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
说文》
如:蛟珠(传说蛟人所泣之珠);蛟绡(传说蛟人所织的
丝织品。泛指
绢帛)
2. 蛟龙得水jiāolóng-déshuǐ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bring one's ability into full play] 蛟龙欣逢雨水。喻指君主得民心;英雄逢时大有凭藉、施展之机
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此后不复与诸君伍矣。——《
北史》
《
唐韵》古肴切《
集韵》《
韵会》《正韵》居肴切,音交。《
说文》龙之属也,
池鱼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卽去。《
埤雅》蛟,其状似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
卵生,眉交,故谓之蛟。《
山海经》蛟大者十数围,卵如一二石甕,能吞人。《
述异记》
虎鱼老者为蛟。《
酉阳杂俎》鱼二千斤为蛟。《礼·月令》季夏,命渔师伐蛟。《前汉·武帝纪》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若龙而黄。
南都赋曰:惮龙,怖蛟螭。李注引说文蛟螭若龙而黄。按李注蛟字误衍。
左思蜀都赋:或藏蛟螭。刘注云:蛟螭,水神也。一曰雌龙,一曰
龙子。似亦谓蛟螭为一物。然上林赋蛟龙赤螭。文颖曰:龙子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皆刘说所本。张,左之赋皆不谓蛟螭一物也。许谓离为山神,螭为若龙而黄,与诸家说异。
司马相如曰赤螭。
杨雄解嘲曰:翠虬绛螭之将登乎天。不谓其色黄矣。北方谓之地蝼。吕氏春秋曰: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蝼大螾。
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地蝼之说,其本此与。非
蝼蛄也。从虫声。丑知切。古音在十七部。或云无角曰螭。六字疑後人所增,非许书本有。葢旣改虬下为有角,则注此为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