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水
长江支流嘉陵江一级支流
西汉水,下游也称犀牛江、浊水,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30′~106°04′,北纬33°16′~34°31′间,为长江支流嘉陵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部西秦岭齐寿山(古名嶓冢山)。流经天水市秦州区、礼县西和县康县成县,在陕西略阳县注入嘉陵江,全长212公里,流域面积10107平方公里。
形成变迁
据考证,西汉水,在地质年代,曾经是汉江的源头。《汉书》以西汉水某一支流为漾水。《水经》以西汉水上源为漾水《辞海》也说:“漾水,古水名。古人说,以西汉水为汉水之源。
早在20世纪50年代,地质专家在勘查宝成铁路略阳和宁强段地形时,就注意到那里的古河道遗迹是连接汉水和西汉水的故河床,汉水的发源地应该是西汉水的源头甘肃省天水境内的嶓冢山。按照史学家和地质学家分析推测,汉水与古时的西汉水曾在阳平关相连。西汉水和汉水分流的年代大约在南北朝,分流的原因有三种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是战争割据中人为改道,使得西汉水流入嘉陵江;第二个可能更久远,专家推测是地质结构中岩石浸溶凹陷导致发生河床改道(《甘肃省志·水利志》载:由于四川盆地的水系溯源侵蚀,切开了西汉水与川水的分水岭,将汉江上游的西汉水袭夺为嘉陵江的上游。);最后的可能则是地震裂隙造成断流改道。所以说,西汉水就是当年汉水的上游。因为河流改道,汉水的上游被截断了,改流到嘉陵江。 “汉中”也从汉水偏中的位置,变成了位于汉水的源头地区。
因为年代久远,后人不知道发生的变故,牵强附会先秦文献,把原来真正的汉水源头的地名(嶓冢、漾水等)用在了后来汉水的源头地区。于是出现了山、河、城镇同时同名的现象。
名称由来
西汉水,原来应当也现代的汉江统称“汉水”,《山海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指的应当也是天水的嶓冢山,即西汉水,也是汉水的源头。西汉水名称应当是改道后以方位改称的。具体改名时间暂无考。
另外,西汉水在下游康县、成县、略阳境段称“犀牛江”。与康县周家坝镇支流平洛河与西汉水汇合处的犀牛潭有关。相传,这是古代犀牛出没之处。当地有一个犀牛助少年成为将军的传说。为纪念这一神奇的犀牛,人们把这潭水汇入的大江称为“犀牛江”。又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犀牛寺”。甘肃省通志中还有一段记载,其意是: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天子令地方官修建犀牛寺,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再令修建犀牛寺庙,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将其圣旨全文刻于寺内石碑。
另外,河口段略阳县有“浊水”的称谓,无考。在礼县也有盐官河之称,盖因流经盐官镇。
干流概况
西汉水,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县西南部秦岭山脉(西秦岭)的齐寿山(《西和县志》:天水市秦城区齐寿乡寨子山)。由东向西流经甘肃省天水、西和、礼县、成县、康县及陕西略阳等县,在略阳县汇入嘉陵江。河流长度记载不一,差距较大,《甘肃省志·水利志》《康县志》记:全长212公里,流域面积为9659平方公里。(此为省级资料,为准)《礼县志》记:干流总长为177.2公里,流域面积6874.3平方公里。天水市《秦城区志》记:全长212公里。《西和县志》记:西汉水总长260公里,流域面积5941.77平方公里。《成县志》记:甘肃省内之流程为212公里,流域面积9657平方公里。
其中:甘肃省内流程205.6公里,流域面积9569平方公里;陕西省境内(即略阳县)流程47.5公里,流域面积227.13平方公里
天水段
天水秦州区,是西汉水的发源地,发源于齐寿山(古名“嶓冢山”,据《甘肃新通志载》:“嶓冢山在州西南六十里,亦名云台山,俗名齐寿山。为分水岭,水西流为西汉水,北流为赤峪河。”)西麓,秦州区境内长26公里。由齐寿乡向西经平南、天水乡,于天水乡咀头村附近出境至礼县,礼县盐官段称盐官河。
礼县段
在礼县,西汉水从盐官镇罗堡村进入县境内,沿途经盐官镇、回族乡、祁山乡、永兴乡、燕河乡、城关镇、石桥乡、江口乡、龙林乡、雷坝乡、肖良乡等11个乡(镇),在肖良乡桃林寺村进入西和县大桥乡境内,礼县境长104.1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9秒立方米。顺利峡设有省级水文站。
