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治斌
中国内蒙古籍艺术家
范治斌,男,1972年生于呼和浩特。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国画院青年画院院长。
艺术风格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是中国画的要义。艺术家非常注重写生,并且长期浸淫于自然山川草木之中,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写生融合在一起。写生是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也是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在近年的作品中,艺术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笔墨体系。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是比较多元的,大体是在研习传统的基础上,到自然中写生,获取素材和灵感,从而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写生并非真实地描绘自然,而只是借助自然,传递真实的情感,既是状物,又是表达。因此,写生可以很“像”自然,也可能不像自然,甚至是由感悟自然而最终获得抽象。艺术家把每次写生,都当成是一次次的偶遇,艺术家不知会被哪一片景物吸引,会使用或探索出怎样的绘画语言,充满紧张、新鲜和挑战性的写生过程,即是艺术家不断变化并臻于成熟的绘画风格的累积。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主要作品
出版物
人物评价
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博导)
范治斌是近年来中国画坛中非常活跃且天赋异禀的一位青年画家,虽然他相对本次展览的其他画家来说较为年轻,但是他在创作中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一点也不逊色。在艺术界通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画家是靠苦功来积淀自己的艺术成果,有些画家是靠天赋来彰显自己的才华,而范治斌恰恰是属于既富有艺术天赋又甘愿下苦功的一类艺术家。
王平(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
范治斌的艺术创作十分有力地反驳了“当代美术学院不能培养出好画家”的谬论,他是一位典型的成长于美院又在美院任教的青年画家,恰恰是美院培育了他综合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造型能力。传统中国画强调“画外功”,即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但新中国成立之后,“造型”已然成为新时期绘画的一项重要因素,而美术院系教育恰恰是以素描、水墨的扎实训练为基础,这样的学院专业学习让范治斌很好地解决了造型能力与自然生活的对接问题。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范治斌之所以能够成为多方位创作的艺术家,正是因为他的笔墨在各个画科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贯通于人物、山水和花鸟的创作之中,其笔质线条的顿挫感、线条与墨块之间的默契配合、灰调子与精微表达的处理等,都使得画面中的意识形态独具个人面貌,这是范治斌艺术创作获得众多观者和当代画坛认可的重要原由。
赵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
范治斌对艺术的追求、看法以及思路是很清晰的,他作为一个新式水墨语言的探索者,我觉得应该走得很不错了。他的绘画语言,并不是保守地理解或者套用我们习惯所说的传统,而是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去表现,呈现给我们的依然是很鲜明的“中国化”的语境。譬如我们讲汉语,就应该把汉语说好、说得讲究,能把汉语的内在的美感说出来又与众不同,这并不容易,然而,范治斌做到了。
范治斌每一步的探索,是比较理性的。我感觉他的笔墨和表达的着眼点还是指向对人内心世界的刻划。他的作品强调了写生,用具有个性的符号化的语言描绘对象,因此,画面中的人带有一种很强的“范治斌”的特点。
梁占岩(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
范治斌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他身上具有非常单纯、质朴、真诚的感觉,他具备一个优秀人物画家所应有的真诚和善意,正是这种品质,使他一系列以城市为题材的绘画能够对每一位观众产生震撼成为可能。
翻看他的速写,每一张都透露着他的心动、他的虔诚、他的兴奋、他的激情……正是因为他真性情的投入,使他的很多写生表现得非常生动。
当代的人物画家里,范治斌应该是非常突出的,而且很年轻。从他的画里不难看出,他确实有很难得的非常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他继承了鲁迅美术学院极其严谨、认真的作画状态,同时还吸收了南方的一些笔墨语言。他的笔墨是很质朴的,但绝对不是呆板的,也并非刻意的,恰恰是借助这样的笔墨来更好地诠释着一种灵动,而又不失他非常扎实、严谨的造型,所以,在面对造型与笔墨这对矛盾体,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结实而又挥写自如的艺术面目。这种自如表达的能力,无论是对教学或者创作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范治斌是一位当代很优秀的青年画家,师承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的赵奇先生。他的绘画继承了鲁迅美术学院的人物画传统,画得非常深入、扎实,注重生活,画面也显得浑厚。我觉得范治斌作为一名青年教员,能够对现实生活有一种独立的思考,这种思考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如何把传统文化与当代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他面临的正在思考和体验的课题。从他的这批作品(指2006年于中国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教学实践展”中展出的作品)当中,我感觉他有很强的学院派的写实工夫,同时他也具备了很好的传统笔墨的造型能力,这两者对于一个人物画家来讲是比较难得的,尤其对一个青年画家来讲,就更需要下大工夫去努力,范治斌正是在这点上作出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因此,他的人物画以生动的描绘使我们走进现实生活,并去感知现实当中这些活生生的人。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种鲜活的文化,那么在范治斌的人物画当中,正是继承了这一种文化的精神脉搏,所以使他的人物画具有鲜活性和当代性。
