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夏原名学衡(1924年10月25日—2020年4月30日),1924年10月25日出生于
广东省
东莞县虎门寨,中央音乐学院离休干部,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作曲系原作曲教研室主任,1986年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首批
中国音乐学科
博士生导师,为我国音乐事业与作曲及作曲
技术理论做出卓越贡献,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
1924年10月25日出生于
广东省
东莞县虎门寨,1938年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1941年在广东艺术
专科音乐学校学习,1944年因战火转赴广西
桂林继续抗战歌曲音乐创作,同年冬到当时的重庆
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院作曲专业,后赴上海参加
新音乐社工作。1949年8月,苏夏随中华音乐院部分师生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建院筹建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夏任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教授,1953年曾随苏联专家学习作曲。1986年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首批
中国音乐学科
博士生导师(全国仅4名)。
儿子
苏聪,国际知名作曲家,凭1988年电影《末代皇帝》荣膺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作为作曲家,他早期还创作过抗日歌曲,1948年编写出版过新闻歌集,建国后,他创作过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舞剧之一——民族舞剧《东郭先生》。上世纪五十年末至六十年代初,先后创作歌剧《阿诗玛》,第一
交响乐《边寨之歌》和电影《
水上春秋》的配乐。“文革”后,创作了交响音乐合唱《血的课文》和电视剧《故乡》的配乐。1999-2001年先后出版《
苏夏钢琴曲选》、《
苏夏艺术歌曲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还撰写了大量关于我国音乐的专题性论文,尤其对
马思聪、
江文也两位著名音乐家的深入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苏夏作曲理论方面著有《实用对位法》、《写对位》、《
歌曲写作教程》、《和声的技巧》等,文集如《
论中国现代音乐名家名作》等,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了《
马思聪全集》和《江文也全集》的编纂
苏夏作为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最早任教的教师之一,数十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以其卓有成效的教学为中国音乐界培养了大量人才,包括
沈亚威、
李重光、汪毓和、
徐振民、
李西安、
施光南、
鲍元恺、
郭文景、
周龙、
陈晓勇、
唐建平、
罗新民、
苏聪等。
2005年3月19日,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京举行庆贺苏夏教授80华诞暨苏夏教授作品音乐会、苏夏教授教学学术座谈会、苏夏教授
论文集《苏夏论名家名作及现代音乐》一书
首发式等系列学术活动。数十位著名音乐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和首发式,对苏夏教授的教学、创作和理论建树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