西汉水从东北流入县境,在5公里的盐官镇十字路村先会宽川河,又前流,在新中川(上磨村)会峁水河(又名红河)。西汉水又东西流,沿途会诸毛支流,盐官镇右会燕麦沟水,在左家磨(新集村)会左来的黑鹰沟水,右来的周家河水,在祁山乡何家台左会早阳沟水,祁山堡左会西和县大柳乡川口河水,诸水相会前流。西汉水又东西流,在永兴乡蒙张村会东北流来的西和县漾水河。西汉水又东西流,过大堡子峡,在永坪乡平泉村会东南流入的永坪河。西汉水又东西流,县城燕河乡水口村会东南流入的燕子河,在湫山河中游罗坝建有苗河水库,有效库容500万立方米,既蓄水灌溉,又能发电。
西汉水在县城转向西南流,石桥乡高寺村会谷峪河。西汉水西南流,进入铁笼山峡,在江口乡彭崖村会洮坪河。西汉水又西南流,在江口乡王台村会碧玉河。西汉水又西南流,经龙林乡潘坪村会韩家河(源于太塘喜家湾),沿途汇诸溪流水,在龙林乡榆树坪村会邓家河(白关河)。西汉水又西南流,在雷坝乡会清水江(河)。西汉水从雷坝转向东南流,在肖良桃林寺村出县境,流入西和县大桥乡;太石河,在西和县大桥乡河口注入西汉水。
西和县段
在西和县,西汉水向西南流,于蒿林乡卢家庄入境。又东南流,至大桥乡桑家河村流入成县、康县界。西和县境内长36,8公里,流域面积194,91平方公里,比降3.5%。
康县段
西汉水东南流,于康县太石乡王寺沟入境,经太石、豆坪、李山、寺台、云台、迷坝6个乡于迷坝李家河出境,至陕西省略阳县。主干流由西北逐渐折向东南,横贯康县北部,构成了康成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康县境区段长76公里,占总长度的36%。康县境内集水面积1033.25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18.3%。县境区段海拔730~974米,平均坡度0.00313。
成县段
西汉水,于原苏园乡敞河坝进入成县境,西南流至镡坝、建村李家河出境,入陕西省略阳县。西汉水在成县境内之流程为84公里,占总流程的40%,为成、康两县之天然界河。成县境内西部和南部径流俱汇入该河,年径流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支流计17条,主要有:六巷河、纸坊河、黄陈河、两河口沟及代沟等。流域面积46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8%,占省内西汉水流域面积的4.4%,自产水多年平均年径流1.06亿立方米。流域人口1980年58781人,占全县人口的29%,人口密度140人/平方公里。 西汉水横切西秦岭,奔腾于黄土沟壑之间,流域覆盖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输沙量41.8万吨,年侵蚀模数1000吨/平方公里。
略阳县段
西汉水,在略阳也称浊水,流经甘肃省西和、礼县、成县,入略阳县境,岸宽150余米,经西淮坝、药木院至徐家坪乡两河口(《甘肃水利志》称焦家沟)汇入嘉陵江。略阳境内流程47.5公里,县境流域面积227.1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05‰。河沟密度每平方公里1.09公里。年平均流量56.38秒立米,年径流量17.78亿立米。水力蕴藏量3.48万千瓦。
水文特征
径流
据《甘肃省志 水利志》,西汉水年平均径流量16.7亿立方米。
据礼县顺利峡水文站资料记载:多年流量为10.9秒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是1963年6月5日,实测流量为134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是1972年12月15日,实测流量仅为0.23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4671.82万立方米,县境内多年平均流量为21.78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8777.07万立方米。
据西和县水文资料,西和县段自产水平均流量为0.93立方米/秒,平均径流量2946,72万方米。年平均输砂量35.444万吨,平均侵蚀模数1818.46吨/平方公里。1976~1982年,大桥水文站实测平均流量24.2立方米/秒,1979年7月1日实测洪峰流量1290立方米/秒。
