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淝河
淮河安徽凤台县汇入的支流
西淝河,淮河北岸较大支流之一,原发源于河南省鹿邑县(一说太康县),流经安徽省亳州市、太和、涡阳、利辛、颍上、凤台等县市,于凤台县西峡口(硖山口)注入淮河,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4750平方公里。1951年治理西淝河,将西淝河上游的清水河在王河口截源,经油洺河入涡河,此后西淝河起自王河口(亦有称淝河口),至入淮处,全程长151.5公里,流域面积4066平方公里。
名称演变
西淝河,古称夏肥水。《水经·淮水注》:“淮水又北,夏肥水注之。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右出东南流,迳城父县故城南。”《明史·地理志》称西肥水,《清史稿·地理志.》已称西淝河。
西淝河据民国《颍上县志》稿载:“西淝水,汉书名夏淝水,为沙水故道,别而为淝,上承河南鹿邑之清水及练沟水,清水自北来,练沟水自西北来,统于孟家桥,桥以下始为淝。今以西淝名者,取别于东淝、北淝也”。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西淝河,淮河北岸较大支流之一。上游原为河南省境内称清水河,其发源地,《安徽省志·地理志》记为河南省鹿邑县;《利辛县志》:原于河南省鹿邑县西北安平集西温渡口;位于上游的《亳州市志》记为太康县马厂集,东南流向,经鹿邑县小十字河,经唐岗集东、刘集北、汲水集北,于淝河口入皖,至亳州市孟家桥以下始称西淝河,再经亳州市、太和、涡阳、利辛、颍上、凤台等县市,于凤台县西峡口(硖山口)注入淮河,全长250公里(《利辛县志》记为265公里),流域面积4750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境长85公里。
1951年治理西淝河,将西淝河上游的清水河在王河口截源,经油洺河入涡河,使王河口以上684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划归涡河流域,因此西淝河现起自王河口,至入淮处,全程长151.5公里(《利辛县志》记为178公里),流域面积4066平方公里(4750-684)。
同时,由于1976年茨淮新河开挖,将西淝河在阚疃集截断,上段注入茨淮新河,下段仍注入淮河。西淝河实际上已经截为两段,且互不通流。阚疃集以上为上段,约长100公里,下段约长50余公里,故也有资料称西淝河实起于茨淮新河右岸阚疃集堵坝。
在亳州市境内,1950年代以后的西淝河,起于谯城区淝河镇淝河集北之王河口,东南流向,经亳州市进入太和县。流经谯城区边界长32.4公里。河道断面:上宽35~64米,底宽16~41米,深4.5~5.5米,最大排水量426秒立方米,大于3年一遇排涝标准,除涝面积10万亩,桥梁配套5座。谯城区境内流域面积为24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8%。
西淝河,东南经太和县境,再东南流经涡阳县高公庙西,于四庙入利辛县境,再东南流经王市集北、阚疃集南,于展沟集东出境入颍上、凤台县地。1976年茨淮新河开挖至贾桥乡后刘营东,将西淝河截断,上段注入茨淮新河,下段仍注入淮河。西淝河在利辛县县境内长83公里,其中上段长57公里,下段长26公里。
西淝河上段,系太和县与亳州、涡阳、利辛分界河。自太、亳交界处淝河口,向东南流经龙德寺,沿太和边境出刘大湾村,入利辛县。太和县境内界河长22.5公里,流域面积518平方公里。流入诸水:右边有苗原河、北白玉沟、南白玉沟、大武沟、北皂沟、南皂沟、大白玉沟、芦草沟、天泉沟。左岸属邻县。
西肥河下段,左岸为凤台县,右岸为颍上县。
左岸,西肥河于利辛县邵楼村西入凤台县境,转南流过杨村集西,转东流过店集,转南流,过米吴村右汇济河水(右岸入县境),东南流左汇港河水,过彭家岗汇入花家湖;出湖过蒋嘴孜村南于硖山口下入淮。境内流长:左岸45.2公里,流域面积410平方公里。
西淝河下游水域,称花家湖,位于凤台县城西15公里,为上段左岸有彭圩乡花家岗村,右岸为夏集乡吴家楼村。湖域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1.5~3公里,面积1.3万亩。民国年间,花家湖未有治理,是洪水汇集之地,淤淀尤甚,淤深达3~4米。1958年,县农业局于花家湖组建西淝河渔场,靠天然捕涝。花家湖水源丰富,排灌自如,两岸农田基本旱涝保收。
