一
四镇富精锐⑵,摧锋皆绝伦⑶。
还闻献士卒⑷,足以静风尘⑸。
老马夜知道⑹,苍鹰饥著人⑺。
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⑻。
其二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⑼。
谈笑无河北⑽,心肝奉至尊⑾。
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⑿。
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
安西:唐代都护府名,府治初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附近,后改在
龟兹(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沙雅两县之间),管辖
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以西、
波斯以东十六都护府。唐肃宗
至德年间改称镇西都护府。杜甫在这里仍用旧称。
关中:指东至
函谷关,西至
大散关,南至
武关,北至
萧关中间一带,大约相当于今陕西南部地方。《全唐诗》题下注:“李嗣业以镇西北庭兵同郭子仪讨安庆绪,安西即镇西旧名也。”
⑵四镇:指龟兹、于阗、
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四都督府,均属安西都护府管辖。一作“西镇”。富精锐:多精锐部队。
⑷“还闻”句:是说李嗣业率安西兵赴关中。还闻,又闻。不久前李嗣业曾率安西兵参加收复长安的战役,故云。率兵报效朝廷,所以说“献士卒”。献,一作“就”。
⑸静风尘:平定战乱。静,作动词用,净扫的意思。
⑹“老马”句:即“
老马识途”的意思。《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这里是比喻李嗣业所率安西兵久经战场,惯于战斗,可堪重托。
⑺“苍鹰”句:《
晋书·慕容垂载记》:“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题。”这里用其意,比喻安西兵乐于为朝廷效力。饥,一作“秋”。著(zhuó)人,即附人,意思是依附主人,愿为之所用。
⑻“临危”二句:是说李嗣业所率安西兵久经战斗,能临危不惧;紧急关头,才显出神奇之勇。急,一作“意”。始,一作“使”。
⑼“奇兵”二句:是说安西兵骁勇善战,万马即可平定中原。“奇兵不在众”,本意是兵贵出奇制胜,而不在多少,这里是借以称赞安西兵善战。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正为战区。
⑽“谈笑”句:与
李白《
永王东巡歌》“谈笑静胡沙”意思相同。谈笑,形容视若等闲,可轻易取得。无,视若无物的意思。河北,唐代
河北道,领孟、怀、幽、蓟等二十九州。当时,河北为安史叛军占据,幽、蓟一带更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所以借指安史叛军。
⑾“心肝”句:披沥肝胆,报效皇帝。奉,奉献。至尊,指皇帝,这里指唐肃宗
李亨。
⑿“孤云”二句:形容过境安西兵军威振肃,号令森严。因安西兵是行军过境,所以说“云随杀气”。
辕门,指军队的营门。
⒀“竟日”二句:赞美安西兵军纪严明,过境不扰民,百姓欢欣,城无喧闹之声。《
旧唐书·李嗣业传》载:“李嗣业自安西统众万里,威令肃严,所过郡县,秋毫不犯。”杜诗和史书一致,当为实情。欢,一作“观”。
白话译文
其一
安西四镇的兵又多又精锐,冲锋陷阵的本领个个超群绝伦。
曾听说安西兵调给了皇上指挥,依靠他们定能够平息战争风尘。
老马在夜晚还能辨识道路,苍鹰饥饿时就紧紧跟着主人。
这支军队曾面对艰危,长期战斗,到紧要关头才迅猛如神。
其二
用兵要指挥灵活倒不要人多,有一万骑兵就能挽救中原的危险。
一边行军,一边谈笑,不把河北叛军放在眼里。赤胆忠心,一起向皇上奉献。
孤飞的浮云跟随着杀气腾腾的士兵们行进,连空中飞鸟也吓得离开军营门前。
停留下来,度过了欢乐的一天,城池里,人们也不觉得吵嚷喧闹。
创作背景
唐肃宗
乾元元年(758)六月,
李嗣业为怀州(今河南沁阳)刺史,充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同年八月,李嗣业奉命率镇西都护府所属军队东来,同
郭子仪等共讨
安庆绪。杜甫此时任华州司功参军,看到李嗣业部过境,兴奋不已,于是写下这两首诗,以壮其威。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第一首写诗人见安西兵过,主要是赞美主将李嗣业。首联赞美李嗣业统率的精锐部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难以匹敌,为全军之冠。颔联写胜兵可用,士气旺盛,志在报国,定能扫荡安史叛军。至德二载(757),李嗣业曾率领安西四镇部队参加过收复长安的战役,所以现在“还闻献士卒”,诗人相信这支部队肯定也会一如既往地平叛得胜。颈联引喻,这支精锐的安西兵有其优势:他们如老马识途,战场经验丰富;他们如依附猎手愿为所用的苍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无穷的战斗力。尾联叹用兵奇勇,说久经战阵,不怕困难,指挥部队能因敌变化而取得胜利。这是诗人对李嗣业所部安西兵既往战绩和战斗力的追述与赞扬,相信这样一支部队赴关中后定会大捷。
第二首着笔于对安西兵的期望和安西兵经过华州的情状,主要是颂扬安西四镇的士兵。首联起势突兀,说李嗣业精通兵法,“兵贵用奇,不必在众”。安西兵神勇出奇,出于精锐而不在众多,因此以万马之军去平安史叛军,救中原人民于战乱水火之中。颔联称其忠义,这支军队神勇绝伦,谈笑间便可扫清盘踞河北的安史叛军,将一片忠心奉献给皇帝。颈联写兵过,说云随杀气,见兵威振肃;鸟避辕门,见号令森严。尾联记纪律,安西兵军容整齐,军威军纪森严有度,过境而不扰民,城池未被惊扰所以未见喧闹,百姓未被惊扰所以竟日欢乐。由此足见这支军队不但战斗力强、效忠皇帝,而且军纪整肃,不扰百姓,使诗人对他们今后的战斗充满了信心。诗人歌颂他们,表现了爱国的激情。