据成县镡坝水文站控制断面资料系列21年实测,多年平均流量为4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为15.14亿立方米。丰水期7~10四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的57.1%,多年平均最小流量8.3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大流量796.6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964年约183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峰流量4322.3立方米/秒,洪峰一般在降雨后的25小时左右形成。
康县段资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14亿立方米,每年平均流量47.9立方米/秒,丰水期7~10月,枯水流量(历年12月至翌年2月)16.6立方米/秒。西汉水流域在成境内区段海拔724~970米,平均坡度0.003,在出境点处,多年平均流量52.80立方米/秒,年径流15.58亿立方米,水利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按成、康两县平均计算,本县为6.4万千瓦,可开发量2万千瓦。
水质
据成县志资料,西汉水平均水温12.4℃,水质良好,矿化度低。年平均离子总量32.5毫克/升,平均PH值8.3。属微硬水,可作为生活灌溉用水。
泥沙
流域内西和、礼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河道两岸是泥石流发育地带。是长江流域唯一的一片黄土高原区。
据《甘肃省志 水利志》,西汉水年平均输沙量2190万吨,侵蚀模数2290吨/年·平方公里。
据镡坝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020秒立米(1984年8月)。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2290吨,年输沙量2191万吨,是嘉陵江泥沙的主要来源。
据礼县顺利峡水文站资料记载:河流泥沙严重,多年平均为307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311.7吨砰方公里,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072万吨/年。
康县段资料,径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3.42公斤/立方米,最高达578公斤/立方米。年平均输入。沙量2030万吨,是康县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主要支流
西汉水所容支流,总共71条,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支流有19条:峁水河、汪川河、黑鹰沟、早阳沟、燕麦沟、楚河子、漾水河、永坪河、庄韩河、燕子河、谷峪河、瑶峪河、洮坪河、张家石沟、碧玉河、韩家河、邓家河、清水江、太石河。
二级支流有40条:郭家河、花石河、宽川河、石沟里、野人沟、直沟河、吊坝沟、姜坪河、王家河、崖城河、子岔河、刘家河、河坝河、康沟里、雪沟里、橡林沟、大北河、响河沟、崖坊沟、正沟里、老赵沟、野仙沟、蔡家沟、种子沟、小峪河、杀蟒河、大沟里、幸福沟、菜籽沟、榆树沟、铨水河、何家磨河、竹蹭河、自家河(沙金河)、南峪河、菜子沟、王家河、焦家河、板沟下沟、高崖峪河。
三级支流有10条:付乎沟、潘家河、韩家河、杨家河、王家沟、麻林沟、路方沟、杨坝河、何家沟河、吴家河。四级支流有2条:三座山沟、洞沟里。
较大的支流有:
南河(古名兰渠溪水),西汉水南支,又称大门河,发源于大门乡东部峰火山(海拔2017米),自东南流向西北,经大门、徐家峡,至天水村西汇入西汉水。
汪川河,发源于汪川乡境内的大山梁,自东南流向西北,经柏母、刘骆、阎集、汪川,于万家庄附近出境汇入西汉水。
双闫河,发源于秦州区牡丹乡咀头,自北流向南,经华岐至天水乡龙头寺附近汇入西汉水。
稠泥河(古名资水),自篆咀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秦州区王家大山,自东北流向西南,经草川、牡丹,至篆咀与西支合。西支为主流,发源于杨家寺乡北部簸箕湾梁南麓白家沟,由西北流向东南,至篆咀与东支合,经大柳树村、白家村至天水乡境内的刘家磨村汇入西汉水,主河长26公里,流域面积164.4平方公里。