右岸,为颍上县。西淝河东南流至利辛县之展沟集半公里,南岸进入颍上县境,纳毛沟水来会。东流至瓦寺东北,折而南至巨鲁集北,有界沟来会。至川塘东北,复东流,过侯家洼偏北东下,过杨村集再东南,至铁佛寺(俗名铁箍寺)东,折南流至马拐子东,复东南下,至汤店子老集东偏北1公里许,有济河来会。西淝河(南岸)从展沟集东毛沟口起至济河口止,在颍上境内总长约14.7公里。
河道特征
西淝河,从王河口至高公庙32公里为干涸河道;高公庙至王市集31.5公里,河道水深0.8~1.4米,河底宽20~40米;王市集至阚集27公里,水深1.2~1.5米,水面宽40米,浅滩甚多,水深仅0.5米左右;阚集至杨村24公里,因上游被阚集闸和茨淮新河所截断,来水量大减,水深仅0.3~0.6米,杨村至河口37公里,水位受控于西淝河闸,水深在1.0米以上。
水文特征
西淝河受黄泛影响较大,河床淤高,排泄不畅,两岸围垦,河槽蓄水愈来愈小,为扩大排洪能力,1971~1979年,开挖茨淮新河,在阚集和西淝河平交;并建阚集节制闸,西淝河上游来水全被汇入茨淮新河。同时在河口又另建泄量为300立方米每秒节制闸,开引新河入淮河,西淝河的内涝灾害得以根本好转。在西淝闸控制下,最高水位达到海拔24.36米(1972年7月13日)。
主要支流
穿杨新河,起于亳州市李村乡王大庄西北沈河南岸,南向经立德乡,穿杨集乡入西淝河,为建国后新开河道。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43平方公里。河道断面:上宽18~22米,底宽6米,深3米,排涝标准为3年一遇,除涝面积4万亩,桥梁配套8座,王大庄建引水涵道1座。
汪杨新河,起于亳州市李村乡汪庄西北洺河南岸,南向流经李村、立德、杨集、杨店4乡,至杨店集西入西淝河,为建国后新开河道。全长17公里,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河道断面:上宽20~24米,底宽4~6米,深4~4.5米,排涝标准为3年一遇,除涝面积5万亩,桥梁配套12座。
青沟,源于亳州市铁佛乡柴王村,上段称陡沟。东南向至苏赵林场始称“青沟”。再东南至杨店乡之河洼李入西淝河,全长25公里,总流域面积46.5平方公里。河道断面:上宽18~20米,底宽6米,深3米,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除涝面积4万亩,桥梁配套14座,于杨店乡木庙建蓄水闸1座。
董沟,源于亳州市淝河镇小卞庄北鸿河南岸,东南向流经淝河乡、店集乡、冯洼乡,再入店集乡,于耿竹园汇田沟,再东南至王桥入西淝河,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河道断面:上宽16~26米,底宽4~10米,沟深3~4米,排涝标准为3年一遇,除涝面积3.5万亩。桥梁配套9座,王桥处建蓄水闸1座。
西界洪河西段,是1958年人工开挖的界洪河中的一段,西至亳州市高公庙,东至临湖铺,水流自东向西,在高公庙处直接入西淝河。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71.85平方公里。该河原开挖断面较小,后于1975年冬~1976年春进行疏浚开挖,并划清了水系。将原入干溪沟的顺天沟、安宁沟中段、青顺沟及原直接入西淝河的陡沟等截流入西界洪河西段。1977年~1978年在高公庙东姚园附近兴建蓄水兼防洪闸一座,3孔,每孔宽3.0米,高5.0米。
干溪沟,《安徽省通志》记载:“境内长六十公里,源于亳州市境龙太寺,由彪里铺入境,经孙店、临湖铺至张村铺南入淝河”。今干溪沟位于涡阳县西部,上源自涡阳县标里,标里为分水岭,自标里将干溪沟分为上、下两段,标里以上干溪沟向北流入梭沟,汇入涡河。下段为西淝河支流,向南经孙店,在临湖附近穿过界洪河,再向南经王桥于程小集附近进入利辛县,经张村于梁桥附近入西淝河。下段全长30.08公里,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涡阳境内长18.45公里,流域面积69.35平方公里。
