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米粥有其独特的保健作用。据五华一位资深中医师介绍,菩米的主要功能是健脾胃去寒湿。在民间,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由于菩米在制作过程中去掉了不少糖分,吃菩米具有天然的降血糖功效。
菩米介绍
菩米
又称蒲米、熟米,在五华可以说家喻户晓。在五华城乡个体副食门市,很容易买到菩米,每市斤2.3元。菩米呈黄色,比普通生米(收割的稻谷未经煮制直接碾成的米)普遍显得粗大。晒干的菩米用牙齿嗑上去比生米要坚韧一些。
菩米,可以单独煲粥,也可以煲萝卜粥、
赤豆粥,还可以煲
鸡肉粥、
鱼肉粥、
牛肉粥、
猪肉粥、
鱿鱼粥等等,放些姜、葱、蒜等佐料,风味独特,令人百吃不厌。
制作工艺
横陂镇老楼村75岁的李玉英大娘和74岁的戴春云大娘都很擅长制菩米,她们说每年都制3箩菩米,一家人都喜欢吃,李玉英大娘更是一年四季都吃菩米粥。刚好戴春云大娘要做菩米,笔者走进了她的家,亲眼看她制作菩米。
戴春云大娘介绍说,制菩米多数时候用的是田里割下的刚脱粒的湿谷,但也可以用晒干的谷来制作。制作菩米大致有浸谷、菩谷、晒谷、碾谷等工序。第一步是烧开水浸谷,一般是晚饭后先用大铁锅煮开水,然后把一箩50斤左右的谷倒进去,让开水浸过面,盖上锅盖;第二步是菩谷,第二天天亮前,锅里的谷在开水浸泡后已膨胀,先把上面的谷捞起来,再把锅底的谷捞起来,将这两部分谷交换位置,再加2-3勺水,盖上锅盖,开始烧火,待锅里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时,就可以开锅了,煮到谷刚刚开裂火候正好;第三步是晒谷,把煮好的谷全部放进箩里,挑到晒场上摊开晒,煮过后的谷很容易晒干,阳光好的话,一个上午就可以晒干了;第四步是碾谷,在农村没有用上电的时候,村民基本是砻谷。
五华菩米来源
菩米来源
笔者问了很多人,最终听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客家先民辗转来到了五华琴江两岸扎根,由于粮食紧缺,青黄不接,经常饿死人。有一年,一个年轻的少妇,走进半成熟的稻田边摘禾穗边流泪说:“吃也死,不吃也死。”这时,一位老太婆走上前问少妇为什么这么伤心。少妇告诉老太婆:我的老娘已三天没饭吃,再不吃就会饿死,然而,吃了这未成熟的早造稻谷就会患水肿病而死。老太婆知道情况后和蔼地告诉她,把这刚摘下的禾穗煮熟后再舂米吃,就不会死人了。少妇半信半疑,照着老太婆的话去做,其老娘吃了煮熟后的稻谷制成的米后,一直也没有患水肿。少妇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左邻右舍,一传十,十传百,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有人问少妇那个老太婆是谁,少妇说好面熟,但说不出是谁。一天,少妇去观音菩萨处烧香,抬头一看,猛然想起,那个老太婆原来正是菩萨。为了纪念观音菩萨救命灵方,乡亲们把这种煮熟稻谷制成的米叫做菩米。
制作菩米
传说美丽动听,制作菩米其实是客家先民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五华资深名中医证实,由于地处山区,水性寒凉,新禾米和早造米湿气重,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不适合食用,吃了容易患水肿而致命的。菩米成了人们的保健送礼佳品。村民每逢水稻收割后就会煮制些菩米,送给外出的儿女和亲戚朋友。在外的五华游子,更常常以煲吃菩米粥来寄托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