峁水河,即《水经注》杨廉川水。源头有二支:北支(北河)源于秦州区杨家寺乡芦子滩北芦子沟,自北向南流经史家河、彭家庄、宋家庄,至杨家寺村与西支汇合。西支(西河,即《水经注》认定的杨廉川水源头,一般行政地图不载。)源于杨家寺乡刘家大庄西部山沟,自西向东经土盆子、马河湾、田家庄,至杨家寺村汇入峁水河,南流经中川,至士子村附近出境入礼县红河乡,向东南流会花石河(源于该乡霍家川),二水合流经小高家村峡谷。1958年在此建水库一座,回水岳家村,形成一个库容12512万立方米的红河水库,节制流量,蓄水灌溉。又东南流经草坝乡课寨村,又会马河乡刘家沟河(始该乡八庙沟),再向前流5公里入西汉水,全长37.5公里,流域面积244.1平方公里。秦州区境内主流长15.5公里,流域面积92.75公里。
漾水河,《水经注》称建安川水,发源于西和县河口乡铁古坪。由南向北,流至何坝汇南峪水,至十里铺新城,横岭水流入;至赵五乡孟磨村,赵五河注入;至汉源镇花园村,任河注入;至汉源镇北关,白水河注入;至张磨村,卢家河注入;至麻池坝,玉泉河注入;至西峪坪,苏家河注入;至杜河村,稍峪河注入;至张刘村,张刘河注入;至王崖村,水磨川河注入,呈羽状水系,至礼县永兴乡峡口村进入礼县,在蒙张村注入西汉水。全长47,4公里(《礼县志》:50.8公里),流域面积617.97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0‰,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6461,23万立米。年平均输砂量195.856万吨,平均侵蚀模数3169.34吨/平方公里。
永坪河,发源于礼县固城乡川草梁,流经永坪街道村,右会八图水。左会马家沟水,两水相会,前流该乡平泉入西汉水,全河长42.8公里,年径流量3586.5万立方米。
燕子河,发源于岷县闾井乡双燕山,全河有三个支流,一是湫山河,源于岷县,自该乡西北白崖村入礼县境,在罗坝田河村会崖城河;二是崖城河,源于崖城乡木树关,在罗坝乡田家河村会湫山河;三是张马河,源于崖城乡单家山,在燕河乡高家庄会燕子河,全河长77.5公里,县境内长为53.7公里,年县境径流量8230.8万立方米。
谷峪河,发源于礼县罗坝乡郭家山,流经罗坝乡长草、吊草、过桦皮山,进入石桥乡鲁班石村、张家水滩等地,从高寺头入西汉水,全河长28.3公里,年径流量1582.9万立方米。
洮坪河,发源于礼县上坪乡分水岭,沿途会上坪、洮坪二乡诸支流为一水,流至江口乡彭崖村注入匹汉水。河全长65公里,年径流量为11479.9万立方米。河水两岸均为森林区,植被好,水土流失少,河水常年清澈见底。又在该河径流的洮坪康河村建有发电站一座,供当地和县城用电。
碧玉河,发源于礼县中坝乡白松坝,流经中坝乡全境,汇诸溪流为一水,经黄河、瓦房、梁坪、集场坝、崖后、中坝、黑池庙、玉家峡等村,出水口为江口乡王台村注入西汉水,河全长26.0公里,年径流量3238.3万立方米。
邓家河(白关河),发源于礼县白关乡阳坡里,汇诸溪流水,流经白关、龙林两乡,在龙林乡榆树坪注入西汉水,河全长27.8公里,年径流量为1939.9万立方米。
清水河(江),发源于宕昌县兴化乡月亮崖,自铨水乡九林子入礼县县境,沿途汇铨水河、何家磨河、竹蹈河、自家河(沙金河)、南峪河、菜子沟河王家河诸支流,流经铨水、滩坪、雷坝三个乡,在雷坝关上村注入西汉水,雷坝2里处建有大潭电站一座,电供当地居民使用,河全长89.1公里,县境长38.7公里,年县境径流量20160.0万立方米。
太石河,《水经注》称仓溪水。发源于武都县金昌乡马上沟,由西向东流经礼县山峪乡,沿途汇焦家沟、板沟下沟、高崖峪河等河水,经西和县太石河乡、大桥乡,汇银杏乡诸水,在蔚家河口汇入西汉水。太石河全长55,9公里,流域面积411.7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5‰。多年平均流量2.6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茧8319.02万立米。县境长为13.2公里,西县境内流程27.7公里,流域面积147.8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0‰。自产水多年平均流量0.8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762.72万立方米。年平均输砂量18.102万吨。平均侵蚀模数1224,77吨/平方公里。