史国良(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
我感觉范治斌很勤奋很用功,用功给他带来了亮点,在他的水墨画里能感觉出他当年大量的速写、写生,基本功比较扎实,因为画人物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调基本功的共性,大量地画速写,那么在水墨上用起来才比较自如。很多学生,在速写这一环缺失得比较严重,不太重视共性的基础,基本用照相机代替了速写本,想象代替了深入生活的感受。我觉得范治斌在这方面保持得比较好,用熟练的基本功造型,源于生活的感受,说出自己的语言,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在众多的学生中能够跳出来。
范治斌是一个在技法上非常敏感的画家,创作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茶馆组画》系列,我们即能因其表现的技巧感受到一种空旷的画面意境。在2002年以后他的这些人物画中,我看到了一个现象,就是作品中的线条和西画中的光影并存,以线性结构为主的水墨介入西画中光影的流动,也算是以西洋画的技法为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段多了一种实践的余地。
就中国画来讲,技法本身对于此题材的表达就有不可逾越的局限性,很多人在尝试,在范治斌的努力下,我们分明看到了国画在其历史的传承中所展现出的巨大潜能。
郭晓川(画家、美术理论家)
作为青年国画家,我认为范治斌的艺术创作还是面目很清楚。他这种探索,这种尝试,这种实践,例如他使用的水墨语言,已经显现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了,表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一些认识。在这里,我希望更多的理论家对像范治斌这种很有才华、很有作为、很认真地做事情的艺术家,给予更多的关注。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造型和笔墨是摆在画家面前的两个难题,画家常常是在努力刻划形的同时而难以兼顾感觉和笔墨性情的表达,当二者很难达到一种完好的契合时,多半画家采取符号化、简约化等方式简化形体,以牺牲造型来得到笔墨和样式的张扬或者感觉。看范治斌的画,我感觉他在表现内容和语言表述方式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在刻画形上也下了很大的力气,笔墨上找到了独属自己的传达方式,而且做得非常好。
当前的写实人物画实际上面临一种语言方式调整上的困境,往往用不变的、旧有的语言方式来表现现代都市这种鲜活的题材,总归是无法体现出该有的那种感觉。例如大量的作品不合时宜地用画茅草棚的方式表现高楼大厦,使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更为加剧。而范治斌的画在这方面,应该说解决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不是说达到如何高的境界,至少他在语言的探索上作出了可贵的尝试。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范治斌的作品很清晰地体现出传统人物画的脉络。在内容上,从最初的表现农村题材到描绘都市的转变,在性情上,早期可能更多地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客观物象,而更愿挨近并慢慢走进对象内心世界。特定时代决定了画家们对皱纹、骨骼结构等表现出特殊的美感情有独钟,进入上世纪90年代,更多画家从乡土风情到都市水墨人物的转换,由画田间老农的笔法到对城市青年状态的关注,沧桑感淡出我们视野时,面临最大问题应是笔墨手法的变革,范治斌在这方面的探索有着很具体的现实意义。
范治斌的画感染力来源于两个方面:题材的选择和技术表现。就我个人而言,他的题材的选定和技术的运用都是无可挑剔的。在笔墨和题材甚至更高境界的融合上应该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挑战。就他的技法、造型能力、笔墨的修养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并不困难。
傅京生
作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范治斌做得已经很好了。基本功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有很扎实的基础。他的画追求一种朴素的品质,力求使现代化的语言和传统笔墨相搭界,并表现出区别于传统的意志。
黄笃(《今日先锋》栏目主持)
他的绘画方法,以及他对绘画的理解是严肃的。他早期的画比较实,2000年以后的创作表现出自由的状态,从表现对象来说也更为丰富。肖像也是一种创作,更深刻的含义是如何把零散的形象具体整合在同一空间内,从范治斌的画中可以看到对肖像画很精致的处理,传神状态和人的精神面貌还是被范治斌很敏锐地捕捉到。
魏广君(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
他身上仍保持一种纯粹的作画状态,他拥有都市化语言,以这种绘画语言表现极平凡的题材,即使对老头儿的刻划也同样具有了时代的韵味,不再是过去“苦兮兮”的模样。
冯远
范治斌,当代中国画界活跃多产的青年人物画家。其敏思好学,热情进取。先期得力于扎实的造型基础训练,擅摹写,后注重研究并回归绘画本体语言和艺术表现特性,追求绘画的纯粹性。其由描绘转而求意,侧重绘画形式与抒情表意,画风面目为之一变。新作源源不断,常以藏人风情与都市丽人肖像示人,或醇厚,或典雅,每有新变,均透出勃勃生气,引人注目,其后发潜力可见一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09:59
目录
概述
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