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江(1882--1966)字紫珉,河北
盐山人。
东三省讲武堂毕业。
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和冯玉祥是老相识。光绪末年,两人都在第一混成协、第20镇共事,驻扎辽宁新民府,冯任步兵营连长、营长,张任骑兵营排长,张还参加了冯玉祥任会长的反清秘密组织--武学研究会。1911年,两人都因参加
滦州起义而被解职。
辛亥革命后,由于内姑父
陆建章的提携,冯玉祥在短短两年内就从营长升为旅长。张之江没靠山,升不上去,于是投奔老上级
绥远将军
张绍曾,但混了几年仍然只是个上尉。于是于1914年转而投靠冯玉祥,进入16混成旅,从此一路顺风,短短几年,从上尉参谋、骑兵营长、二团长、旅长、第七混成旅长升为师长,成为冯的左膀右臂。1924年
北京政变后,张之江升为
察哈尔都统,成为西北军首位方面大员,在此任上,他注重铺路架桥,受到百姓好评。1926年,冯玉祥通电下野,赴苏考察,由张之江接任西北边防督办、西北军总司令,代冯统率西北军。张之江虽然忠心耿耿,正直老实,但能力有限,指挥一帮骄兵悍将很吃力,韩复榘等人都不服他,结果在他统率下,西北军被奉吴联军打得淅沥哗啦、四分五裂。老冯不得不从苏联提前返回,
五原誓师,重组国民联军。张之江由于心力焦瘁,患了中风之症,从此退居二线。有时也以西北军元老的身份,搞一些协调工作,比如
韩复榘被扣后,蒋曾派张到韩部做安抚工作。同时在中央挂一些闲职,比如军事参议院参议,国民参政会会员,全国禁烟会长,
中央国术馆馆长等。解放后,张之江担任过二、三、四届
全国政协委员,
民革中央委员等职。
李鸣钟(1887--1949)字晓东,河南
周口市项城市官会镇蔡庄村人。是
西北军著名将领,为冯玉祥将军的“五虎上将”之一、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李鸣钟与冯玉祥在第一混成协时就相识,虽未参加武学研究会,但也是热心反清分子,与冯、张、韩复榘一道参加滦州起义并因此被解职。1913年,冯玉祥任左路备补军团长,李鸣钟在他部下任连长,深受器重。冯玉祥升旅长后,为了培养干部,成立了一个模范连,任命李鸣钟为模范连连长,
石友三、
冯治安、
吉鸿昌等都是模范连士兵。随着冯玉祥的步步高升,李鸣钟也水涨船高,从16混成旅一团三营长、三团长、一团长、21旅旅长、第八混成旅旅长直至升为国民一军6师长,和张之江一样成为冯的左膀右臂。北京政变后,李鸣钟升为
绥远都统兼
国民军西路总指挥,授
陆军上将衔。在任期间,修路种树,创办五族学院、包头二中、职业学校、女子师范、全区图书馆、古物陈列室、通俗讲演所、平民学校等;建平民医院、老幼救济院、妓女济良所。1926年任京师警察总监。1926年6月冯玉祥特派全权代表赴广东与蒋介石谭延闿接洽,筹备北伐。1927年参加
北伐战争,8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常务委员。1928年任郑州市长,第二集团军总指挥。中原大战后,西北军解体,李鸣钟被南京军委任命为鄂豫皖边区绥靖督办公署督办。1931年吉鸿昌下野,李鸣钟又兼任22路军总指挥和30师师长,是年底辞职。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3年李鸣钟受聘为29军高等军事顾问。1937年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李鸣钟任冀察政务委员会高等顾问随军抗战。1938年9月,被孙连仲聘为第二集团军高等顾问,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高等顾问,9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赈济委员会主任。1945年年底任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委员会副主任。1948年任
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6月29日因病逝世。1986年3月13日,经
中共中央统战部专件批复后将李鸣钟定为爱国民主人士。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
乐陵人。冯玉祥后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宋哲元原为私塾教师,1912年加入左路备补军,先在陆建章手下当排长,后追随冯玉祥,从连长、二团一营长、团长、25混成旅长逐次升至师长,1925年底升任
