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拼音:niá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状似一个人背负稻禾的形状,象征着粮食成熟。“年”本义就是谷物成熟。因为古代稻禾一年只有一次收成,故又引申指一年的收成,同时又引申出时间单位的意思,(庄稼)由这一次成熟到下一次成熟,间隔的时间叫年。公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有12个月。“年”由时间单位引申为年节,又由此引申为年龄、岁月、年代等。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图1)中的“年”字,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的象形(“禾”),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来就表示人背着收割了的庄稼,从而形象地表达出了此字的本义——五谷成熟、丰收。“人”也有表示读音的作用。
金文(图2-9)中“年”字的形状跟甲骨文中的基本相似,只是晚期金文“年”字下部人形的中间部分,或写得肥一些,或干脆在相当于腹部的位置上加一圆点,如图4、5。古人又常常喜欢将小圆点扩展开来变成一横,于是,“年”字便又写成了图6。“年”字的“人”形一变而成了“千”。这便是小篆(图11)的由来。所谓“千”,实际上是人形讹变的结果。许慎说“年”字“从禾,千声”,是根据讹变了的字形所作的分析,当然不足为据。到了战国时期,有些铭文制作者又在字的底部再加一横,强调人站立之地(图7)。其隶书字形,“禾”的最后两笔以及“千”的第一笔,都变成了直线。至楷书阶段,“年”字被进一步简化,其最初那“人”头顶着“禾”的样子,彻底消失了。
“年”作“谷熟”讲,在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最为显著,例如“癸卯卜,亘贞:我受黍年?”这句卜辞贞问的事情是我商王朝能不能得到上天赐予的黍丰收呢?《穀梁传·桓公三年》记载:“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意思是“五谷都熟了就是个好年成”。
上古时代,农业技术尚不发达,农作物从栽种到收割需要经历十二个月的生长周期,这样,本表“庄稼成熟”的“年”中,自然又隐含着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天这样一个时间周期。时至今日,“年”字仍常常表示“一年中的庄稼收成”,如“年景”“年成”“丰年”之“年”,正显示了“年”字的“庄稼成熟”义和“时间单位”义二位一体的必然性。生存经验的积累,使古人很轻易地领悟了这种逻辑关联,“年”也便很自然地引申出时间单位的意义。
这个表示一年意义的年,随着意义的引申拓展,又用来指年岁、时代,如“年龄”“年迈”“年代”“元年”等等。“年”还有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年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春节。年节的观念无疑是由年岁义引申来的。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七】【禾部】奴顛切(nián)
秊,穀孰也。从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秊。”
说文解字注
“(秊)穀孰也”注:《爾雅》曰:“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年者,取禾一孰也。
“从禾,千聲”注:奴顛切,古音在十二部。
“《春秋傳》曰:‘大有年。’”注:宣十六年經文。《穀梁傳》曰:“五穀皆孰爲有年,五穀皆大孰爲大有年。”
广韵
奴顛切,平先泥 ‖ 秊聲真2部(nián)
秊,穀熟曰秊。奴顛切。三。
年,上同。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干部】 年;部外笔画:3
古文:𠫺
(nián)《唐韻》《廣韻》奴顛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顛切。《正韻》寧田切。並撚平聲。《説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又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𣆀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又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户部尚書。
又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既佑,祉祿來臻。
(nìng)又《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
《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𠡦。
【午集下】【禾部】 秊;部外筆画:3
(nián)《唐韻》奴顛切。《集韻》寧顛切。並年本字。《説文》: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宣公十六年》:大有秊。《穀梁傳·桓三年》:五穀皆熟爲有年。疏:取歲穀一熟之義。
《正字通》:俗俱作年。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𠂉”,撇从竖中线起笔。“〔图A〕”居横中线部位,两横上短下长,分写横中线上下,竖笔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