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喉树懒
贫齿目树懒科三趾树懒属的哺乳动物
褐喉树懒(学名:Bradypus variegatus):是贫齿目、树懒科、三趾树懒属的哺乳动物。体型较小,体长为50-60厘米,尾长约为3-4厘米,体重4-5.2千克左右,其外形略微有些与猴类相似。头圆,吻钝,牙齿像钉子,耳朵很多时被遮蔽。尾巴很短。毛被蓬松长厚;头短圆,耳小并隐于毛内;尾短;前肢3指,后肢3趾,均有可屈曲的锐爪,前肢长于后肢;上颚有齿5对,下颚4对,共18枚;胃分数室;颈椎9节,为哺乳动物中最多者。
形态特征
褐喉树懒体长大约为50-60厘米,尾长约为3-4厘米,体重4-5.2千克左右,其外形略微有些与猴类相似。它长着一副表情生动的面孔,头小而圆,眼睛圆而朝向前方,耳朵极小,隐藏于毛的下面。上颌长着5颗,下颌长着4颗极小的圆锥形牙齿,终生不脱换,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咀嚼面由于吃植物而磨损变凹。
上肢较下肢为长。前、后足上均有3个连在一起的趾,每个趾上都具有长钩状的,像镰刀般尖锐的长爪,可用来捞取食物,打击敌人,并借以自悬其身。尾巴很短,样子也很难看。有趣的是,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颈部相对较短的鲸鱼和颈部最长的长颈鹿,通常都具有7枚颈椎,个别的(如二趾树懒海牛)为6枚,而只有褐喉树懒等三趾的树懒为9块,这样就使它在寻找食物的时候,只要灵活地转动头部而不必移动身体就可以了,头部的转动的最大角度可达270度,极大地增强了颈部的弯曲程度和灵活性。
褐喉树懒的体毛短而密,一般以灰褐色为主,头部、喉部略深,肩部色浅,其上也有褐色的斑点。奇特的是,它身上的毛向与一般哺乳动物的体毛恰好相反,是从腹部向背部生长,因此雨水容易流下。另外还有极好的天然保护色,这不但是因为它的毛色接近树皮的颜色,而且在每根毛上都有“沟”,当藻类地衣植物孢子落到“沟”内,受到它身上散发的碳酸气的影响,便开始大量生长、寄生,使它的体表成为绿色,尤其是在雨季,因此更容易和树皮上的苔藓混同起来,很难彼其他动物发现。不过,这样的毛皮也不可避免地招来一些虱子、甲虫以及蛾类的幼虫等寄生其间,从皮毛的分泌物中吸取营养,或者依靠吃藻类而生存,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
栖息环境
褐喉树懒是最广泛分布的树懒,遍布多种不同的环境和多种森林类型中,包括常绿及干旱森林,季节性中热带森林、半落叶林(内陆大西洋森林)、云雾林和低地热带森林。它们也栖息于哥斯达黎加可可豆种植园。垂直分布高度为海平面至海拔2,400米。
生活习性
树栖
褐喉树懒终生在树上生活,无论进食、睡眠、交配和生育,几乎从不到下地面上,甚至死后仍然挂在树上。有人说它一生也不离开一棵树,可能是言过其实了,因为虽然它在正常情况下很少移动,但是当这棵树上的食物吃光了,为了取食也不得不在树间移动,只不过移动得太慢而已,这是因为其钩形的指和爪在地面上根本无法站立,更不会在地面上走路,假如落到了地面上,则将陷入极大的困难之中,只好伸出爪子钩住地面,吃力地把身体往前拖。因此,一旦它在树上不小心折断了一根树枝,落在了地上,听觉敏锐的美洲虎就会立即寻着声音,猛扑上来,将它作为一顿美餐。奇怪的是,它在排泄的时候却要沿着树干悄悄地下到地面,用短尾巴在地面上掘一个小坑,将粪便排在坑里后再用土埋上,然后爬回到树梢。它为什么要耗费许多能量,冒着危险去排泄呢,没有很好的解释,有人戏称它是在为自己所偏爱的树木“施肥”。不过,它排便的次数非常少,每个月也仅有一、二次。更为奇特的是,它还是在水里游泳的能手,可以敏捷地渡过溪流或运河去寻找新的觅食地点,它那轻质量的肌体和胀大了的胃都可以产生较大的浮力。
活动
褐喉树懒性情温和,喜欢单独活动,但生活十分懒散,一生都是在慢节奏中度过的。它非常贪睡,一个昼夜大约要睡17-18个小时,白天常常挑选一棵枝繁叶茂的树梢,用前肢钩住头上的树枝,将身体靠在树干上,头弯向胸前,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所以很难被发现。它平时的动作迟缓,显得有气无力,三个爪甲牢牢地抓住树干,每迈一步大约需要12秒钟,每分钟最快也只能移动1.8-2.4米,是世界上走得最慢的哺乳动物,甚至比爬行动物中的乌龟还要慢。行动如此缓慢的种类自然很难对其他动物构成威胁,而当它在躲避其他食肉动物的捕捉时,也是宁愿蜷缩不动而不会企图逃走,即便被捉住以后也不急着挣扎。
树懒有极巧妙的伪装术,当绿藻、地衣等植物孢子落到树懒毛上,由于树懒身上散发的蒸汽和树懒呼出的碳酸气的影响,便在树懒身体的毛上滋生着。尤其是在雨季里,它们的毛发上长满了绿藻,有时甚至生活着小昆虫。绿藻和昆虫从树懒皮毛的分泌物中汲取营养,也为寄主涂上一层隐蔽色。
食物
为了维持生命而必须从事的觅食活动也在慢吞吞地进行,只要身旁有可以吃的食物,它就决不会更多地移动身躯,只是懒洋洋地伸出长爪,将食物钩过来,送入口中长时间地细嚼起来。寻觅食物主要依靠敏锐的嗅觉和触觉,食性非常狭窄,仅以一、二种树的嫩叶、幼枝、树芽和树果等为食,不过这些树的枝叶一般水分都十分充足,再加上生活环境也很湿润,所以它一生都不用喝水。