石峡河,《水经注》称横水。发源于西和县横岭山,向南流至页水河村与页水河交汇。“页水河”,《水经注》称“龙门水”,“水出西北龙门谷(渊潭村北)、东流与横水汇,东北穷溪即水源也。又南运龙门戍(坦途关)东,又东南入洛汉水(六巷河)”。至敞河坝东南注入西汉水,即《水经注》“汇总两川,单流纳汉”之谓。水系呈树枝状。全长38.9公里,流域面积398,3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0%。,多年平均流量1.74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5523.42万立方米。枯水期流量。.1立方米/秒,年平均输砂量76.509万吨,平均侵蚀模数1921.23吨/平方公里。1984年8月3日,洪水流量达100立方米/秒。
洛峪河,发源于西和县河口乡李坪村,向东南流至洛峪街口,花园河注入;至喜集村,铜厂河注入;至仇池山北麓注入西汉水。呈树枝状水系,全长34.4公里,流域面积212.9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3%。,多年平均流量0.9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869.6万立米。枯水期流量只有。.1立方米/秒。1984年8月3日,洪峰流量达50多立方米/秒,出现了历史上罕见水害.年平均输砂量51,065万吨,平均侵蚀模数2398.14吨/平方公里。
大柳河,《水经注》称鸡水,发源于西和县大柳乡傅家山庄,由南向北于长道乡宁家村注入西汉水。全长17.17公里,流域面积64.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0%。,多年平均流量。.1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607.66万方米。年平均输砂量23,294万吨,平均侵蚀模数3639.64吨/平方公里。
平洛河,为嘉陵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武都县米仓山体,于康县望关乡叶湾入康县境。流经望关、平洛、豆坪3个乡,于豆坪乡周家坝以下1.3公里处汇入西汉水。金长68.2公里,本县区段长36公里,占全长的53.3%。集水面积898平方公里。主干流海拔894N2339米。
长坝河,系平洛河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康县长坝南部万家大梁山系石家沟,干流走向自南北折向东西。流经长坝、望关两乡镇的8个行政村,于望关汇入平洛河。全长25公里,海拔1115~1850米。主干流平均坡度0.0245。集水面积111平方公里。流域中上游植被良好,平均自然覆盖率25.15%。除汛期短时水流浑浊外,年内绝大多数时期水流清澈。水质矿化度低(小于0.5克/升)。长坝镇花桥至段庄区段冲积粗砾石河漫滩发育,河谷开阔,有大面积坝地分布。干流中下游右岸区段,汛期常有泥石流下泄,造成冲积堆,危机河道泄洪安全,并对河谷中农田、道路的正常耕作使用造成一定影响。
窑坪河,发源于康县万家大梁中段北麓,流经云台、大南峪2乡的13个行政村,于大南峪乡窑坪出境入陕西省略阳县木瓜园、药木院乡汇入西汉水,是西汉水下游的重要补给支流。金长52.5公里,本县区段长281.5公里,占总长度的54.6%。海拔879~1400米。平均坡度0.0132。南部万家大梁、陈家大梁、大山梁,北部鸡冠山梁陈列两岸,铸成南北分水岭。干流两岸支流众多,横切山体,长度均在5公里以上。
治理开发
灌溉
1950年代前,西汉水傍河近水居住的农民,为避洪水灾害,各自为政,对山沟、河流的险要处筑堤防洪,沿西汉水干、支流的永坪、城关、龙林、大滩等地的部分农户利用水磨渠道,浸园灌田,种植水稻、棉花、蔬菜。
1950年代,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群情奋发,期待着兴修水利,发展农业。1953年,盐官镇组织农民开挖水渠,引峁水河浇灌中川村农田200余亩,当年高产,定名为“丰产渠”。1954年由县人民政府建设科主持,修建城关至石桥渠道,引燕子河水浇灌农田5000余亩,按开建年限命名为“五四渠”。1956年开石岭至圣泉渠道,因该年为农业合作化的关键年,故名为“关键渠”。1957年用土法上马修建红河水库,次年底大坝合拢,至此打下了礼县水利建设的基础。但在1956年盲目兴建“百眼井、塘、坝、窖”,1958年大搞水利工具改革,因当时财力、物力困难,凭热情干劲办事,脱离现实条件,其结果形成了枯井于塘,徒劳无益。
1960年代初期,人民生活困难,中期受“文革”干扰,水利工程建设却稳步发展,1962年至1965年,在盐官继续开引红渠,并采用柴油机组,搞机、电排灌;在永兴、城关、江口等地利用河道落差修建水轮泵站,这些工程和措施的成功抗御了1966年的春旱和1969年的全年大旱,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应有的作用。1976年建成,同期还在旧城建成了西汉水渡槽,使燕子河水南调,解决了“六六”渠水源,使桥、水两通,方便了行人。
