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故居
北京市东城区境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茅盾故居(Mao Dun's Former Residenc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现代文学家茅盾先生(沈雁冰)于1974至1981年在此居住,1985年3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1974年12月,茅盾先生迁入后圆恩寺胡同13号。
1985年3月27日,茅盾故居正式作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建筑格局
茅盾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是民国时期建造的两进四合院。院落东南侧辟如意门一间,倒座房东一间,西三间,合瓦清水脊屋面。门内影壁上镶邓颖超题 “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横匾。前院北房三间,东西各有一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各有一间耳房。北房原是茅盾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西厢房原是茅盾先生的会客室和藏书房,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从北房东侧的一狭窄通道过去至后院,有五间北房带东耳房一间,一间西厢房,东有两间南房。建筑均为合瓦过垄脊屋面。院内北房左右各种一棵太平花。
主要建筑
影壁
影壁位于茅盾故居大门内侧,上镶嵌着邓颖超书写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底的大理石匾额,影壁前有一口荷花缸。
茅盾半身像
茅盾半身雕像位于茅盾故居院中,置于一尊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雕像的材质为汉白玉,高83厘米。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茅盾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茅盾故居闭馆翻修。
2006年7月3日,茅盾故居重新开放。
2010年12月30日,茅盾故居闭馆,内部实施修缮整理。
2011年3月31日,茅盾故居重新开放。
2014年9月24日,茅盾故居闭馆翻修。
2015年4月1日,茅盾故居重新开放。
2021年3月27日,茅盾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是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之一,现代作家。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民国十年(1921年)组织文学研究会,改革《小说月报》,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文化活动。1949年后曾任文化部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先后创作《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著作,并撰写和翻译了大量文艺论著和外国作品,在中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艺文
茅盾先生在茅盾故居完成了他最后的作品——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茅盾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
开放时间
9:00—16:00,周一不开放。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104、107、108、113、124路公交车,在交道口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5路公交站车,在鼓楼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茅盾故居约2.8千米,驾车约16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09: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