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格言文化鉴赏
2003年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藏族格言文化鉴赏》由青海民族学院的李钟霖、星全成、李敏3位教授合著。是青海民族学院系列学术著作之三。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对藏族格言诗进行研究,以藏族格言诗的形成、发展、内涵与特点为基础,从伦理观念、审美意识、宗教思想等入手进行剖析。描述了藏族格言文化千余年的发展史,堪称解读藏族格言文化的一把钥匙。
内容简介
藏族格言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以格言诗的形式出现,它既是不朽的藏族文学作品,又是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社会学著作。藏族格言文化从萌芽到成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最早可追溯到吐蕃松赞干布时期。雄奇苍茫的青藏高原是藏族格言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丰富多彩的藏族人文地理环境是藏族格言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藏族格言文化鉴赏》共10章,总论藏族格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内涵及特点,综述研究状况,并从藏族格言文化中的伦理观、辩证观、从政观、治学观、智愚观、幸福观、审美观、宗教观,以及藏族格言诗的艺术魅力等9个侧面和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客观地进行了评价和赏析,在解读的同时,又引导人们去了解格言文化的深邃内涵和广阔意境。作者在研究鉴赏萨迦班智达的《萨迦格言》、索南扎巴的《格丹格言》、丹贝卓美的《水喻格言》、罗桑金巴的《风喻格言》、南杰索巴的《土喻格言》、诺奇堪布阿旺朋措的《铁喻格言》,以及米庞南杰嘉措的《国王修身论》等藏族著名学者的格言后指出,藏族格言诗是启迪智慧、训导后人的藏族社会传统教科书,它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社会等各种学科及各个领域。《藏族格言文化鉴赏》对藏族许多著名学者的格言诗进行对比研究,考证其所包含的共同特点和深层内涵,把藏族格言文化的鉴赏与研究,置于藏族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来观察,与藏族淳朴的民俗和虔诚的宗教信仰、忠厚的伦理道德等相联系而加以研究,对藏族格言文化的语言艺术和国内外研究状况均作了详细的介绍,从而使藏族格言文化的研究上升到更高层面。
作品评析
藏族格言文化鉴赏》指出,藏族格言文化的伦理观包含着反对暴虐、倡行仁政,尊重知识、恪守道德,弘扬佛法、安抚民心,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敬老尊长、知恩图报,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藏族格言文化巧妙地将宗教伦理道德观,特别是藏传佛教伦理道德观融入藏族社会伦理道德之中,流露出为政以德、为政以智、以法治国、慷慨布施的伦理辩证思想。格言诗作者告诫人们尊崇那些行为温和、心地善良、爱民如子、明辨是非、奉行佛法的贤明君主;推崇知识渊博的学者和赞颂品德高尚的智者,认为尊重知高德厚的学者,就是热爱知识的表现,把学习知识提高文化素质,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加以提倡和赞美。提出尊敬学者、远离恶人,广采博纳,运用智慧,同心同德才能众志成城,团结友爱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等伦理思想。藏族格言文化中的辩证观指出智者为强、愚者为弱,运用智谋、以弱胜强,明法则强、悖法则弱,合则强盛、分则衰败,以柔克刚。作者分析并举例说明了藏族格言文化中所蕴含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闪烁着哲学智慧的光芒。藏族格言文化中大凡为政、守法不失,为政之道、重在富民,洁身自好、清正廉明,君王为政、务在举贤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藏族格言文化中的从政观念。而治学观着重论述了勤学医愚、求知益人,存疑问难、不耻下问,艰苦备尝、笃志博学,戒骄戒躁、虚怀若谷,鄙弃逸乐、学而不厌,专一悠久的思想观念。藏族历代学者认为,知识就是财富,掌握了知识,就是具备了道德。作者又从明理为智、迂腐为愚,智者高大、愚人渺小等方面论述格言文化中的智愚观。文中通过赏析认为藏族格言诗的作者关于智者和愚人的论述,并非简单地谈论智者和愚人的智商或者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而是通过所塑造的智者和愚人的不同形象,来剖析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借助正确和健康的理智来思考和解决这些矛盾,并运用胜败、优劣、强弱、利弊等的对比,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格言文化中的幸福观又包含辛勤劳动、崇尚道德、乐善好施、造福于人的思想。通过赏析认为幸福观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认为劳动创造是获得幸福的基本因素;第二,认为单纯的物质生活享受,并不能构成具有美满内涵的幸福,惟具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构成美满与幸福的重要内在因素;第三,把佛教的乐善好施、积德造福和对佛法僧三宝的虔诚,看作是创造幸福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藏族格言诗的作者们把幸福看作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从而提出了衡量幸福的标准。而审美观着重体现了一切景语皆为情语,雄奇刚坚、壮观美丽,相互对比揭示美丑,修身养性等。作者通过对审美观的赏析,认为以它短小精悍的独特形式,精美简练的语言,热情地歌颂和赞美真善美,辛辣地嘲讽和驳斥假恶丑,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宗教观主要论述了佛法无量、敬奉三宝,人生惟苦、皈佛解脱,诸恶莫为、因果无欺,各德行善、慷慨施舍,忍辱无争等思想观念。通过赏析认为宗教作为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力图用宗教理论来解释世间的万事万物,因而作为僧侣的格言诗作者将宗教教义融入格言文化之中,则是合情合理的事了。藏族格言诗的艺术魅力中着重论述了比喻对比、夸张手法,结构独特、构思巧妙,格律多样、语言活泼,通过赏析深感这些格言诗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洋溢着生活的激情,飞溅着诗意的火花。认为藏族格言诗无论从它的艺术魅力、思想内容、格律形式,还是从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都是古人留下的文化精品。