界洪新河,是1958年平地开挖的人工河,当时由省水利厅和阜阳地区水务局共同规划,是淮北地区河网化中的主要河道。该河规划西起界首,向东穿过颖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沱河等,至泗洪临淮头入洪泽湖。是一条东西向河道,规划全长312.0公里。为分清水系,使该河分段分属各水系,互不串连,分段控制。其中西界洪河东段、东界洪河西段、东界洪河中段属涡河水系;西界洪河西段中段属西淝河水系;东界洪河东段属北淝河水系。其中流域面积较大的有三段,西界洪河东段长16.0公里,流域面积116.0平方公里,东界洪河西段长12.3公里,流域面积55.25平方公里,均属涡河流域。西界洪河西段长9.5公里,流域面积71.85平方公里,属西淝河流域。
港河,旧称湿泥河,原起自蒙城县中疃集,东南流汇于杜家桥入涡阳县境,过顾家桥入姬沟湖,转东南流至李嘴孜村汇入西淝河,流长60公里。港河上游称凤凰沟,源于中疃和孙长营之间的阜蒙河南岸,东南流,经高皇庙,至刘营子始称港河,东南流,于前田寨入蒙城县地,再东南流入凤台县地李嘴子注入西淝河,长60公里,流域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上段于谷圩乡宋庄入茨淮新河,长21.5公里,县境内流域面积38.3平方公里。支流有汽沟、狮子沟。
汽沟,北起涡阳县中疃乡稀饭孙庄,南流,经高皇乡刘大桥分为2支,一支东南流入狮子沟,另一支西南流入港河。
狮子沟,北起望疃乡陆楼,东南流,过阜蒙河,再东南流,至高皇乡西刘板桥入蒙城县地,西南流,至谷圩乡张赵庄南入港河。涡阳县境内流域面积18.8平方公里。
阜蒙河,1958年开挖的人工河道。西起阜阳市颍河,东流经阜阳县地,于永兴乡西前营入县境,东流经谭铺、马店北,于小泥沟入西淝河;再向东经城关镇、董集、中疃、望疃集,至望疃乡小张庄出境入蒙城县地,再向东注入涡河。全长77公里,其中本县境内长43.1公里。阜蒙河西段,西起阜阳县三姓庄,东流,至永兴乡西前营入县境,再东流,于马店乡小泥沟入淝,长14.8公里。支流有北黑土沟、干溪支沟、长流沟。流域面积共122.6平方公里。
天泉沟,西起太和县南王寨,东流至四庙乡王庄入淝,长9.5公里,流域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长1公里,流域面积0.5平方公里。
刘沟,西起太和县玉皇庙北,东流至四庙入淝,长9.5公里,流域面积15.2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长2.4公里,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
踩钯沟,以四庙乡袁堂东为分水岭,袁堂以南入老母猪港,以北入西淝河。长5.3公里。支流鸵沟西起太和县小韩庄,东流至四庙乡秦楼入踩钯沟,流域面积25.2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流域面积6.7平方公里。
白玉港,西起四庙乡袁寨,东流至朱集入淝,长8.5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
老母猪港,西起太和县袁沟涯,东南流,于四庙乡阎老庄入县境,蜿蜒曲折长38公里,至王市乡马高庄入淝,流域面积199.2平方公里。支流有巩马沟、红莲沟、高冲沟、阜涡河、小港沟、团结沟、黄流沟、中心沟、茨淝河、新建沟10条。
跃进沟,原名汝市沟。西起孙庙乡周长营,东南流,经王市集北于马场附近入淝,长7.8公里。富民沟,原名孙市沟,曾称大寨沟,西起刘寨乡汝西营,东流,经王市集南马场附近与跃进沟会合入淝,长12.5公里。两沟流域面积共39平方公里。
菜花港,由北、中、南菜花港组成。北菜花港,西起孙庙集北,东南流,至东城乡大沈营与南菜花港会合,长8.5公里;中菜花港,西起孙庙乡田庙,东流,至东城乡王营与北菜花港会合,长8.7公里;南菜花港,西起王人乡汝老家,东流,至大沈营与北、中菜花港会合后再东流,至王市乡沈冲入淝,长15.5公里。总流域面积48.2平方公里。
茨淝河东段,西起王人集北,东流,经高堂乡,至东城乡后梁庄入淝,长18.3公里,流域面积22.8平方公里。
三义沟,西起东城乡前赵楼,东南流,至后李庄东流,于王营乡马小庄入淝,长10.7公里。流域面积14.6平方公里。
新建沟,西起马店乡马耿庄,东流,至双沟集入淝,长7公里。支流有团结沟、龙凤沟。流域面积共25平方公里。
淝左大沟9条小龙沟,北起柳西乡高黄庄,南流,至刘小湾入淝。长5.3公里,流域面积11.7平方公里。
何沟,北起柳西乡刘庄,南流,至前何庄入淝。长5.8公里,流域面积13.5平方公里。
