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岁,在现代与
实岁相别,在中国古代是唯一的岁。实岁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活满了第几年,需要再次经历
生日才能算是增长一岁。而虚岁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第几年,从出生就算作一岁,一年的最后一日出生的婴儿算一岁,次日到了第二年就算二岁,虽然他才出生两日,但他已经二岁了,因为虚岁计算的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第几年,犹如
二十一世纪的概念,只要到了2001年1月1日就算是第二十一世纪了。
近代引入
公历之后才有所谓“
实岁”,也就是第N次生日就算作N岁。而现代所谓的“虚岁”,在中国古代就是唯一的“岁”。
“
中数曰岁,
朔数曰年。”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之一岁;朔数者,朔,十二月之朔,一周谓三百五十四日,谓之为年。
从上文可知:“
年”是基于
月球公转周期的,每十二次
新月(
朔)算作一年。实践中以两次正月朔(大年初一)之间的时间为一年。按照
农历的
闰月规则,等于12或13个
朔望月(
月相周期)。“岁”是基于
地球公转周期的,就是两个相同
节气(一般是
冬至或
立春)之间的周期。一岁严格等于一
太阳年,即约365 1/4日。
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岁数”,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多少个“岁”(
太阳年)。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生于
甲子岁,那么他到
癸亥岁就是六十岁(虚岁)。哪怕他生于甲子岁末最后一日,到癸亥岁首第一天也是六十岁。
“实岁”的规则是过一次
生日算一岁,也就是你从出生到现在有多少个完整的太阳年。比如一个人生于甲子岁最后一日,他要一直到下一个甲子岁最后一日,才算是六十岁。
但由于农历是
阴阳历,更具体地说,古农历是阳年阴月干支日。所以在
东汉以前,没有生日的概念。举例而已,一个出生在二月甲子朔日(二月初一)的人,可能连续好几年的二月都没有甲子日。如果严格要求二月甲子朔,则一辈子也未必再碰到一次。(
干支记日的规则是无视年月
循环往复)
现在用的
阳历(
公历),每个月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但
农历里的月是
朔望月(约29.53日),每个月的长度可能是29日,亦可能是30日,具体要看“
朔”,也就是地球—月亮—太阳三点连线的精确时刻到底在哪一天。
由于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尚不发达,对
朔望周期计算不够精确的时候,某日到底是上个月的三十还是下个月的初一,可能会出现争议,
干支纪日则避免了这一点,因为任何日期都可以通过
干支推算距今的精确日数。
因此,古人的生日除了用于
算命之外没有意义。纪(虚)岁的方法就是从母亲肚子出生开始就是一岁,每过一个
冬至或
立春加一岁。(后世误把
大年初一当作虚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