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兰
天门冬科虎尾兰属植物
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是天门冬科虎尾兰属草本植物。叶片基生,质感如硬革,直立,偏平,呈长条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白色或淡绿色,每3—8朵簇生。浆果直径约7—8毫米。花期在11—12月。因两面均有不规则横纹,如虎尾而得名。
植物学史
虎尾兰由于极强的适应力,代表坚定、刚毅、虎虎生威,别名千岁兰象征长寿。因两面均有不规则深绿色横带纹,如虎尾而得名。
形态特征
虎尾兰有横走根状茎。叶基生,常1-2枚,也有3-6枚成簇的,直立,硬革质,扁平,长条状披针形,长30-70(-120)厘米,宽3-5(-8)厘米,有浅绿色和深绿色相间的横带斑纹,边缘绿色,向下部渐狭成长短不等的、有槽的柄。
总状花序,花白色或淡绿色,花葶高30-80厘米,基部有淡褐色的膜质鞘;花淡绿色或白色,每3-8朵簇生,排成总状花序;花梗长5-8毫米,关节位于中部;花被长1.6-2.8厘米,管与裂片长度约相等。
浆果直径约7-8毫米。花期11-12月。
产地生境
虎尾兰适应性强,性喜温暖湿润,耐干旱,喜光又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性较好的砂质壤土较好。其生长适温为20-30摄氏度,越冬温度为10摄氏度。
原产于非洲西部和亚洲南部,分布非洲热带和印度。中国各地有栽培。耐干旱,喜欢光照,温暖湿润的地方,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分布范围
虎尾兰是一种原生于非洲热带地区的耐旱植物,主要分布在从西非的尼日利亚到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一带的干旱草原和灌木林中,在亚洲的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也有自然分布。由于其极强的适应性,虎尾兰已被广泛引种到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美洲的墨西哥、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亚的泰国、越南,以及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在中国,虎尾兰多见于华南地区露天栽培,而在北方则主要作为室内观赏植物。这种植物喜欢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耐阴性强,但在原生地多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半干旱环境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澳大利亚和夏威夷等地区,虎尾兰因繁殖能力过强已被列为潜在入侵物种。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虎尾兰生产国,广东、福建等地的温室大棚大量栽培,而荷兰则是欧洲主要的组培苗供应地。
主要品种
繁殖方法
虎尾兰繁殖方法有叶插繁殖、分株繁殖。
叶插繁殖
可于5~8月进行, 选择1年生无病虫害、粗壮成熟的叶片做插穗,插穗长6~10厘米左右, 下部剪口呈斜面且平滑, 上部剪口平剪,插穗剪好后可放置1~2天,待插穗剪口稍干再插。插穗插入沙土深度为3厘米左右,扦插后浇透水, 使沙与插穗密合,然后用70%的遮阳网遮盖。温度在18摄氏度~25摄氏度,25~30天左右即可生根。当幼株长出2~3片叶时即可上盆。由于采用叶插成活的金边虎尾兰金边常易消,故多采用分株法繁殖。
分株繁殖
由于虎尾兰地下横生匍匐茎常露出土壤表面,所以分株时不必脱盆, 直接把根茎切开,提出后上盆栽种,没有须根也能成活。当叶簇挤满全盆后, 可进行脱盆,抖掉所有泥土, 以一个叶簇为单位剪断根茎,分开上盆栽种,一年后可萌发出4~5个新叶簇。
栽培技术
浇水
浇水要适当, 不可过湿, 浇水太勤, 叶片变白, 斑纹色泽也会变淡。春季至秋季生长旺盛, 应充分浇水。冬季休眠期要控制浇水, 保持土壤干燥, 浇水要避免浇入叶簇内。使用塑料盆或其他排水性差的装饰性花盆时, 切忌积水, 以免造成腐烂而使叶片折倒。
施肥
虎尾兰对肥料的需求不大,生长盛期每月施用1次腐熟堆肥或含的复合肥, 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增加叶片鲜艳度, 色泽良好。切忌施用浓肥或未腐熟的生肥, 否则根系易腐烂。但不能长期施用氮肥,否则叶片上的斑纹会变暗淡或出现徒长, 一般使用复合肥。从11月至第二年3月停止施肥。
光照
虎尾兰虽然喜阳光,也耐阴,但夏季最好避开强烈的光照直射,冬季给予充足的光照,其他季节可自由安排。金边品种最好给予充足的光照条件,避免彩色斑纹消失或褪变成绿。长期处于半阴或阴蔽处,应逐渐过渡到阳光充足处,不能直接将其换至光照充足处,否则叶片会受阳光灼伤而白化,而且植株会生长衰弱。
温度
虎尾兰生长适温为18摄氏度~27摄氏度,低于13摄氏度即停止生长。冬季温度也不能长时间低于10摄氏度,否则植株基部会发生腐烂, 造成整株死亡。
病虫防治
病害
常见病害有镰孢斑点病、炭疽病、细菌性软腐病、腐烂病、根腐病、锈病。
细菌性软腐病。染病后叶片由绿色变为浅黄色至灰黄色, 近地面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软腐病, 后期受害病叶易倒折。根茎部染病, 呈草黄色软腐, 根部腐烂枯死。根系受水浸亦呈黑腐状枯死。春、夏季高温多雨、台风大雨天气发病较严重。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30%绿得悬浮剂500倍液, 每隔5~7天喷1次, 连喷2~3次。
镰孢斑点病。又名叶斑病, 在通风不良或是气温过高的波动情况下, 易发生叶斑病。近地面叶片染病常引起局部腐烂, 严重时造成茎基腐烂或全株倒折。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炭疽病。病斑开始于叶尖或叶缘。南方高温天气阴湿条件下易发病, 4~6月发病较严重。防病方法:发病初期及时喷施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75%的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1) 1000倍液, 每隔10天喷1次, 连续2~3次。
