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殊兰
石蒜科文殊兰属植物
西南文殊兰(Crinum latifolium L.)是石蒜科、文殊兰属植物。多年生粗壮草本,根茎鳞茎状,叶带形,长约70厘米或更长,宽3.5-6米或更宽。伞形花序有花数朵至10余朵;佛焰苞状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9厘米;苞片多数,狭条形;花梗很短;花被近漏斗状的高脚碟状,白色,有红晕;花被筒长约9厘米,常稍弯曲;花被裂片6,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7.5厘米,宽约1.5厘米,先端短渐尖;雄蕊6,花丝比花被裂片短,花药条形,长1.2-1.8厘米。蒴果,花期6-8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粗壮草本,根茎鳞茎状,叶带形,长70厘米或更长,宽3.5-6厘米或更宽。伞形花序有花数朵至10余朵,下有佛焰苞状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9厘米,小苞片多数,线形;花梗很短;花被近漏斗状的高脚碟状;花被管长约9厘米,常稍弯曲;花被裂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7.5厘米,宽约1.5厘米,顶端短渐尖,白色,有红晕;雄蕊6,花丝短于花被,花药线形,长1.2-1.8厘米。蒴果,花期6-8月。
生长环境
西南文殊兰性喜高温、湿润,怕水涝及寒冷;宜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上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西、贵州、云南。常生于海拔400-1800米的沟旁湿处及深山水溪边、河床沙地上。越南至印度及马来西亚亦有分布。
育植技术
西南文殊兰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播种繁殖。用分株法培育的幼苗,需2-3年开花,播种法培育的幼苗约需3-4年才可开花。培养基质可用多半腐殖质土加少量河沙混合配制(约3:1)。分芽栽植不宜过浅,需施足底肥。西南文殊兰株型大,生长迅速,所以在生长期应给予充足的水肥,但盆中不能积水。花后需将花葶剪去,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在整个夏秋季注意不能强光暴晒,秋末入温室需放置于阳光充足处。冬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时,必须停止浇水、施肥,过干时可少量浇水,浇水多最易烂根。每2-3年可换盆一次。
主要价值
药用:叶、鳞茎可药用,味辛,苦,性凉,有小毒。活血祛淤,通络止痛,清热解毒。主治跌打伤肿,骨折,关节痛,牙痛,恶疮肿毒,痔疮,带状疱疹,牛皮癣,淋巴结炎,咽喉炎,乳腺炎,头痛,痹痛麻木,毒蛇咬伤。
观赏:西南文殊兰淡雅、芳香,宜夏季摆于室内观赏。
保护现状
西南文殊兰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VU)。
参考资料
西南文殊兰.中国自然标本馆.
西南文殊兰.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8 14:4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