西柳沟,上游分2支:一支起涡阳县界洪河南岸,另一支北起高公庙南同和寨,南流,于柳西乡董庄会合,东南流,至张庄折向南流,至王营子入淝。长16.5公里,流域面积51.5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7.5公里,流域面积19.7平方公里。
乾溪沟,俗写作干溪沟。北起亳县地韩家桥,南流,经涡阳县标里集、小王庄截引入花沟。自小王庄向南流,经孙店集,至张村镇崔庄入县境,再南流,经张村铺于管台子入淝。长29.5公里,流域面积120.8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24.4平方公里。
罗沟,北起涡阳县花沟南岸小唐庄,南流,至三里湾乡杜竹园入县境,再南流,经刘营庄,至刁楼入淝。长29.2公里,流域面积80.5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长12.4公里,流域面积47.5平方公里。
安营沟,上游分3支。西安营沟、东安营沟分别北起涡阳县地龚大庄、龚小桥,南流,至纪王场乡入县境,于高寺会合,再南流,经管桥、郭桥至孙小庄南与直沟会合。直沟,北起涡阳县芡河南岸张庄,南流,至纪王场乡三里杨入县境,再南流,经纪王场、路集、孙集,至孙小庄南与安营沟会合,西南流,于关台子入淝。安营沟长19公里,直沟长18公里,流域面积共74.6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安营沟长17.5公里,直沟长16公里,流域面积共56.6平方公里。
青龙沟,北起纪王场乡纪大寨,南流,经祝长营、许沟口、冯寨、张营至马湾套入淝,长15.1公里,流域面积43.5平方公里。
黄龙沟,北起纪王场乡高庄,南流,经马桥、西潘楼,于大渡口入淝,长19.8公里,流域面积29.5平方公里。
早阳沟,北起江集乡王大庄,南流,经老张集、冯板桥,于杜庄入淝,长16公里,流域面积29.8平方公里。
红丝沟,上段分3支:西红丝沟,北起江集乡江吴,南流,经桥西、王梁,于蒋大桥入阜蒙河,长20公里;中红丝沟,北起老张集乡孙楼,南流,经张寨、刘大庄,于倪庄入阜蒙河,长8.9公里;东红丝沟,北起春店乡杨大楼,南流,经刘小桥、王油坊,于韩寨入阜蒙河,长4公里。原3水南流于城郊乡苏小庄会合后,注入西淝河。1958年开挖阜蒙河,截断3水,注入阜蒙河后西流入淝。1976年春开挖利阚新河后,经阜蒙河转注利阚新河。流域面积共41.8平方公里。下段长4公里,经城郊乡苏寨电力排灌站注入西淝河。
车辙沟,上段北起涡阳县楚店集,南流,至纪王场乡四里桥入县境,于前贾庄截入勒马沟;再南流,经崔小集、江集、五里庄、春店,过县城,于李桥口入阜蒙河,长21.8公里,流域面积46.8平方公里。下段自利辛集西向南流,长4.5公里,于城郊乡武湾电力排灌站入西淝河。
驻马沟,上段北起灶沟,南流,经陆小楼、刘家集,于城东双桥入阜蒙河,长19公里,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下段自双桥向南流,长6公里,经王寨电力排灌站入西淝河。
白洋沟,北起芡河南岸的戴东庄,南流,经周集、高皇庙西,于阚疃集北三里庄入利阚新河,长21.1公里,流域面积61.3平方公里。下段经阚疃集,于码头桥入西淝河。
南黑土沟,西起院寺乡沈小湾,东南流,经院寺至张桥折向东北流,于马浅子入淝,长9.5公里,流域面积约39.5平方公里。
背沟,上段为马胡河。马胡河分为两段,北段起于马店,南流,至叶老家注入茨淮新河;南段自马胡引水涵向南流,经杨湖庄折向东南流,至胡集东向南流入背沟。背沟西起乌江东岸小赵庄,东流,至新张集入淝。马胡河下段长13公里,背沟长13.5公里,流域面积共83.1平方公里。
桑子沟,西起斜沟,东流,至王湾入淝,长7.5公里,流域面积23.1平方公里。
苏沟,西起阜阳县插花庙南杨桥,东南流,至板集南入利辛县境,东流,经陶集、展沟集入淝,长45.9公里,流域面积267.2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长15公里,流域面积103.6平方公里。
毛沟,利颍两县边界沟,西起颍上县江北店子,东南流,于利辛展沟集东南入淝,长20公里,其中县境内流域面积17.2平方公里。
