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站(Xidan Station),位于中国北京市
西城区西单路口东侧下方,是
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共同运营管理的车站,也是
北京地铁1号线和
北京地铁4号线的换乘站。
历史沿革
1988年8月,《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上报至国务院,其中包括西单站工程。
1989年7月15日,西单站1号线站层开工建设,并举行开工仪式。
1992年10月10日,西单站1号线站层举行竣工通车仪式,接入
北京地铁1号线,成为该线的东端终点;12月12日,西单站对外开放运营。
2000年2月16日至4月25日,西单站封站改造,施工人员对车站主体建筑结构渗漏水问题和车站装修风格等进行了改善;6月28日,西单站向东接入北京地铁复八线剩余段,从1号线的东端终点变为了中途站。
2004年,西单站4号线车站施工人员进场施工。
2005年9月,西单站4号线车站主体开工。
2009年9月28日,西单站4号线车站主体启用,接入
北京地铁4号线,成为换乘车站。
2015年1月,西单站1号线站台设立瞭望台,以保护乘客安全。
2017年9月10日,西单站1号线站台屏蔽门投入使用。
2023年7月1日,西单站4号线G出入口投入使用。
交通区位
车站位置
西单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
复兴门内大街-
西长安街(长安街,东西向)同
西单北大街-
宣武门内大街(南北向)的交汇口(西单路口)东侧地下;北临
西单商业街,东近
北京图书大厦,南靠
新文化街,西接
中国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大厦等长安街沿线机关办公楼。
进出设置
截至2024年1月,西单站共设置11个出入口,其中1号线出入口5个、4号线出入口6个。以下为具体出入口信息:
邻近车站
据2021年2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西单站邻近车站信息如下: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西单站1号线车站采用两柱三跨结构,车站主体长270米,宽26.04米,高13.5米,站台可以停放8节编组的
B型地铁列车。车站顶端覆土6至7米,中埋有20多条管线,最大的管径达1.64 米。
西单站4号线车站采用两柱三跨结构,车站主体长222.3米,总宽22.7米,地面标高46.62-47.86米,覆土厚度约4米,场地抗浮设防水位35.0米,抗渗设防水位46.0米。
整体布局
西单站由1号线车站、4号线车站两座车站主体组成;其中1号线车站沿西长安街呈东西向布置,4号线车站沿西单北大街(宣武门内大街)呈南北向布置,两个车站主体呈T字形垂直分布,中有2条换乘通道连接。
西单站1号线车站为地下二层车站,其中地下一层为整体式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采用岛式站台设计,站台设4部自动扶梯。
西单站4号线车站为地下二层车站,其中地下一层为分离式站厅层,南北两端各设置一个独立站厅;地下二层为站台层,采用岛式站台设计,站台设4部自动扶梯。
西单站1号线车站与4号线车站主体之间采用“岛-岛T字通道换乘”模式,共设置有两条换乘通道。其中,1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可由1号线站台层中部的楼梯上至站厅层,并从站厅层中部北侧进入换乘通道,步行至4号线车站北厅后由自动扶梯下至4号线站台层;4号线换乘1号线的乘客在到达4号线车站南站厅后由南站厅东侧进入换乘通道,并步行至1号线站厅层南侧,随后下至1号线站台层。
运营情况
运营时间
据2021年8月北京地铁、京港地铁官网显示,西单站各站台首末班车时间如下:
设备设施
据2021年2月
北京地铁官网显示,西单站1号线车站设备设施信息如下:
据2021年2月
京港地铁官网显示,西单站4号线车站设备设施信息如下:
交通换乘
据2021年2月京港地铁官网显示,西单站周边公交情况如下: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西单站1号线车站建设极具挑战性。车站洞顶至地面的6米覆盖层中埋没着二十多条管线,且覆盖层地质为古永定河冲积扇,自稳能力极差。但又由于西单的地理位置敏感,为确保长安街路面不蹋陷,管网线路不断渗,长安街交通和西单地区生活不因施工受影响,虽然地质情况复杂,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此不使用通常的敞挖施工法,而采用”超
浅埋暗挖法“进行施工。
使用超浅埋暗挖法在闹市区交通要道修建大型地铁工程,在中国尚属首次,尤其是存在马头门大开口、两个立体交叉、梁板柱节点、整体防水等五大工程难关和一系列技术工艺难题。
“双眼镜法”方案
建设西单站1号线部分时,制定了“双眼镜法”超浅埋暗挖施工方案:在正洞部位的长安街北侧地面,设置两个大口径竖井,分别向下开挖到车站上下两层的水平深度,并向南以两条平行的横通道进入长安街地下,再在这两条横通道上分别向东西两侧开挖正洞上下两层。开挖时先以大管棚超前护顶,后以小导管注浆固结围岩,再采取短进尺小断面掘进,钢格栅喷射混凝土支护快速封闭。该方案构思独特新颖、科学合理,帮助施工团队中标。
大管棚超前锚固与注浆工法
西单站1号线车站建设过程中还运用了大管棚超前锚固与注浆工法,该方法吸收了矿山法的棚架效应、锚杆的锚固效应、小导管注浆的注浆效应,将三种工法集于一体,可有效地控制掘进面以前土体的应力失放,达到有效地控制沉降的效果,从而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工程成本。
科研成果
来自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团队创造性地发明的“双眼镜法”开挖、大管棚护顶、小导管注浆、格栅支撑初期支护等诸多新技术新工艺,攻克了一系列难题,经量测检验沉降量均小于30毫米的规定值。他们总结研发的“浅埋暗挖设计与施工技术”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施工控制要点,被奉为地铁浅埋暗挖施工的金科玉律,使西单站成为了中国地铁建设史的代表作、中铁十六局的成名作。在建设过程中,西单站迎来了英、美、法、德、日、意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观咨询。西单站的建设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1992年,万里、朱镕基、温家宝、邹家华、吴学谦、罗干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西单站。
文化特色
西单站4号线车站在站厅与站台层的扶梯顶部悬挂了《老字号》、《老北京》浮雕作品,映衬了西单“核心商业区”的地位。
《老字号》全图用放射形式构图,颜色艳丽,中间用皇城角楼造型象征老北京标志,配合西单为商业中心的特点,用京城百年老字号的牌匾和招牌、幌子组合,表现招牌林立、市面繁华的热闹气氛。
壁画上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二三十家商店,均用历史上的原有牌匾书法填入,“烤肉季”、“张一元”、“便宜坊”等均可见其上。
西单站《老北京》浮雕以老北京人过旧历年的情节为主题。选择11种北京独特的“过会”表演,其中中幡、跑竹马、太平鼓、五棍、扛箱、斗柳翠都为其他地方所没有,其中部分已失传或已有改变。
该作品上层中间为四只燕子围绕“京”字的图案,象征“燕京”。背景用老北京人过年的挂签形式变化,加上五“福”做装饰,充满北京民间传统色彩和情调。
价值意义
1989年7月15日,西单站举行开工仪式,时任北京市副市长
张百发在开工典礼仪式上讲话说,地铁西单站开工,标志着首都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稳定。地铁西单站开工建设,吹响了地铁新线建设的东进序曲。
2000年4月25日,西单站封站改造完成。改造后的西单站基本结构保持不变,仍为上下两层,但其整体装潢辅助设施等方面将与
天安门东站、
王府井站相统一,改建后的西单站具有更浓的现代化气息。(《生活时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