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敬定,唐朝武将,是成都尹
崔光远的部将。上元二年(761年),
梓州刺史
段子璋叛乱,兵袭
东川节度使李奂于绵州,自称
梁王。五月十六,崔光远的部属花敬定攻克
绵州,斩杀段子璋。但敬定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纵兵大掠,甚至断妇人手腕,以掠取金钏。段子璋残部逃至
丹棱境内竹林寺铁桶山(今
四川丹陵县境内),花敬定一路追剿,因兵力疲惫,未能成功。后反被叛军斩杀。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你看:
“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
弦乐器和
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
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
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
杨慎《
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沈德潜《
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
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