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蛟,汉语二级字,读作蛟(jiāo),本义指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1、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龙得水。
2、指鼍、鳄之类的动物。
详细字义
1、形声。从虫,交声。本义: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说文
其中有虎蛟。注:“蛟似蛇四足,龙属。”
母龙曰蛟。——《抱朴子
义兴水中有蛟。(蛟,这里指鼍、鳄一类的动物)——《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2、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乘六蛟兮蜿蝉。——《楚辞·守志》。注:“龙无角曰蛟。”
3、又指小龙或母龙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楚辞》。王逸注:“小曰蛟,大曰龙。”
6、通“鲛”。鲨鱼
胁蛟犀兕,坚若金石。——《商君书·弱民》
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汉书·武帝纪
又如:蛟革(鲨鱼皮);蛟胎(用鲨鱼皮制成的剑鞘);蛟鱼(传说中的人鱼)
7、通“鲛”。蛟人。传说居于海底的人
如:蛟珠(传说蛟人所泣之珠);蛟绡(传说蛟人所织的丝织品。泛指绢帛
常用词组
1. 蛟龙jiāolóng
[my thical flood dragon]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2. 蛟龙得水jiāolóng-déshuǐ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bring one's ability into full play] 蛟龙欣逢雨水。喻指君主得民心;英雄逢时大有凭藉、施展之机
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此后不复与诸君伍矣。——《北史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古肴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肴切,音交。《说文》龙之属也,池鱼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卽去。《埤雅》蛟,其状似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眉交,故谓之蛟。《山海经》蛟大者十数围,卵如一二石甕,能吞人。《述异记虎鱼老者为蛟。《酉阳杂俎》鱼二千斤为蛟。《礼·月令》季夏,命渔师伐蛟。《前汉·武帝纪》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又蛟羊。《述异记》蛟羊似羊而无角。
说文解字
【卷十三】【虫部】蛟
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卽蛟去。从虫交声。古肴切
说文解字注
若龙而黄。南都赋曰:惮龙,怖蛟螭。李注引说文蛟螭若龙而黄。按李注蛟字误衍。左思蜀都赋:或藏蛟螭。刘注云:蛟螭,水神也。一曰雌龙,一曰龙子。似亦谓蛟螭为一物。然上林赋蛟龙赤螭。文颖曰:龙子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皆刘说所本。张,左之赋皆不谓蛟螭一物也。许谓离为山神,螭为若龙而黄,与诸家说异。司马相如曰赤螭。杨雄解嘲曰:翠虬绛螭之将登乎天。不谓其色黄矣。北方谓之地蝼。吕氏春秋曰: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蝼大螾。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地蝼之说,其本此与。非蝼蛄也。从虫声。丑知切。古音在十七部。或云无角曰螭。六字疑後人所增,非许书本有。葢旣改虬下为有角,则注此为无角。
参考资料
.汉典.
蛟龙得水.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7:44
目录
概述
现代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