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鞋之谜》是
埃勒里·奎因编写,Stokes出版的一本书,主要内容是荷兰纪念医院的手术台上,临近手术时道恩夫人在埃勒里·奎因的眼前神秘死去。一根金属线缠绕在她的脖子上。嫌疑最大的让奈医生却行使着他的沉默权,对手术前的神秘来客不吐露半字。道伦家庭的谜又困扰着全能的埃勒里·奎因——虔诚的管家?邪恶的女主人?柔弱的少女?神秘来客不见踪影,神秘博士害怕被人暗算,神秘谋杀接踵而来,……埃勒里·奎因最终将谜底向你娓娓道来。本书又插入了“挑战读者”,不妨接受挑战吧。
情节概要
《荷兰鞋之谜》是
奎因的第三部
侦探小说,也是埃勒里作为学徒侦探的最后一本书(《
希腊棺材之谜》虽然发表在其后,但是书中的故事却早于《荷兰鞋之谜》,参见下文)。这又是奎因的一部正统解谜杰作。全文构思严谨,推理严密,英国推理名史家Julian Symons认为《荷兰鞋之谜》可以和《希腊棺材之谜》媲美。评论者Michael E. Grost也指出,本书的前十章堪称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写作典范,但是对于后面的情节发展,从第十章以后直到最后(第三十章)没有出现什么特别令人感兴趣的事件,尽管对于犯罪的解释是有其独创性的。他认为,这是一篇相当好的中篇小说但是不幸被扩充成长篇小说。
不过,在道伦案件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埃勒里和理查德·奎因再次面临一些进退两难的麻烦。一个有前科的高利贷者正在医院开刀,他会为了拿到道伦夫人弟弟的钱而杀人吗?医生们和家庭成员们有仇恨或者金钱方面的动机吗,他们有不在场证明吗?医院医生和道伦夫人的女管家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呢?家庭律师到底在道伦夫人被害后销毁了什么文件?让奈是不是欲盖弥彰,在自导自演一出戏呢?总之,埃勒里提供给读者足够多的谜团,让这篇小说能够吸引住读者的目光。
小说再次提出了“挑战读者”,这已经成为了奎因小说的一大卖点。在本书英文版的早期版本中,奎因特地增加了14页的“幕间休息”章节,这些空白页的目的是“读者可以用来记下他的关于解答的个人笔记”。“挑战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奎因的一种商业策略,但是也为读者带来了无限的解谜乐趣。尽管通常黄金时代的名侦探都会在最后一章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一场演说最终指出凶手,可
埃勒里·奎因的挑战书却并非总在最后一章之前提出,他的挑战可以说是精心设计,别具匠心的。在《荷兰鞋之谜》中读者甚至不知道埃勒里从预备室的用品柜里拿了什么东西,打电话告诉哈伯什么消息,但是的确线索已经给出,读者能够解决谜题了。奎因的挑战是公平竞争的典范,是解谜推理的乐趣体现。这种手法我在
岛田庄司的《
占星术杀人魔法》中再次看到,他的“挑战读者”也不落俗套,很有创新。
另外,
奎因的小花样还不少。除了国名系列每本书都是“The 国名 物品名 Mystery”以外,他起的章回标题也蛮有特色的。比如在《
罗马帽子之谜》中每个章回都以“In Which...”作为标题开始。《
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也按照地点等分类,意思甚是连贯。在《荷兰鞋之谜》一书里这种模式尤为明显,全部三十章的标题名称都以“-tion”结尾,从“Operation”(操纵)引发的案件,到最后的“Explanation”(解释)。
作者简介
埃勒里·奎恩(
英语:Ellery Queen),又译
艾勒里·奎恩、艾勒里·昆恩,是同名
推理小说系列中的侦探,同时也是该系列推理小说的作者之
笔名。
作者埃勒里·奎恩是由一对来自美国
纽约布鲁克林的表兄弟:佛德列克·丹奈(Frederic Dannay, 1905-1982)与曼佛雷德·李(Manfred Bennington Lee, 1905-1971)。其实,他们的本名分别是丹尼尔·内森(Daniel Nathan)以及曼福德·勒波夫斯基(Manford Lepofski),他们在年轻时自行改了名字,并同时求学于布鲁克林高中。丹奈与李为了参与《麦克鲁杂志》与利普平科特出版社(Lippincott)合办的推理征文比赛;由于比赛规定报名者必须以笔名参赛,他们就想出埃勒里·奎恩此一笔名,并以此作为小说中侦探的名字。 身为一个成功的系列推理小说作家,埃勒里·奎恩不只是一个笔名,他已然成为推理小说中的英雄。埃勒里·奎恩的作品含跨了电影、广播节目、电视节目。作者之一的丹奈甚至创办并担任《埃勒里·奎恩推理杂志》的主编,这部杂志被认为过去6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英语系推理小说杂志。作者也是卓越的推理小说历史学者,并编辑数本短篇故事选集,如《福尔摩斯的恶运》。他们在《现代图书馆丛书》里994页的选集里所作的《101年的娱乐,优秀的推理故事,1841-1941》,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许多年来被不断重复印制。这对表兄弟对推理小说的贡戏也借由他们共有的笔名,在1961年得到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协会颁发的大师奖殊荣。
他们的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作品多达数十部,全球销量约计两亿册;他们曾五获
埃德加·爱伦·坡奖;他们的四部“悲剧系列”和九部“国名系列”作品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史上难以逾越的佳作;他们于1941年创办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成为
劳伦斯·布洛克、
迈克尔·康奈利等推理大家起飞的平台,迄今仍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推理文学杂志之一;他们出资设立“密室研讨小组”,定期与