热河都统。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并任陕西省主席。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大败,西北军部队除韩复榘石友三率所辖部队早已投蒋外,其余部队被缩编为两股,一股为26路军,一股为29军,宋哲元任29军军长,驻扎山西,为表姐夫冯玉祥看管这点西北军的种子。918事变后,宋哲元曾通电全国,请缨抗日。1932年,任
察哈尔省主席。1933年兼
第三军团总指挥,因支持冯玉祥组建民众
抗日同盟军并反对
何应钦武力攻打同盟军部队被撤销察哈尔省主席职务。1935年
华北事变后,任平津卫戍司令、
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主席,国民党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芦沟桥事变爆发,宋哲元率领29军奋起抗战,同年,任一战区副司令兼
第一集团军司令,下辖三个军两个师,10多万部队。当时,韩复榘图谋与宋哲元、
刘湘建立反蒋
三角联盟,趁乱倒蒋以代之,宋哲元认为此事有碍抗战,密报与蒋介石,使蒋对韩顿起杀机,不久,将韩复榘诱捕枪毙。但同时蒋对宋也起疑心,随后将第一集团军肢解,
张自忠的59军划归五战区
李宗仁,
刘汝明的68军划归一战区程潜,石友三的181师到冀南打游击,宋部只剩一个冯治安的77军。不久,宋被迫辞职,专任军委委员。1940年病故于四川绵阳。
鹿钟麟(1884--1966)字瑞伯,河北定县人。冯玉祥后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1906年在第一混成协当学兵,毕业后调其他部队升至营副,参加过辛亥
广州起义并任右路司令。1915年到16混成旅当营长、军械官,后升炮兵团长、军官教导团长、旅长。冯玉祥任河南督军时,鹿任省警务处长。曾率部抗洪救灾、堵
永定河决口。冯发动北京政变时任命鹿为京畿卫戍司令兼国民一军一师师长,因驱逐
溥仪出宫而名噪一时。当时溥仪虽表面答应愿做公民不做皇帝,内心却对鹿钟麟恨之入骨,解放后两人再次相见时,则相逢一笑泯恩仇了。1926年冯玉祥
下野、张之江任西北军总司令后,鹿钟麟接任了张的察哈尔都统。五原誓师后鹿任国民联军总参谋长,河南省代主席。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九
方面军总指挥兼18军军长。1928年冯玉祥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鹿钟麟任常务次长,后任部长,常驻南京。中原大战爆发,鹿回到冯部,任前敌总指挥。中原大战西北军战败,鹿隐居天津。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并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委。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韩复榘被枪毙后,冯玉祥想让鹿钟麟代韩任第三集团军司令,接管这支老部队,鹿也的确带了一帮人前往韩部拉拢,但
孙桐萱等人对这位老长官并不欢迎,只是敷衍于他,鹿感觉没趣,只好悻悻返回。后任冀察战区司令兼河北省主席,想和八路军争地盘,但手里没部队,想拉拢
吕正操,吕不吃他那一套;
张荫梧也不服气他,是个空头司令。鹿非常迷信,出门总带着卦师。后当选国民党六届中委。抗战胜利后任华北
宣抚使。解放后,鹿钟麟任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6年病故于天津。
刘郁芬(1886--1943)字兰江,河北清苑人。
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13年到冯玉祥部任上尉参谋兼模范连教官、军官教导团教官。后任16混成旅参谋长,11师团长,22旅长,国民一军二师师长,代理甘肃军务督办。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兼甘肃省主席,曾因受不了省党部负责人
宣侠父等骂之为反动军阀而向冯玉祥提出辞职,使冯对中共干部产生不满。1929年任第二军团总司令。
中原大战时任西北军后方司令兼陕西省代主席。
杨虎城率17路军进陕西后,刘郁芬率甘陕两省政府官员及家属拟东渡黄河投冯(时在山西),杨虎城慷慨放行,使刘郁芬及所部安全渡河。刘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战中投降
汪精卫政权,充当汉奸,任开封绥靖主任,后升任汪伪政府总参谋长。1943年病死于北平。冯玉祥评价他“忠厚老实,谨严稳重,做事很少有失察的时候。”又说他“厚道忠诚,循规蹈矩,虽有过于稳健、不敢冒险之病,实在亦颇有能力。”老冯显然看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