济河,源出于阜阳县伍明沟上的抱龙桥,上通老茨河,东南流,经阜阳城北,过阜蚌公路、口子集,至门东郭庄,在杨楼子东,进入颍上县境,与乌江交会。稍东经杨庄桥至汤岗子,折东北下,过大徐庄桥东流至王山庄门前,折东南至谢桥集西北的李桥以南,又东下,过济河闸,转而东南流至庄坝子桥,东流至大胡家西北角,急折北偏西而去至孙岗东北,直北流,至老集东,又东北下西淝河。从杨楼子东至济河口止,经颍上县境30公里许。由于年久失修和多次黄泛注入,济河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1958年,国家重点投资70万余元,并组织5万多人进行拓宽济河河床,修建济河闸和庄坝、杨庄、徐庄等重要桥梁使济河变害为利。
庙沟,从黄李庙至姜庄西入西淝河,长4公里余,沟深4.5米,底宽5米,沟上口宽20米,导截岗沟以西,光明沟以北大余湖水北流入西淝河。
向阳河,自老茨河园寺起,东南流,经伍明、董寨,穿濉阜铁路,越张湾,折东北至徐堂园入西淝河,全长21.2公里。
界洪河,界洪河西段西自东蒲沟东至西淝河,流经皮条孙、蔡庙、五星等11个乡镇,河道全长44.8公里,流域面积217平方公里,其中属于黑茨河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属于西淝河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西段自1958年至1964年间分两期开挖治理,东段于1959年至1975年分数次开挖治理。
苗原河,苗原河属西淝河支流,由太和县原墙镇的张桥村北侧与鱼鳞沟连通,流经太和县原墙、三堂、苗集等乡镇,在苗集镇东侧进入西淝河,全长18.2千米,流域面积80平方千米,是原墙、三堂、苗集三乡镇的主要排水大沟。
治理开发
黄河夺淮以前,西淝河流域灾害较少,灌溉已有较大发展,陂塘堰坝较多。黄河夺淮以后,特别是民国27年(1938年)起历时9年的黄泛,造成河道、沟洫大部分淤平,水系破坏,下游河道弯曲狭窄,河口淤塞,潴积成姬沟湖、花家湖、毛家湖等湖洼地,洪涝灾害频繁。据《淮系年表·水道篇》记载:“西淝河旧行颍、芡之间,脉胳相通。本干河身弯曲、狭而且浅,中多壅滞,屡遭洪水泛滥,致灾严重。”
1950年水灾后,即对西淝河进行低标准治理,河口建闸防止淮河洪水倒灌。1952年至1956年数次挖河筑堤、整治河道、建闸蓄水,逐步提高了防洪、排涝、灌溉的能力。1971年将西淝河上段截入茨淮新河,并于1976年进行西淝河上段治理,减少了来水面积,从而减轻了茨淮新河以下西淝河的洪涝压力。入淮河口扩建了西淝河新闸,增加了排水能力,下游洼地筑圩抽排,大大改善了这一地区的水利条件。
河道整治
1951年,河道治理结合油、洺河治理工程,于小十字河练沟口以南将西淝河堵塞,把原西淝河上游之清水河、练沟、立楞沟的来水截经油河入涡河。又于王河口以南将西淝河堵塞,把王河口以上来水截经讫河入涡河;使王河口以上684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划归涡河流域,从而减少西淝河上游来水量,使下游水情得以缓和,自此西淝河上源始于王河口。清乾隆年间,颍州、太和、亳州、涡阳、凤台等县都曾挑浚西淝河。民国20年大水后,凤台救济会筹款工赈挑浚西淝河阚疃至峡山口间浅段8公里,做土方39.4万立方米。民国27年起的9年黄泛,西淝河王市集至河口段110公里长河道淤浅,平均淤泥厚达2.5米。河口淤塞,下游仅有一浅窄河床,流量超过100立方米每秒时,即漫出河槽。滩地辽阔,右岸堤防残缺积水成湖,两岸沟洫淹没。1950年春,凤台刘集和毛集区动员民工疏导西淝河入淮口。1950年7月大水,淮、颍堤防决口,洪水泛滥,包括颍左在内受灾面积达450万亩。西淝河洪涝灾害十分严重。
1950年大水后,治淮开始时即重视西淝河治理。限于当时财力、物力和时间紧迫,先按麦作期最大流量疏浚河道,同时将上游清水河1200平方公里来水截经油河向东入涡河,以减轻中下游的排水负担。中游在母猪港堵坝,不使茨河水入西淝河;下游将颍左沟通济河的沟口堵闭。乌江三岔河等350平方公里来水改入颍河,疏浚狭窄河段、裁弯取直、疏浚河口淤塞段并建西淝闸拒淮倒灌。利用下游姬沟湖和焦岗湖蓄纳流域内的雨水。全部土方工程包括油河疏浚、筑堤及焦岗湖进出水渠开挖等,于1950年12月25日开工,动员亳县、涡阳、凤台三县民工,于1951年5月28日完工。河道施工长度110公里,共完成土方1242.7万立方米。禹山坝自禹王山至张家岗3.25公里堤段,按1950年洪水位加高1米。1951年8月,建成西淝河闸。是年,涡阳、蒙城、凤台三县动员民工按春季最大流量126立方米每秒,开挖苏家湾至港河口河槽47公里,完成土方1014.74万立方米,实做工日1033.4万个,投资350.92万元。
