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网球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厦门的大众化文体娱乐运动,在场地器材、赛制规则、运动性质等方面均区别于传统的竞技网球,采用气压低于标准网球百分之五十的慢速球比赛可以在标准球场上进行,也可以在大小合适的任何场地上进行,以二人组合或四人组合在团体之间开展比赛,以规定动作的回合计数决定胜负。
起源背景
为了降低
网球技术的入门难度和运动强度,使其适合于所有的人群参与,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加入和喜欢网球运动,
国际网球联合会中国网球协会也于2009年正式将该项计划以“
快易网球”概念引入中国,并与同年5月在京举办了首轮快易网球教练员培训活动,邀请了国际网联快易网球培训专家罗纳德·波舒岑(Ronald)先生担任授课导师。
“乐持”计划的目标是使网球这项运动更简单、更容易、更有趣和更健康。该计划以慢速网球和小幅场地为核心,保证每一位初学者在第一堂课中都能够掌握发球、对打和得分的能力。
自国际网联创造性地提出慢速网球概念以来,除“乐持”计划在世界各国得到官方的广泛认可和推广外,网球爱好者们基于“慢网”概念,也推出了其它多种网球运动新形式,如:
沙滩网球、
轮椅网球、
短式网球,这极大地丰富了网球运动的内涵。正是依靠这些爱好者们的努力,使得多样性的网球运动适应了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运动群体,从而吸引了跟多的人开始热爱网球、享受网球。
与国际网联不约而同,从2000年前后开始,国内也有网球热心人士为了同一目的,以一小时学会打网球为目标,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网球入门学习法进行深入不懈的研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原创特色的“感觉统合”网球教学理论体系和简易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网球运动的普及发展但同时也对国内的传统网球训练教学法造成了冲击。
慢速球、小场地、 简易法、感觉论等创新理念的推出为花式网球的诞生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使“大众玩得起、万众学得会”成为了一种可能,而庞大的中国休闲人口基数和人们对健康时尚生活方式追求则为花式网球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市场空间,简单易学的广场舞在中国蓬勃开展就是一个明例。以“培养运动人,减少运动员”为目的中国花式网球运动由此应运而生。
风格特点
花式网球吸纳了国标舞中
华尔兹、
布鲁斯舞的三四拍音乐节奏,融合了民族
红绸舞的飘逸,
太极拳的沉稳、
高尔夫的洒脱等动作特点,形成了一种全新形式的,别具一格的舞美风格。
花式网球将竞技网球的对手演绎为舞伴,并注重伴侣之间的默契配合,强调在慢速的对拉互动中互为对方创造出展示风格的机会。由于花式网球消弱了竞技网球的对抗性,并采用国际网联推荐的低速球,在这种人为设定的慢速场景里,许多在竞技网球比赛中难以完成的优美动作能够得以实现,这一特点充分提升了网球的美学价值,突出了网球的娱乐和观赏性。
花式网球对场地没有严格要求,既可在标准网球场上开展(一片标准场地上最多可以划出六片花网场地),也可在路边、广场、社区、走廊、庭院进行,这一特点大大降低了花网运动的消费支出,在推广成本方面比竞技网球更具优势。
相对于竞技网球,花式网球更简单易学,在有经验的球伴指导下,运用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法,具有一般运动素质的人通过数小时的练习,便能掌握花网的正、反手动作要领,并能打出十个以上回合的下旋,上旋、侧旋球,技术门坎的降低对于花式网球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花式网球在技术动作、步法移动、感觉协调方面又和竞技网球一脉相承,两种体系基本可实现平滑转化,这为有兴趣向竞技网球方向发展的人群提供了基石,也为有竞技网球技术基础的人群转向花网提供了捷径。
健生价值
花式网球属于慢节奏低速率的
有氧运动,避免了竞技网球的对抗给肌肉和关节的带来
运动损伤、减轻心脏超负荷运转给身体造成的伤害。这种在音乐伴奏下的低强度、富韵律、长持续的运动方式能最有效的燃烧体内多余脂肪,增进心肺功能, 预防
骨质疏松,是维持健康状态的理想方式,也是一剂良好的养生处方。花式网球在赛制设计环节,以家庭三人队、好友六人队、社区十二人队三种团队形式进行,意在营造出一种快乐、友爱、分享、互助的良好氛围。队员通过日常练习和参加赛事能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有效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国外的医学实践已经证明,经常参与此类活动对于某些精神性疾患和性格障碍如抑郁、孤僻、失眠等,有良好的辅疗作用。
比赛规则
(1)比赛分为规定动作的大场回合赛和自选动作的小场对抗赛两种形式,以对打回合计数及对抗积分统计决定胜负,回合赛的配乐采用华尔兹及布鲁斯三四拍节奏舞曲,对抗赛采用乒乓球计分规则。
(2)回合赛中的非落地击球和底线外落地球击球为有效回合,底线内落地球击球为无效回合但比赛可以继续,出现两次落地球为回合赛终止的唯一判定标准。对抗赛的发球触球部位须低于腰部,除发球外,禁止一切形式的直接击球。
(3)回合赛设双人单球、双人双球、四人单球、四人双球四种场景,对抗赛只设双人单球、四人单球两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