主要灌溉工程有:
天北渠,位于西汉水流域天水乡境内,1958年始建,设计进水0.2立方米/秒,灌面1500亩,灌溉庙坪等六村川地。该渠因仓促上马,土建轮廓基本形成后河床变迁,无法引水,形成废渠。1988年重新设计,列入复修,1989—1990年两次投资1.5万元,已完成浆砌石渠50米,维修塌方5处,清淤2处,修泄水闸2处,可灌农田1000多亩。
红河灌区,从1962年开始至1988年底建成东、西、南,总4条干渠、长38公里,其中高标准衬砌25公里,设计引水流量3秒立方米,实际过水15秒立方米,斗渠92条,长38.9公里,建筑物464座,灌溉范围包括:盐官、草坝、祁山、民族4个乡(镇)的18个村的川地。设计有效灌面2万亩,实际1.8万亩,保灌1.5万亩,实灌最多1.8万亩(1975年),最低0.21万亩(1985年),从1982年开始征收水费,最多年收0.8万元,最少0.2万元,灌区粮食亩产比旱区高50至100公斤。
苗河水库灌区,灌溉区域,包括罗坝、燕河、城关、石桥4个乡(镇),从1950年代开始,陆续建成,累计国家投资210万元,设计有效灌面2万亩,实际1.4万亩,保灌1.2万亩。配套干渠2条总长20多公里,一是“五四”渠,从杨磨村进水绕过县城到石桥乡田河村为止;二是“六六”渠,从水口村引水,通越赤土th渡槽,使北水南调,浇灌汉水以南的东台、干沟、圣泉等村农田。这两条渠道终年通水,四季可灌,由于灌区农民不断进行耕作改制,提高灌溉效益,粮食亩产达千斤以上,经济作物收入近千元左右。
晚家峡水库灌区,配套干渠3条,全长21公里;支渠17条,全长7.9公里。干支渠全部衬砌,有效灌溉面积。
黄江水库灌区,配套干渠2条,全长11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800亩,保灌面积2200亩,养鱼水面600亩。
贾坝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15万亩,设计保证灌溉面积0.1万亩。
蓄水
1975年批准扩建。1976年3月13日动工,1979年12月底全面竣工。扩建后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大坝增高到30米,长361.4米,顶宽6米,高程为230米,并设1.2米高的防浪墙;坝底宽186.5米,长180米,引坝长102.59米,背水面草皮护坡,迎水坡为砌石衬护,总库容1475万立方米,死库容610万立方米,兴库容865万立方米。
苗河水库,是一座防洪、灌溉、养鱼、发电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位于县城北面30公里处的罗坝乡苗河村。其地两山对峙,中有峡谷,地质结构完整,是一处得天独厚的库址。1973年由天水地区水电处勘测设计,1974年4月动工兴建,1976年9月竣工,拦蓄燕子河水,控制流域面积为421平方公里,总库容800万立方米,有效500万立方米。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500年一遇校核。建库时国家投资280.75万元。在大坝左侧的山体岩石上,开穿凿输水隧洞一道,长190米,出水口设放水竖井,内安人工、电动两用闸门,操作灵活方便,最大输水量30立方米缈,溢洪道建在大坝右侧,为开敞式结构,最大泄洪量836立方米缈。1983年国家又投资38万元,对大坝进行了加固工程,提高了抗震能力。
晚家峡水库,位于西和县城以西5公里的晚家峡,属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流域,漾水河支流,姜席河下游。1959年4月设计,1960年1月施工,1965年竣工,1979年进行枢纽工程防震加固。水库上游控制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坝、输水涵洞三部分组成。大坝为粉质粘土均质坝,坝高32.6米,溢洪道为开敝式明槽,输水涵洞为无压半圆拱式。原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为500年一遇。大坝防震加固后,把校核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总库容1034.7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98.32万立方米。晚家峡水库系调洪蓄水、灌溉、养鱼、发电的综合性水库,0.6万亩,养鱼水面900亩。