腐烂病。发生在叶片上, 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斑点, 扩展后由圆形至不规则状, 暗灰色, 软腐, 稍凹陷, 后期病斑干枯凹陷, 灰褐色, 边缘红褐色, 潮湿条件下出现黑色霉斑。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根腐病。根部先受害, 根上生出褐色坏死斑, 渐扩大至整个根系腐烂, 叶片表现灰绿无光泽, 叶尖枯死。防治方法:选用通透性好的沙壤土, 适当浇水, 宁干勿湿, 注意通风透光。发现病株及时挖出, 用清水冲净, 剪除病根, 浸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杀菌3分钟, 再晾晒2~3天, 废弃原土, 盆消毒, 换入新土, 重新栽植。
褐斑病。一般在湿度过大的情况易发生。防治方法:控制浇水量, 降低空气湿度, 可减少病害发生。发病后, 及时用75%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锈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的淡白色斑点, 逐渐增大并变成锈黄色, 病斑粒状隆起, 后有锈黄色粉末散出。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 连喷3次左右即可有效防治。
虫病
(1) 介壳虫。通常在虎尾兰叶或茎上吸汁为生。防治方法:若虫盛期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 或50%马拉硫磷1200倍液, 或255亚胺硫磷1000倍液, 或50%敌敌畏10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液喷雾进行喷杀, 每隔7天~10天喷1次, 连续2~3次。
(2) 蛞蝓。防治方法:在蛞蝓发生期, 于清晨未潜入土时, 可用氨水100倍液或硫酸铜800~1000倍液喷洒防治。每周喷1次, 连喷2~3次。
(3) 红蜘蛛。危害植物叶片, 刺吸植物茎叶, 初期叶正面有大量针尖大小失绿的黄褐色小点。有时从植株中部叶片开始发生, 叶片逐渐变黄。防治方法: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 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15%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喷洒。每周喷1次, 连喷2~3次, 效果显著。
主要价值
药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门冬科虎尾兰属虎尾兰或金边虎尾兰的叶。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陆川本草》有记“解毒,消炎,治跌打,疮痛,蛇咬伤”。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感冒、肺热咳嗽、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烫火伤。
①《陆川本草》:“解毒,消炎。治跌打、疮疡、蛇咬伤。”
《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5]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观赏
虎尾兰主要供观赏用,叶纤维强韧,也可以用来编织或入药,虎尾兰由于极强的适应力,代表坚定、刚毅、虎虎生威,别名千岁兰象征长寿。
虎尾兰叶片坚挺直立,叶面有灰白和深绿相间的虎尾状横带斑纹,品种较多,株形和叶色变化较大,观赏价值强,常见的观赏品种有金边虎尾兰、短叶虎尾兰、银边短叶虎尾兰、金边短叶虎尾兰和石笔虎尾兰等。虎尾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栽培利用广泛,为常见的家内盆栽观叶植物。适合布置装饰书房、客厅、办公场所,可供较长时间欣赏。
空气净化
虎尾兰在净化空气方面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研究表明,虎尾兰可吸收室内部分有害气体,并能有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甲醛乙醚乙烯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物。
虎尾兰有较强的吸收甲醛的功能, 特别是新装修的房屋, 或新购置家具后, 在室内摆上几盆虎尾兰, 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降低环境对人体的伤害,是家庭净化空气的好帮手。
化学成分
叶含多种甾体皂甙元:罗斯考皂甙元(ruscogenin),(25S)-罗斯考皂甙元[(25S)-ruscogenin],它俩分别是5-螺甾烯-1β,3β-二醇(spirost-5-en-1β,3β-diol)的(25R)和(25S)差向异构体;新罗斯考皂甙元(neoruscogenin)即是5,25(27)-螺甾二烯-1β,3β-二醇[spirosta-5,25(27)-diene-1β,3β-diol];虎尾兰皂甙元(sansevierigenin)即是5,25(27)-螺甾二烯-1β,3β,23S-三醇[spirosta-5,25(27)-diene-1β,3β,23S-triol];阿巴马皂甙元(abamagenin)即是(25R)-5-螺甾烯-23(或24)-二氯甲基-1β,3β-二醇[(25R)-spirost-5-ene-23(or 24)-dichloromethyl-1β,3β-diol]。还含焦磷酸-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pyrophosphatefructose-6-phosphate 1-phosphotransferase),焦磷酸-依赖磷酸果糖激酶(pyrophosphate-dependent phosphofructokinase)。又含丙基-4-羟丁基磷苯二甲酸二酯(propyl-4-hydroxybutyl phthalate)。
参考资料
虎尾兰.植物智.
虎尾兰繁殖与养护.宁夏农村综合信息网.
虎尾兰.医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2 10:12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