此书还涉及到古印度大乘佛教祖师龙树大师的《修身箴言》。龙树大师一生在敏锐观察社会纷繁复杂事象的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哲理深邃的修身箴言佳作。《萨迦格言》的作者萨迦班智达精心研究龙树大师的《白智论》、《益世格言》、《智慧树》和贾那嘎的《修身论》等,然后结合西藏的所见所闻,创作了著名的《萨迦格言》。《萨迦格言》的问世,为藏族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体裁,开藏族写作哲理格言诗之先河。因此,藏族格言和古印度格言在印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了源与流的关系。本书作者还将儒家经典论语》和《萨迦格言》相提并论,把孔子一生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等方面的思想言论与萨迦班智达的政治主张、教育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哲理格言相比较研究,从而扩展了藏族格言文化的研究领域,使藏族格言文化的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解读藏族格言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成果。
藏族格言文化鉴赏》通过赏析和研究还认为藏族格言诗一般是正面赞扬,反面批评,使用笔墨不多,艺术效果显著。它既具有佛理的深奥意趣,又贴近常人的普通生活,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群众性。藏族格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雄浑豪放,汪洋恣肆;有的大胆抒发,语言泼辣;有的含蓄蕴籍,一往情深;有的比喻精彩,深入浅出。格言诗作者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渊博的文化知识,而且对佛经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山川地貌、民俗风情等了如指掌,甚至对动物的活动特点、植物的生长特征、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金木水火土的属性结构、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都观察入微,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作者简介
李钟霖
男,1936年12月生,青海互助县人。土族青海民族学院副教授,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藏文系,并留校任教。曾任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副主编,党支部书记。现社会兼职:中国翻译家协会青海省分会少语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青海土族学会理事、青海藏学会常务理事等。自从事民族高等教育以来,教学及科研成绩显著,1963年被选为院级先进教师,1990年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为先进学报工作者,1991年荣获从事民族教育工作30年荣誉证书。本人传略被《当代中国社会科学人物》等多种辞书收录。合作编纂《藏汉大辞典》、《中国少数民族百科全书·土族卷》、《中国土族》等。合译藏文经籍《菩萨行疏教诫》;合作编译《贤愚论连环画》10册;译定《六世班禅巴丹盖希传》等。译著《长征》、《格丹格言》、《大圆满悟境精义元始怙主道次导言》、《百智论》、《智树论》、《众生养育点滴论》等。用汉藏两种文字撰写有关藏学和其他学科论文如《论语和萨迦格言》、《土族宗教信仰和藏传佛教》等60余篇,其中3篇获省级奖,多篇收入《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等书籍。专著《藏族格言诗文化》,《雪域历代名人辞典》副主编,《青海民族学院院史》常务副主编。
星全成
男,1958年6月生,土族青海互助县人,藏语言文学本科,研究员,青海民族大学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青海民族大学学报》主编,全国新闻出版业领军人才。1981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言文学专业。出版著作有《藏族社会制度研究》(合著)、《藏族部落习惯法通论》(合著)、《藏族格言文化鉴赏》(合著)、《藏族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独著)、《藏族文化衍论》(独著)、《藏传佛教四大活佛系统与清朝治理蒙藏方略》(合著)、《藏族生态文化》(参与)、《中国阿尔泰语系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合著)、《神秘的热贡文化》(参与)、《历辈达赖喇嘛生平形象历史》(参与)、《土族风情》(独著)等。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民族研究》、《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西藏民族学院学报》、《青海社会科学》等省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再论中外交流中的藏族文化》、《再论藏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等近100篇学术论文。先后主持参与《藏传佛教四大活佛系统与清朝治理蒙藏地区方略研究》(国家社科规划办)、《藏族生态文化》(国家社科规划办)、《青藏高原文化圈与教育现代化》(国家社科规划办)等课题,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三等奖两项,二等奖六项。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0 00:5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