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冬,为参加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朱仲禄与作曲家吕冰、编舞
章民新联手创作了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
在演唱“花儿”的群星中,
朱仲禄的名字连同他演唱的“花儿”家喻户晓,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西北花儿王”。
2007年12月22日14时10分,朱仲禄先生因呼吸
循环衰竭不幸在
青海省人民医院逝世。
2007年11月9日是我与朱仲禄先生最后一次见面。那天我和
马达学、霍福等人代表
青海省艺术研究所全体同志,去
西宁市为民巷育花斋登门拜访朱仲禄先生。
朱老已是八十六岁高龄,但思路敏捷、谈笑风生。拜访朱老,我想解开心中的一个谜团,那就是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的主创者到底是谁?很多媒体都这样称,1946年,抗战后的第一个春节,马步芳传令全军各师、团长出钱在西宁举行社火比赛。马步芳请来音乐教官
王洛宾,将自己编词的“四季调”用浓重的河州口音唱了一遍,意思是让王洛宾把这首家乡民间小曲编个节目,并辅导自己的社火队登台表演,在比赛中拿个名次。王洛宾过去曾听过这首民歌曲调,他将歌词加以修改,又改编了旋律,取名为《花儿与少年》。在社火比赛中,16名士兵半数男扮女装在台上边歌边舞,很是热闹。很快,这首歌就在青海民间传唱开来。解放以后,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被人多次改编,并署名发表。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首歌创作权归于王洛宾。
“朱老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我这样问道。朱老十分明确地回答:王洛宾先生改编、创作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事实,是洛宾先生为人民留下的宝贵财富,为青海人民争了光。但《花儿与少年》是在1956年冬天,为参加全国专业音乐舞蹈汇演,由我作词、吕冰作曲与舞蹈编导章新民合作完成的。我们以青海
民间小调《蓝桥相会》《四季调》《五更鼓》为素材,共同创作出了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其中《四季歌》除修改外,基本采用了当时任
青海昆仑中学教师石殿峰撰写的歌词),我提供了音乐素材、参与了排练设计(基本采用了河湟地区社火中的“八大光棍”的表演动作)以及服饰、道具等。然后朱老又取出在1958年,由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花儿与少年》给我们看。此书集音乐曲谱、
舞蹈编排详解及造型图案等内容为一体,让人一目了然。朱老说,此书因绝版,作曲家黄荣恩便将这本心爱之书送给了他。
朱仲禄先生集词曲创作、策划、编曲、演唱、
舞美设计策划于一身,是风靡全球的经典歌舞《花儿与少年》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事实。我们深切怀念朱老,不仅仅因为他具有出众的音乐才华,更因为他直率的个性、善良的人品。朱老的《花儿与少年》《上去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鸽子》《下四川》等歌曲,将永远在我们耳边回荡。(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罗成)
“花儿”是发源于青海的一种民歌,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其曲调高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歌曲
表达自由率真,有“西北之魂”之称。它作为一个流传地域广泛的具有西北特色的
民族音乐,长期被音乐家们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