规划在西淝河闸关闸期间,为降低西淝河内水位,需利用焦岗湖承蓄部分洪水。焦岗湖蓄水位20.0米,相应西淝河水位21.4米,向焦岗湖分蓄洪水1.04亿立方米,可降低西淝河水位1米,受益农田27.0万亩。1952年6月21日开工修建焦岗湖进水闸。进水闸3孔,每孔宽3.5米,进水流量110立方米每秒,1952年12月31日竣工,投资54.12万元。
1954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董峰湖行洪区于7月9日开始行洪。禹山坝两面临水,虽经抢筑子埝奋力防护,仍于27日3时在张家岗及防汛台等处漫堤溃决。洪水进入西淝河并向东北漫过架河、泥黑河、芡河直抵涡河右岸;向西冲倒了焦岗湖进水闸。因禹山坝溃决而扩大的水灾面积达262万亩。大水后,进行淮河流域规划,为缩小防区,将颍涡地区分为西淝河东西两个堤圈。规划将西淝河两岸堤防列入淮河干流堤防加固工程之中,以形成保护淮北平原的确保堤圈。西淝河左堤自西淝河闸至阚疃集,长55.6公里;右堤自毛集东接禹山坝(军张家)向上至康郢子,长13.86公里;禹山坝自禹王山麓延伸至军张家,长4.38公里。堤防以防御1954年洪水位为标准修筑。整个堤防工程由阜阳专区组织实施,于1954年冬开工,1955年春竣工,共完成土方896万立方米,石方2.6万立方米,投资412万元。
西淝河经1951年、1952年初步整治后,基本上解决了麦作期的排水问题,但河道排水能力低,秋季作物仍不能保收。1954年淮委组织西淝河查勘,查勘报告指出:为了减轻西淝河两岸及颍左地区的内涝灾害,西淝河干流需要疏浚,并进行全面治理。1956年淮河流域规划完成,西淝河治理规划将颍左属颍河流域的654平方公里来水,利用原有苏沟和济河加大断面、开挖引河向西淝河排水。确定第一期工程对阚疃以上至凤凰沟97.3公里河段进行疏浚。设计水位为24.18~32.5米,设计流量625~121立方米每秒,河道高程18.68~28.5米,河底宽98~22米。1956年冬至1958年春完成,由阜阳专区组织民工实施,共做土方1224.5万立方米。至此,西淝河自淝河集至入淮口全长163公里,流域面积3845平方公里。
圩堤建设
西淝河下游两岸村庄多数在25.0米高程以上,原来已有群众在洼地圈圩,保护村庄,保麦争秋。1965年,阜阳专区经实地查勘,拟定凤台、利辛境内新筑保秋圩12处,保麦圩1处;培修加固保秋圩14处,保麦圩15处,并规定圩堤建设的标准。西淝河下游有圩堤38处。其中利辛县8处,凤台县30处。圈圩面积共10.74万亩。
开挖新河
1971年开始兴建茨淮新河,新河穿越西淝河而过。茨淮新河规划将刘郢子以上西淝河本干汇水面积1871平方公里,港河、白平沟、黄公沟等来水面积373平方公里,共2244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截入新河,纳入茨淮新河水系。刘郢子以上称为西淝河上段,茨淮新河以南称西淝河下段。西淝河上段河道,虽经1957年冬至1958年春疏浚后,排水条件有所改善,但标准仍低;截入茨淮新河后,受新河洪水顶托,降低了原有排涝防洪标准。因此,将本干刘郢子至刘小湾长57公里段受影响地区,按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的治理标准,列入茨淮新河处理工程进行整治。后又考虑刘小湾以上537平方公里来水的河道也按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一并治理。治理工程由茨淮新河工程指挥部领导,组织处理工程指挥部负责实施。西淝河上段河道治理自1976年11月25日开工至1985年4月5日,利辛、太和、涡阳、亳县等县民工40.4万人次,疏浚河道长度93.91公里,共完成土方1120.13万立方米,投资1087.18万元(包括建桥4座投资72.98万元)。
洼地治理
西淝河洼地,是洪水停汇之地,有易涝面积9万亩。1949年冬至1950年春,对西淝河口进行清淤,以利排水。1954年,除疏浚河口积淤外,还在入淮口建闸。1956年,兴筑西淝河左堤,并筑生产圩堤,累计总长44.28公里。1956年夏汛,西淝河水位达到海拔24米,圩堤溢溃,致灾严重。汛后,重新加固水毁圩堤,疏浚了圩堤内的沟渠。1957年,在淝左兴建许大湖等4条生产圩堤,总长19.31公里。1958年至1967年,累计兴建生产圩堤6条,总长40.54公里,建排水涵闸14座。1971年,茨淮新河截去西淝河以上水域,以同等雨量,西淝河可降水位1.2—1.5米,加之永幸河截去港河、架河等90平方公里的来水,西淝河洼地得以保收。
