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妓
日本传统职业
舞妓,是日本艺妓在见习阶段时的名称,和艺妓一样属于表演艺术的女性表演者,工作内容是表演舞蹈、乐曲、乐器等技艺,也为客人服侍餐饮。
称呼
艺妓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见习阶段称“半玉”;在京都、大阪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或写做“芸子”,皆读做げいこ,Geiko)”,见习阶段称“舞妓(或写做“舞子”,皆读做まいこ,Maiko)”。而在明治时期以后,“芸妓(げいぎ,Geigi)”这种读法越来越普遍,成为现代标准日语读法。
在日语中,“妓”字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艺术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艺妓、舞妓的“妓”字是指女性艺术表演者,不是指女性性工作者。在现代汉语中,多把“妓”字关联到性交易方面,因此现代也用“艺伎”“舞伎”这种写法来避讳。日语中的“伎”字是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而艺妓、舞妓则是指女性表演者,以示区分。
培养
在日本当舞妓的条件非常苛刻,学艺费用高昂。而且学艺历程艰辛,不是所有舞妓都能坚持的。
古时舞妓一般从10岁之前就开始学艺,一直训练到逐渐升为艺妓。现代《儿童福祉法》和《劳动基准法》的要求,必须初中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舞妓学习的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等,另外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比如训练中有一项的内容是吃热豆腐不能发出声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见要求之严格。初为艺妓者称为舞妓,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妓,舞妓到16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妓。艺妓生涯一般到30岁完结,在30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妓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艺妓之陪衬。艺妓中把前辈艺妓称为“姐姐(お姉さん)”。
生活
舞妓一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通常人们在公开场所只能见到行色匆匆的从住地赶往茶社,或从茶社赶回住地的舞妓。她们之间形成一个小圈子,一般人很难窥探她们的生活,从而造成了人们对她们生活的好奇和兴趣。
舞妓出勤赴宴时,会有提着三味线琴箱的男众随侍在侧,除了为因盛装而行动不便的舞妓打点琐事之外,也负责保护舞妓,避免受到喝醉的酒客、登徒子的骚扰。出色的艺妓常常会成为达官贵人所追逐的对象,其中不乏两情相悦者。古代的日本,结婚后的女性必须放弃艺妓的工作,直到现代这个行规才被逐渐取消,让舞妓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过去大部分的女性仍然依照传统,在婚后离开艺妓的行列,而离婚后重返艺妓行业的人却不在少数。
表演
舞妓表演时所使用的道具从狭义上专指手持的表演用具,包括各类乐器、饰物;广义上应当包括艺馆、歌舞伴奏者,甚至舞妓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因为舞妓接待客人并不限于歌舞表演,她们提供的是能为客人宴席助兴的活动。舞妓表演的场所最初只限于艺馆之中,后来由于要出席达官贵人的筵席,舞妓便开始在茶馆酒楼及料亭出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舞妓衰落压力增加,使艺妓艺术不得不一改传统,舞妓也被允许到茶馆中特设的酒吧间里待客演出。
舞妓把舞曲看作谋生的饭碗,常聚在一起切磋学习。跟从前曾风靡一时的女歌舞伎(游女)不同,舞妓也会为达官显贵的夫人们表演舞蹈。她们在席间主要是唱小曲、跳舞以及陪酒助兴,后来也帮忙上汤传菜。如果有人要在餐馆里宴请来自天南地北的武士或是招待长辈,准会叫五六个舞妓前来助兴。