黄江水库,位于西和县境以南15公里处的何坝乡黄江峡口,属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支流,漾水河上游。1959年3月施工,1960年3月建成。1980年又进行大坝防震加固,水库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涵洞三部分组成。大坝为土石混合坝,坝高32.76米。溢洪道为开放敝式明槽,涵洞为无压半圆拱式。该库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总库容436.2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2.13万立方米,死库容194.13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50万立方米。黄江水库系调洪蓄水、灌溉、养鱼的综合性水库。
贾坝水库,位于成县索池,犀牛江支流上,控制流域面积 4.9平方公里,总库容12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8d万立方米,实际蓄水能力68万立方米。
水电
1985年至1987两年,礼县利用国家投资和贷款90余万元,苗河水库建成坝后电站1座,装机500千瓦,年发电达250万度,产值达8万元左右。
成县境内西汉水流域,小水电工程很多。计有:张坪塘、山后塘、花崖塘、孔窑塘、阳湾塘、竹沟塘、曹庄塘、严坪塘、大坪塘、西坪塘、土蒿塘、徐山塘等10余座,大都建于197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保留下来的不多。
葫芦头水电站,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境内的嘉陵江支流西汉水干流上,坝址位于西淮坝乡下游11公里处,距下游略阳县城42公里。厂房建于坝址下游河弯山后2.5公里处,大坝为重力式溢流闸坝,坝顶长197.6米,最大坝高43米,坝顶高程703.0米,水库蓄水量达1000万立方米。
晚家峡水库引水式电站,装机容量75千瓦,年发电量为4万度。
矿产资源
西汉水成县段河床储有金矿,西汉水金矿,全长12770米,矿砂量为806万立方米,砂金平均品位为0.3663克/立方米,砂金D级估算储量为2.27吨。
历史文化
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6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在西汉水流域繁衍生息,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2004年,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甘肃考古所、陕西考古所5家联合考古队又对西汉水上游地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西汉水上游的98处遗址包含了各个时代的文化。其中,仰韶时代文化遗址61处,龙山时代文化遗址51处,周秦时代文化遗址37处,寺洼时代文化遗址25处,常山时代文化遗址18处等。
史料记载可追溯到夏代。大禹“冢导漾”,疏导的就是流经礼县的西汉水。先秦从戍边、养马、授封,到壮大、富强、发达,再到迁都、东进、称雄,最后由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第一封建大帝国,西汉水功不可没。因此,西汉水上游流域被称为“秦人的发祥地,秦文化的渊源,秦人最后统一全国的摇篮”;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等传说都发生在西汉水流域。
西汉水源头齐寿山,古名崦嵫山,也称寿丘,史载是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因为这儿也是唐高祖李渊的祖茔地,所以李氏皇帝取“与天齐寿之意”把崦嵫山的名字改称为齐寿山。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汉将樊哙在北水(今西汉水)之北击败西县县丞。二年,汉骑都尉靳歙、周勃等率军攻上邦,西击章平军,平定陇西六县,取得了东向关中的大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0 09:33
目录
概述
形成变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