1985年,西淝河洼地治理工程设施有淝左生产圩堤19条,排水涵闸38座,机电排灌站14座,38台1705千瓦;淝右生产圩堤16条,排水涵闸29座,机电排灌站10座57台4130千瓦。两岸圩堤总长97.25公里,保护耕地11.09万亩,治涝面积达到3—5年标准的2.1万亩,5年以上标准的5.8万亩,待治理面积1.1万亩。
西淝河泵站、高塘湖排涝站分别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和大通区境内,泵站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包括:进水渠、拦污闸、前池、泵房及自排闸、出水池、下游出水渠、变电站等。设计抽排流量180立方米/秒,引水流量85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闸上22.2米、闸下22.05米。设计安装6台2900ZLQ-100立式轴流泵,配6台TL2400-44/3250型立式同步电机,单机功率为2400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4400千瓦。工程建成后,可进一步提高西淝河流域防洪除涝和水资源调配能力,缓解沿河洼地在淮河高水位情况下的“关门淹”问题。2017年7月7日,凤台县西淝河泵站工程泵室左右联、自排闸、公路桥、前池、出口段涉及水下的六个分部顺利通过验收。
涵闸工程
西淝河历史上未见有建涵闸的记载。建国后,在西淝河本干上陆续建有西淝河口闸、新西淝河闸、阚疃闸和朱集闸。随着堤防的修筑,沿河支沟汇入处为防洪排水灌溉而建的涵闸有港河涵、济河闸、苏沟闸及西淝河上段两岸沟口防洪涵等。
西淝河闸,原规划建于蒋咀子,计9孔,后闸址移至河口唐郢子附近,改为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孔净宽10米,高16.7米,可以通航。边孔高13.6米,每孔净宽均为5米。闸底高程13.5米,中孔门高10.6米,分上下两扇,平面钢板门;边孔门高6米,门宽均为5.6米。设计闸下防洪水位25.55米,闸上排洪水位24.82米;设计过闸流量300立方米每秒。堤顶高程27.7米。由治淮委员会设计,华东建筑安装公司承建,土方工程由凤台县施工总队负责。1951年1月10日开工,1951年8月10日竣工,总造价139.8万元。1957年7月进行加固。
西淝河新闸。西淝河闸,建成后,下游西淝河洼地陆续圈圩,缩小了滞蓄内水的容积,使内水位抬高。老闸过小,排水不及,致使有6年的汛期闸上(西淝河侧)水位高于闸下(淮河侧)水位1米以上。1972年则高出1.83米,造成圩区受淹,也影响闸身安全。为此,经安徽省治淮指挥部批准,于老闸左边唐郢子建西淝河新闸。新闸3孔,中孔宽6米,边孔每孔宽5米,高10米,闸底高程15.5米,设计过闸流量220立方米每秒,于1976年建成。
阚疃节制闸(阚疃南闸),位于利辛县阚疃集西南的西淝河上,是1958年淮北河网化时确定的河道网控制闸,控制西淝河上游来水面积2131平方公里。节制闸为条石砌墩墙、底板,上部为砌石拱,木板胸墙,共13孔,每孔宽2.75米,高4.2米,闸底高程20.3米,堤顶高程27.9米。设计过闸流量352立方米每秒,相应闸上水位24.4米,闸下24.1米。设计闸上最高蓄水位25.0米,闸下20.3米。该闸由阜阳专区水电局设计,凤台县施工。1959年1月开工,1960年4月竣工,投资113.56万元。节制闸建成后,因闸孔偏小,不足3年一遇排涝标准,闸上水位超过原设计水位,多次扒开原老西淝河堵坝排水。1976年西淝河上段截入茨淮新河后,阚疃节制闸即失去原有作用。
朱集闸,位于利辛县朱集西淝河上,控制流域面积848平方公里。主要作用是蓄水灌溉。闸为13孔,每孔净宽4米,闸底高程22.0米。设计排洪流量708立方米每秒,闸上水位29.71米,闸下29.49米。朱集闸于1976年12月开工,1979年6月竣工,投资213.8万元。
西淝河两岸沟口防洪闸,在西淝河下段有主要支流上的苏沟闸、济河闸和港河闸。西淝河上段在1976年前,为排水需要已兴建8座涵闸,均在左岸。属亳县的3座,排水面积均在60平方公里左右,1972年兴建;属利辛县的5座,排水面积在1~16平方公里,为1956~1968年间兴建。茨淮新河影响处理范围内,除阜蒙河东、西段及母猪港沟口外,兴建了防洪涵洞6座,集水面积2~5.9平方公里。其中左岸4座,右岸2座。