树叶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而且不利于消化,因而提供给动物的能量十分有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有限的能量资源,它生有一个大而异常复杂的胃,其功能与反刍动物的瘤胃有很多相似之处。胃内含有着丰富的微生物,起着发酵室的作用,能分解将低树叶中含量较低的蛋白质转变为可被小肠吸收的有效营养成份,实现充分的吸收和高效率的能量转换。这个消化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多数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以小时计算,则它的消化过程则是以来日计算的,可以说是哺乳动物中消化过程最慢的一种。
体温
褐喉树懒分布于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巴拿马等少数地区,因其特殊的生活习性限制了它的分布范围,使之只能在气温几乎全年保持不变的潮湿的热带大森林中生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它极为不利。如果在35-40℃的阳光下直接曝晒,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使它的体温升高到致命的程度。当然,它在某些方面对环境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忍耐力和极为顽强的生命力,例如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它可以忍饥挨饿长达一个月之久,因为食物的能量转化效率极高,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体温等方法来减少热耗;肌肉激应持久性比任何哺乳动物都长,如果遭到极为严酷的打击而受了其他动物难以承受的重伤,也往往能够复原。它还具有抗毒性,即使吃了大量的氰化钾等剧毒药类也能安然无恙。
与生活习性相对应的是它的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和消耗很小,心跳和消化也很慢,肌肉只有相似体型的其他动物的一半,几乎是皮包着骨头。它还是一种接变温性的动物,体温的变化范围一般在24-33℃之间,为了节约能量,在夜间休息时体温下降6℃左右,而其他动物除了冬眠之外,很少有这种现象。但没当气温降至27℃以下时,它又会颤抖着身子将体温升高。因为它具有特殊的血管网可以将进入四肢的血液冷却,反之,也可以加温从肢干部到躯干部的血液,这样多少可以防止体温降得过低,所以它并非是真正的变温性动物。
分布范围
原产地: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巴西(阿拉戈斯、亚马孙、巴伊亚、巴西利亚联邦区、塞阿拉、圣埃斯皮里图州、戈亚斯州、马拉尼昂州、马托格罗索州、南马托格罗索州、米纳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州、伯南布哥、皮奥伊、里约热内卢、里奥格兰德州、朗多尼亚州、罗赖马、圣保罗、塞尔希培、托坎廷斯州)、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可能灭绝:阿根廷(胡胡伊)。
繁殖方式
某些种类3-4月繁殖;其余的全年均可繁殖。妊娠期为120-180天,雌兽在怀孕期间暂时具有比较有效的体温调节能力。每窝产1仔,幼仔在2个月时就能自己吃树叶了,先从雌兽的嘴里舔叶子的碎片,开始学习和继承雌兽对某种树叶偏爱,获得专门消化这种树叶的特有的肠道微生物
但在1岁之前,幼仔一直呆在雌兽的身边,当顽皮地爬在雌兽的背上时,就如同一个逗人喜爱的绒毛娃娃,这样既安全又暖和,时时置于雌兽的保护之下,还可以随时摘到可口的树叶。它的平均基础代谢率147厘米3.02/克/小时寿命接近12年。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褐喉树懒的种群密度估计为巴西亚马逊区域每公顷2.2-6.7只动物(1995年),巴拿马每公顷 8.5 只动物(1975年),热带干燥森林中每公顷0.6-4.5只动物。哥伦比亚(2007年)和哥伦比亚山谷的帕尔马岛每公顷0.7只动物(2013 年)。其余分布区域没有可用的数量统计信息。褐喉树懒常见于公共广场,其密度可达到每公顷 12.5 只(2009年)。
主要威胁
是由于森林砍伐导致严重的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此外,在当地被土著作为食物猎杀。在哥伦比亚也有野外捕获的个体,特别是其幼仔,被作为宠物出售给游客。这种非法贸易也是对野生种群的数量下降的影响之一,也发生有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事故造成的死亡率。
参考资料
Bradypus variegatus.The IUCN Red List.2021-01-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23:3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