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是现代作家
茅盾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1930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梅行素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生性孤傲高洁,“五四”以前在成都一所女中就读。她与表兄互相爱慕,但是,父亲为了金钱,逼着她嫁给她讨厌的姑表兄柳遇春。后来,她发现柳遇春以前生活放纵。与此同时,由于自己的感情得不到满足,梅行素离家出走。在女友的帮助下,她来到泸州师范学校任教。对周围人们的浅薄无聊和精于勾心斗角,梅行素深感失望。之后,梅行素到惠师长家当了家庭教师。惠师长又当上省长。她以出席会议为由,摆脱了高师长的纠缠,寻找新的出路。梅行素到了她所向往的上海。这里的革命运动高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梅行素在革命者梁刚夫、黄因明的影响下,阅读起马列主义的书籍,积极参加妇女协会的工作,还参加了“五卅”运动,和群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发表讲演,开展罢工,逐渐成为一个革命者。
创作背景
1927年,为躲避当时中国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通缉,茅盾躲在自己家中,开始创作《蚀》三部曲。1928年6月,茅盾完成《蚀》三部曲之后,于7月离开上海前往日本东京。作品《虹》是在北伐革命失败,经过一段情绪消沉悲观的时日之后,作者茅盾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具备了主观上的冷静,并能以此来重新审视历史、调整自我状态下创作的。
关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梅行素的创作原型,过去有种种猜测,许多人以为梅小姐是茅盾的女友
秦德君的化身。秦德君也是敢于反抗旧习俗的“时代女性”。1921年年初曾带头剪短发、穿男式洋布长衫,在重庆大街上行走,引起过轰动。茅盾对秦德君很赏识,1928年亡命日本后,曾经与秦德君同居。原来说好茅盾回国后与妻子孔德沚离婚,但茅盾的母亲坚决不允,茅盾又是孝顺儿子,只得与秦德君分手。茅盾写《虹》时正在日本与秦德君同居,而《虹》的主人公某些性情和经历又与秦德君有些接近,所以人们会猜测秦德君即梅行素的原型。
其实梅行素的创作原型并非秦德君,而是胡兰畦。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经提及此事,不过语焉不详,只是很简单地说:“至于梅女士,我是从当时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中一个姓胡的,取为部分的模型;此女士名中有一个兰字,此即梅女士之所以成为姓梅。”胡兰畦是一位从家庭出逃,勇于反抗封建习俗的女性。
其实茅盾对胡兰畦并不太熟悉。胡兰畦在1927年考取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是大革命时期的第一批女兵。其时茅盾任军校的政治教官,胡兰畦认识茅盾,而茅盾不认识胡兰畦。茅盾是在亡命日本期间,从秦德君那里听说胡兰畦的那些经历后,才决定以此为素材写成《虹》的。
根据茅盾自述,《虹》的创作时间为1929年4月至7月,8月因茅盾迁居而思绪中断,之后未再续成,因此《虹》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人物介绍
柳遇春:一个庸俗的普通男人。他很会赚钱,婚前婚后都嫖妓,和梅行素那种接受新式教育,具有理想性、追求精神满足的女人很不相配。但是他的庸俗来自于他的成长环境,他是个孤儿,出身贫苦,从小被送去杂货铺当学徒,吃了许多苦,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爬到老板的地位。
梅行素: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狂飙的‘五四’也早已吹转了她的思想的指针”,她追求自由恋爱失败,抵拒父亲包办婚姻不成,成了一个“现在主义”者。婚后的她设计逃离丈夫、从庸俗的肉欲与安逸的家庭生活出走,而后更拒绝作军阀的金丝鸟,只身辗转奔赴上海,“从此是进入了广大,空阔,自由的世间”。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虹》再现了“五四”到“五卅”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表现了人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画面。
《虹》是一个具有象征主义的标题。在古希腊神话中,它是渡过了麦丘立到冥国内索回春之女神,是希望的象征。它表明了这部小说的创作题旨,就是要冲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笼罩在作者心灵深处悲观颓废的迷雾,重新焕发热情、希望和勇气。这一题旨主要是通过对女主人公梅行素的塑造来实现的。
《虹》通过梅行素的经历,为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指出了正确的人生途径和归宿,那就是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这也就是“虹”——希望之桥的寓意之所在。
艺术特色
小说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先把外形美与心灵美结合起来描绘,又写了她与众不同的思想、性格行动,给人以较深刻的印象。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并将其笔触深入到梅女士复杂的人事关系、发展着的事件之中,多侧面地展现了她的性格和思想,显示了心态小说特有的魅力。
与茅盾的前期作品相比,《虹》的色彩也比较亮丽,摆脱了前期悲观失望的阴郁气氛。这部小说是茅盾“为人生”的艺术的新标志,初步表现了茅盾在结构小说、塑造女性形象和探究人物心理上的成就。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按照合乎生活的规律有阶段地逐渐发展,使人觉得真实可信。在人物心理的刻画上,茅盾善于把人物的心理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描述,把景物、环境描写同人物心理描写结合起来。如文章一开始,作者就通过对女主人公眼里夔门内外两个不同世界的描写,揭示了梅行素对新生活的渴望。在《虹》中,茅盾也显示了他在描写女性微妙的心理活动方面的才华。如梅行素在结婚前夕,想出种种计策来保护自己,而失败后的心情是那样的沮丧、郁怒和内疚。当她被丈夫的柔情打动时,她又感到一丝惶惑,这些都准确地表现出几千年来传统女性的弱点:易为感情所动。由此看来,茅盾追求的是将社会历史心理和人物心理剖析结合起来的艺术风格。
作品评价
“中央研究院”原院士
夏志清:在描述梅和柳遇春之间婚姻的不和与纠纷时,茅盾用了近百页的篇幅,细腻刻画这出戏中两人微妙的心理。在他以后的小说里,再也见不到同样长度的绝妙文字了。
出版信息
《虹》于1930年3月初版,1931年10月出版第4版,1949年1月出版第20版。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
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
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今桐乡市)乌镇。到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
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
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