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炭疽病是由瓜类炭疽病菌(通常为瓜类炭疽病生理小种1或3)引起的、发生在
西瓜的病害。西瓜幼苗发病时,于子叶上先呈现褐色圆形病斑,而后幼茎基部变为黑褐色,且缢缩,甚至倒折。成株期发病时,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圆形斑点,后期变为褐色,边缘呈紫褐色,中间部分为淡褐色,并呈现同心轮纹状,病斑扩大相互融合后易引起叶片穿孔干枯。未成熟的果实染病,初期呈现为淡绿色水渍状圆形小斑点;成熟的果实染病,初期为凸起病斑,后期扩大为褐色凹陷,并环状排列许多小黑点。
病原特征
西瓜炭疽病由瓜类炭疽病菌(Colletorichum lagenerium (Pass.) Ell.et Halst)引起,属
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
刺盘孢属真菌。已知的瓜类炭疽病菌有7个生理小种,西瓜炭疽病通常由瓜类炭疽病生理小种1或3引起。
形态特征:瓜类炭疽病菌
分生孢子盘生有黑褐色刚毛,长90-120微米,具有2-5个隔膜,初期埋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其
分生孢子梗无色,单孢呈圆筒状,大小为(20-26)微米×(2.6-3.0)微米。
分生孢子无色,单孢为卵圆或长圆形,具有2-3个横膈膜,大小为(14-20)微米×(5-6)微米,多个孢子聚合一起形成粉红色黏孢子团。
生理特征:孢子萌发适温22-27℃,4℃下不能萌发。生长适温24℃,30℃以上或10℃以下即停止生长。
附着胞褐色,棍棒形或稍不规则形。该病菌在培养基上培养时,可逐渐形成菌落。培养2-3天后,菌落为乳白色且有绒毛状的气生菌丝;3-5天后,菌落在增大的同时变为粉红色,颜色从中心到边缘渐浅;5-7天后,菌落颜色由中心至边缘变为深灰色,边缘波状,出现同心轮纹;7-12天后,菌落变为深灰色,且边缘有一圈淡粉色晕圈;在培养12-15天后,菌落出现红褐色黏稠状孢子团。
为害症状
西瓜炭疽病可为害西瓜的叶片、叶柄、蔓、果柄和果实。
叶片:
叶片染病,染病初期叶片有黄色水渍状圆形小斑,后小斑逐渐扩展并附有同心轮纹,病斑直径0.5-1.5厘米,易穿孔,呈褐色且外缘常伴有黄色晕圈。通常病斑颜色较为均匀,上面有散生黑色小点,当环境湿度增大时,会出现粉红色黏稠状胶状物。后期病叶由于病斑易干枯破碎而早衰。西瓜幼苗发病时,于子叶上先呈现褐色圆形病斑,而后幼茎基部变为黑褐色,且缢缩,甚至倒折;成株期发病时,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圆形斑点,后期变为褐色,边缘呈紫褐色,中间部分为淡褐色,并呈现同心轮纹状,病斑扩大相互融合后易引起叶片穿孔干枯。
叶柄或蔓上:
叶柄或蔓上染病,初期呈现水浸状黄褐色的梭形或长椭圆凹陷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并转变黑褐色,病斑可溢缩并穿孔,最后引起植株发生倒折、死亡。
果柄或果实:果柄染病,初期幼果颜色深暗,后逐渐萎缩致死。
果实染病,初期为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表面凹陷并附有轮纹的圆形暗褐色病斑,通常随着病斑的生长,在中央会出现龟裂。当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并有粉红色黏稠的分生孢子团,严重时,病斑连片,西瓜腐烂。
侵染循环
瓜类炭疽病菌主要在病残株上或地里越冬。种子带菌,附在种子表皮黏膜上的
菌丝体也能越冬。此外,瓜类炭疽病菌还能在温室或塑料大棚的旧木料上过一定的腐生生活。瓜类炭疽病菌在越冬器官上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田间发病的重要的初侵染源。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瓜类炭疽病菌,能直接引起幼苗发病。当年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收割时,分生孢子经人为搬运、昆虫活动或风吹雨溅,传播到健瓜上,在堆聚和贮运途中继续侵染危害。
流行规律
湿度:湿度是诱发西瓜炭疽病的重要因素。在适温下,相对湿度87-95%时,扩展期只有3天,湿度越低,扩展期越长。湿度降低至54%时,就不发病。
温度:温度的影响不如湿度大,在10-30℃范围内都可发病,以24℃最适宜。高于28℃发病较轻。温度24℃左右,湿度97%以上,发病最烈。
成熟度:西瓜对炭疽病的抗病性随成熟度而降低,故堆聚、贮运中发病加剧。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取抗病能力强、无污染的西瓜品种:抗病性不同的西瓜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西瓜炭疽病的抵抗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当在某个发生西瓜炭疽病的地点,栽培了一个适宜当地情况的抗病品种时,会对抑制西瓜病害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育成的抗西瓜炭疽病品种较多,主要包括西农八号、