约翰·狄克森·卡尔、
克雷顿·劳森等推理大师交流、切磋……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成就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
作品评析
一部逻辑教科书——《荷兰鞋之谜》导读
杜撰/作
案发后最初的五分钟至关重要。
——理查德·奎因
一九二九年,一对表兄弟
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和曼弗雷德·李(Manfred Lee)以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的笔名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作品《
罗马帽子之谜》(The Roman Hat Mystery),推理小说的王冠上从此又多了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
创作于一九三一年的《荷兰鞋之谜》(The Dutch Shoe Mystery)是国名系列的第三部:埃勒里·奎恩为了弄清医学上的一个问题,前往荷兰纪念医院观摩一次外科手术。可是在医院的手术台上,病人多恩夫人却神秘死去,一根铁丝缠绕在她的脖子上。多恩夫人是
荷兰纪念医院的创始人,又是商界女巨头、慈善机构的女施主,因此这件命案轰动了美国。纽约警局的理查德·奎因警官主持调查工作,埃勒里因为案发时在现场,也参与协助父亲破案。据女护士露丝说,她在做准备工作时,简奈医生曾单独一个人在多恩夫人身旁有三分钟,另一位护士也作了不利于简奈医生的指证。嫌疑最大的简奈医生行使着他的沉默权,对手术前的神秘来客不吐露半字。经过现场侦察,警方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双鞋子。这时,第二起谋杀案又发生了,简奈医生被人勒死,凶器同样也是一根铁丝……
埃勒里·奎因堪称古典数学式推理小说的集大成者,读他的国名系列小说,逻辑就是你唯一的武器,只有逻辑才能帮助你拨开层层迷雾,解开所有的谜团。事实上,这就是用文字书写的方程式,只有条理分明的头脑才能走出埃勒里·奎因构建的逻辑迷宫。
《荷兰鞋之谜》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虽然它不像其后的《
希腊棺材之谜》(The Greek Coffin Mystery)那样环环相扣、谜题多得让人喘不过气,但条理分明、逻辑严密,属于国名系列中的上乘之作,也是埃勒里·奎因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埃勒里·奎因在这本书里加入了“挑战读者”——在本书英文版的早期版本中,
奎因甚至加了十四页的“幕间休息”,而这些空白页的目的是“读者可以用来记下他的关于解答的个人笔记”,由此可见奎因对于本作的自信。
奎因之后,许多作家以他为榜样,想以纯粹的逻辑谜题来创作推理小说,日本的
有栖川有栖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仿效奎因创作了一系列的国名系列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
马来铁道之谜》了。可是如果把《马来铁道之谜》与《荷兰鞋之谜》做一个小小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奎因的过人之处了:
岛田庄司在他的毕生杰作《
占星术杀人魔法》中也加入了“挑战读者”,可是面对岛田那天才般的诡计设计,又有几个人能破解出整个谜团呢?在《荷兰鞋之谜》里,奎因用强大的逻辑武器向读者证明了,不靠令人眼花缭乱的诡计、不靠精心设置的红鲱鱼,也能写出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小说,《荷兰鞋之谜》堪称
埃勒里·奎因的逻辑教科书。
我在创作推理小说时,也想仿效
奎因用纯粹的逻辑谜题来挑战读者,可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既要保证每一条有用的线索都能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还要小心翼翼地让凶手不至于太过明显,正像埃勒里·奎因在《
希腊棺材之谜》中引用《
浮士德》原文说的那样:“既要新鲜别致,又要冠冕堂皇——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演唱啊?”
只有亲身尝试创作这样的作品,才能充分了解到埃勒里·奎因的伟大之处。当然,容我做一个小小的狡辩,也许正是因为埃勒里·奎因这个名字的背后是两个天才的大脑,才使得这几十年来无人能单枪匹马地胜过他。
天才总是喜欢玩点小花样的,在本书也是如此,全部三十章的标题名称都采用以“tion”四个字母作为结尾的单词,从“Operation”到最后的“Explanation”,
奎因的文字游戏令人会心一笑,甚为叹服。
还等什么,赶快翻开下一页向天才展开挑战吧,最后容我用一句奎因经常使用的句子作为导读的结尾:祝狩猎愉快!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双鞋记
第一章 手术
第二章 骚动
第三章 探视
第四章 发现
第五章 勒毙
第六章 调查
第七章 伪装
第八章 确证
第九章 暗示
第十章 明示
第十一章 讯问
第十二章 实验
第十三章 处理
第十四章 爱慕
第十五章 曲折
第十六章 离间
第十七章 玄虚
第十八章 摘要
插曲:奎因父子的案情分析
第二部分 消失的文件柜
第十九章 目标
第二十章 投降
第二十一章双重谋杀
第二十二章细目
第二十三章三重谋杀
第二十四章复核
第二十五章简化
第二十六章等式
第三部分 发现关键文件
第二十七章明晰
第二十八章理由
第二十九章终曲
第三十章解释
作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