这两首诗赞颂部队精锐、军纪森严,并预祝出奇制胜。率领部队的李嗣业是杜甫的旧相识,作战英勇,尝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因此,诗中对李嗣业的赞扬之辞非泛泛溢美,而是出自肺腑的诚挚之论。故组诗富有气势,激烈豪迈。
名家点评
其一
南宋
范晞文《对床夜语》:五言律诗,固要贴妥。然贴妥太过,必流于衰。苟时能出奇,于第三字中,下一拗字,则贴妥中隐然有峻直之风。散句如……“老马夜知道,苍鹰饥着人”,用实字而拗也。
清代
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此诗是讥当时勤王之师,迁延不进,又无节制也,而用语特浑。起二句,姑予之。三四句,言闻其如此,未见其足以如此也。五句,讥其夜不辑将士,妄行者多也。六句,讥其时肆劫掠也。结,讽其尚必用意,始得如神也。言之无罪,而闻者足戎,其是诗之谓矣。
清代
仇兆鳌《
杜诗详注》:首章见安西兵过,而归美李公,在四句分截。四镇之兵,皆嗣业所统。曰献,志在报国也。曰静,力能扫贼也。老马,喻主将之惯战。苍鹰,喻军士之敢入。临危久战,见其用兵奇勇。
清代
李光地《榕村语录续集》:杜诗《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云“老马夜知道”者,经多而熟也;“苍鹰饥著人”者,时至而历也。临危即用苍鹰意,久战即用老马意,兼此二者,用意始能如神。盖练事明而决机速,兵家之要尽于此矣。
清代
吴瞻泰《
杜诗提要》:(“四镇”二句下)以四镇陪起,是宾。(“还闻”二句下)谓李嗣业,是主。(“临危”二句下)战而曰久,又且临危,多少层折,多少期望。起是道其已然,结是望其将来,亦拓开法。诗有比兴,犹文之有譬喻也。文于直叙中忽插一喻,则离奇变幻;诗于直序中忽用比兴,则烟云断续,使人思而得,不独古诗然也。此诗有陪有正,有比有赋,有现在语,有将来语,八句中无一呆笔。
清代
何焯《
义门读书记》:“用意始如神”,谓因材驾驭老马,不遗知道之能;饥鹰不成饱飏之患,则人人可以临危授命,风尘不足静也。
清代
浦起龙《
读杜心解》:首章单就安西兵着笔,述其前效,以鼓其新功也。前四泛言其可用;后言惟其惯战,故可信之。
其二
南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杜甫《观安西过兵》诗云:“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故东坡亦云:“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盖用左太冲《咏史》诗“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也。王维云:“虏骑千重只似无”句,则拙矣。
明代
王嗣奭《
杜臆》:乾元二年,九节度之兵六十万溃于相州。“奇兵不在众”一语,公之预识兵机如此。
清代
黄生《
杜诗说》:曹次山曰:“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谢玄淝水之捷,刘锜顺昌之战,皆是道也。然有多多益善者,又在人所以用之。此亦可通之于文,若杜公纵横述作,其淮阴之将兵耶!
清代
李因笃《
杜诗集评》:“心肝奉至尊”句奇,末更写得好,不忘故国,而喜于得兵,寓目之间,真有其事。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次章称李公忠勇,而志其纪律,亦四句分截,奇兵制敌,此其智勇。披肝奉主,此其忠义。云随杀气,见兵威振肃。鸟避辕门,见号令森严。末言师行有纪,民情安堵。
清代吴瞻泰《杜诗提要》:此首写兵过,见部伍之严也。言纪律之兵不在众,只须“万马救中原”,便可“谈笑无河北”,持此心肝奉至尊。四句一笔写下,期许自在言外。下截特写兵过,与上截暗相呼应,而以孤云飞鸟兴不喧,以见纪律之森严耳。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心肝奉至尊”,语不可学。“竟日留欢乐”二句,待命,此即之子于征有闻无声之意。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次章就“兵过待命”着笔。上四,美其忠勇;五、六,见军容;七、八,见纪律。
清代洪舫《杜诗评律》:三、四倒联,七、八言外有深虞骚扰意。
清代
边连宝《
杜律启蒙》:只此一片赤衷,便足折冲万里。“心肝奉至尊”,此谈笑所以无河北,而奇兵故不在众矣。五、六,即其兵威之震耀;七、八,即其兵律之森严。以见不在众之意。
清代
杨伦《
杜诗镜铨》:上二句(“孤云”二句)言其军威,下二句(“竟日”二句)言其节制。
总评
清代
张溍《
读书堂杜工部诗文集注解》:二诗初看以为讽刺,后见顾本,知其美嗣业勤王也。肃宗在灵武,诏李嗣业赴行在。嗣业自安西统众,威令肃然,所过郡县,秋毫无犯。前一首多赞主将,后一首专美士卒。献士卒,谓嗣业先赴关中待命,是自献其卒。“老马”二句,言嗣业老成,可任西镇。夷种,饱则扬去,故以鹰拟之。
清代
浦起龙《
读杜心解》:二诗能以劲笔画出胜兵,“心肝”句使笔太狠。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杜审言之孙。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
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
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
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