美抗八号、
美抗九号、美抗十号。留种时要选择未发病或者发病程度较轻的植株留种,因为这样的种子基本很少带菌。此外,从其他地方引进种子时,要严把检疫关,并及时杀菌消毒。
实行茬口轮作:当某田块的西瓜炭疽病发病水平在中等以上,则来年绝对不能再种植西瓜。可以在该田块将西瓜与非葫芦科的经济作物轮作3-4年,逐步减少田块土壤含有的西瓜炭疽病菌量。3-4年是西瓜地轮作的最少时间范围,否则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一个田块从未种植西瓜,其西瓜炭疽病菌量少,可以连续耕作3年,其间要注意防治其他病虫害。一个田块在种植西瓜的前1年最好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切记不要种植蔬菜和豆类,以免加重病虫害发生程度。
加强水肥管理:若种植田块的地势较低、湿度较大,为了保证产量,一定要注意栽培密度的选取,同时雨天要及时排水。中管棚和连栋大棚要科学施肥,在施足有机肥的前提下,于西瓜生育前、中期增施氮、磷、钾三要素复合肥。浇水施肥时要小水、少肥、勤浇,平时注意开棚通风降湿。
田块精心耕作:待西瓜成熟收获之后,要充分利用冬天休耕的时间,进行全面翻土处理。翻土后,如有条件,可进行一次浇灌,采用这种方式可对田块的残留菌量和土壤中的害虫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要及时除去田间杂草,一旦发现有发病的叶片应轻拿轻摘,深埋于远离西瓜园的土壤中。如遇雨天,要避免瓜园积水,保持瓜园湿度适宜。平时也要对瓜园尽心修剪,去除多余枝蔓,加强空气流通。
育苗与大田管理分开进行:在西瓜种植过程中,应当尽量把西瓜苗培育与西瓜大田种植阶段分开进行管理,一是便于西瓜苗期的集中管理;二是减少田间西瓜炭疽病菌的菌源量。
清洁瓜园:在西瓜生长发育过程中,瓜园会不断产生病叶、老叶,要及时将其彻底清除,维持整个瓜园的清洁,防止西瓜炭疽病加重。
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在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仔细筛选,要求粒大饱满、没有干瘪、大小均一。种子选好之后,也可以利用太阳光具有紫外线杀菌、去除自由水等特点,把种子完全裸露于阳光下晾晒2天左右。常用的药剂消毒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使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二是用多菌灵500倍液浸种;三是用托布津800倍液浸种。此外,也可以选用毒性较大的
升汞1000倍液浸泡西瓜种子,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药剂消毒后不能立即播种,需要及时用清水清洗种子表面残留的药剂,以防对西瓜种子萌发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用温水浸种也是一个简单易行且实用的方法。具体方法是选用55℃温水浸泡,浸泡过程中持续搅动15分钟左右,然后慢慢等待水温降低至室温。药剂拌种的作用也很明显,既可以防治地下害虫,也可以杀菌。比较常用的拌种药剂有65%
代森锌和50%
福美双,每100克干西瓜种子对应的药剂量为0.3克。
定植阶段:在定植阶段,用200克铜胺兑水80千克,每周喷施1次,对西瓜炭疽病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发病期药剂防治:保护地和露地在发病初期喷洒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此外,还可选用36%
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8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抗霉菌素(120)水剂200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15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摘后处理:西瓜在采摘后以,可用
克霉灵0.1毫克/千克熏蒸西瓜。
分级标准
根据西瓜叶片病斑数目及植株整体生长情况,可以将西瓜炭疽病的危害危害性分为6个等级:0、1、3、5、7、9。0 级:无病斑;1 级:轻微侵染,仅子叶上有少数小病斑(1-5个);3级:中度侵染,真叶发病,少数病斑(6-10个);5级:严重侵染,病斑较多(11-20个);7级:侵染非常严重,坏死斑扩大;9级:发病严重,植株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