灌溉工程
贾桥乡谭庄村刘营子机灌站,安装2105型柴油机4台、80马力,1972年建成,设计灌溉流量0.42立方米/秒,扬程8.5米,配装10×10混流水泵4台,一级提水,引灌西淝河水,引河长750米。设计灌溉效益2500亩,投资1.10万元。
胡集区贾桥乡张大庄中型电力灌溉站,设计灌溉流量2.5立方米/秒,扬程8米,安装320和5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装55千瓦电动机7台,其中J093—6型6台、J091—4型1台,总容量385千瓦,16“丰产”35水泵7台,真空泵1台。一级提水,引西淝河水,引河长2.7公里。建机房7间,管理房8间,筑干支渠6条、长47公里,设计灌溉效益2.5万亩,国家投资25万元。
航道航运
干流航道
明万历二年(1574年)寿州知州郑王充督吏目彭希寿监工开引新河,将原经禹山前董峰湖(现名东风湖)内至石湾村前入淮的河段,移于硖石口下入淮,以分水势,使该航道缩短3公里。清末民初,该航道较为稳定,河岸平坦,每年6至9月间高水位时,纳水1米的木帆船可自高公庙以下畅通无阻。一般水位5吨级的船舶可上抵阚疃集;枯水季节,张集至顾桥仍可通航。
民国21年(1932年),以地方筹款方式疏通西淝河航道,西起阚疃、东到入淮口,长55公里,土方39.4万立方米。
民国27年(1938年)始,黄泛9年,由于引黄入淝,致该河淤积严重,平均淤深达2.5米,有的河段几乎成平陆,杨村以上断航。因淮水常年顶托倒灌,西淝河入淮口一段淤积更深,河槽高与岸平,将上游来水拦蓄于姬沟湖、岳家滩、花家湖、汊王嘴一带,仅张集以下航段在枯水位时,尚能保持水深1米左右,可通行5吨级以下的木船。
1951年在修筑淮北干堤的同时,于唐郢村东南200米处的西淝河新引河上修建了防洪闸,引河闸上底宽60米,闸的泄洪量为300立方米/秒,最低控制水位达1.65米,将弯曲的入淮水道取直。经过疏通后的西淝河航道,最浅水深达1.50米以上,可常年通航50吨级轮驳船。同年冬,由阜阳地区集中凤、蒙、涡3县民工对西淝河自瓦寺以下河段进行综合治理,1952年6月竣工。航槽底宽30至60米、底高16.70至13.50米、水深3.25米,可通航150吨级轮驳船。直至1857年冬,境内可通航。1974年至1985年间,先后在老闸北250米处扩建新闸,开挖长1.5公里、底宽54米的内引河,以弥补老闸设计流量偏小的不足;并由国家投资1万元,清理了花家湖、汤店孜、米吴3处浅滩,保持常年通航。
从1951年起,治淮委员会对西淝河进行治理,将游清水河来水由油名河引入涡河,并对航道进行了拓宽、浚深和裁弯取直,还在西淝河口和阚町建泄量300秒立方米的节制闸,但未建过船设施,只能分段通航。
王市集至阚町航段,长27公里,宽30~50米,水深1~2米,可通航50吨级轮驳船。阚町至西淝口航段,长61公里,底宽40~60米,水深0.5~1.5米,可通航10~50吨船舶。因茨淮新河在阚町闸上同西淝河相交,截走上游水源,阚町以下水量缺乏,并有闸坝碍航,西淝河阚町以下的水运基本停顿。阚町以上水运流向茨怀新河。区间年运量达20万吨。主要货种以粮食、煤炭为大宗。西淝河阚町以下,建有濉阜铁路桥1座,在朱家岗跨过,其通航净跨为64米,净高为7米;西淝河口有公路桥1座,净跨31米,净高6.5米,此桥是节制闸附属桥,不能通航。
西淝河沿岸有丰富煤炭资源,1990年代曾兴建煤运210万吨谢桥港和400万吨的顾桥,张集港,组成西淝河、淮河、长江一船直达的煤炭水运线。
支流航道
阜蒙河,曾三次分段拓宽疏浚,凤台县段通航里程28公里。
港河凤台段,清末民初,一般水位可通航至顾桥,汛期高水位可通往清泉、马店。民国36年(1947年)因黄泛影响,河槽全部被淤平,枯水断航。1952年冬至1953年春,列入治淮工程进行全面疏通。下游自李嘴孜至港河汊以上开挖新航道,底宽42至49米、底高海拔14.70米(下游),上游加深、拓宽直达发源地。经过治理,港河航道可畅通5吨级以上的木船。1955年兴建淝左堤并建港河闸一座,截断了港河的航道,闸下通航,上游断航。
参考资料
第四节 水文.利辛县志.
第三节 水系.颖上县志.
第一节 河流.自然环境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6 20:48
目录
概述
名称演变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