艺妓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两种。“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妓担任。而“立方”表演较为容易,所以一般由资浅的艺妓及舞妓担任。艺妓除了上述两大项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另外,艺妓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增加气氛。顾客给予艺妓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称“花代”。
着装
发型
舞妓的发型为“割(わ)れしのぶ”及“おふく”;艺妓的发型为称为“岛田髷”的发型。“岛田髷”的起源有3说:
江户时代东海道岛田宿(“宿”指宿场)的游女之间开始流行。
宽永年间,歌舞伎演员岛田万吉开始梳结。
日语“缔めた”的发音所转变而来。
发饰
舞妓的发簪有许多种类,一般发簪下垂挂着细小的绢花。根据时令季节,舞妓会选择不同的发簪花饰。发髻中间分开处则稍稍露出里面的绸巾,绸巾的颜色则表示艺妓的等级,年轻的舞妓用红色绸巾,而正式的艺妓则用花纹绸巾。
妆容
舞妓化妆也十分讲究,化妆有特殊的程序,用料也以传统原料为主。
最醒目的是,舞妓会用一种液状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颈项,舞妓脸部之所以涂得非常白,是因为过去没有电灯,都是蜡烛,只有涂成这样才能使人看上去更漂亮。虽然舞妓的脸部都是白的,眼角却被点上红色,那点红色没有特别意义,只是让女性更加妩媚。至于舞妓的手没有涂白,则是为了显示舞妓的清洁,好在提供餐饮服务时让客人放心。
一级生的打扮
从业未满一年的舞妓,擦口红的时候,是指被准许涂下唇的,代表她还年轻。从业未满半年的舞妓,头上的发饰通常都有装饰剥壳米粒如瀑布般垂掉下来。
舞妓的发型又分为桃割(割れしのぶ)和おふく,较年轻的舞妓通常都会梳桃割(割れしのぶ)。
资深舞妓的打扮
较年长的舞妓通常会梳おふく发型,年轻舞妓的衣襟通常都是红底和花的,较年长的舞妓通常都是白底和花,再到了20岁左右时,舞妓通常会进行襟替,然后晋升为一名正式的艺妓,而本来有花的衣襟,则会变成全白。
带结
京都舞妓的服装更是著名,悬落飘逸,称为“だらりの带”的华丽腰带也为其特色。这种腰带长六七米,且重量相当沉重,扎束之间需要相当大的力气,所以常常由称为“男众”的男性仆役来帮忙。
和服
舞妓的服装是十分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和装饰都十分上乘。因此服装也异常昂贵,有的在50万日元以上,有的甚至达100万日元。舞妓及年轻的艺妓所穿的和服称为“裾引き”,从腰带到裙摆间的一段称为“褄”。在外行走时,舞妓及年轻的艺妓一定会将左手压在这一段上面,有“卖艺不卖身”的含意。尽管艺妓的服装被归类为和服,但事实上却与传统的和服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和服后领很高,通常能把妇女的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舞妓所穿着的和服的衣领却开得很大,并且特意向后倾斜,让艺妓的脖颈全部外露,且脖子处会画上襟足,平日画两条,重大节日等多画三条襟足。
意义
“妓”字在日语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指日本传统的表演歌舞、乐曲的行业的女性表演者,另一种是以从事性行为而达目的的行业,即妓女。而舞妓的“妓”字是指艺术表演者,舞妓并非妓女。艺妓是一种在日本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舞妓是日本艺妓在见习阶段时的名称,和艺妓一样属于表演艺术的女性表演者,工作内容是表演舞蹈、乐曲、乐器等技艺,也为客人服侍餐饮。舞妓很多时候也在宴席上以舞蹈、歌曲等表演助兴。在这个行业从艺的女性大多美艳柔情,服饰华丽,知书识礼,尤擅歌舞琴瑟,主业是作艺待客。艺妓雅而不俗之处,不仅在于与妓女有别,而且在于不滥,不相识的人很难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荐。舞妓大多在艺馆表演,但有时也受邀到茶馆酒楼作艺待客。艺妓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行业规定,舞妓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舞妓“纯洁”的形象。但在过去,艺妓一般是一个终身职业,可能女承母业。二战以前,绝大部分艺妓是为了生计,被迫从事这一职业的。在现代仍有少数女性因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加入艺妓行业。
行业
艺妓最初被人们称做“女舞伎”。史料记载,“元文时期,江户中有称作舞伎的女子,以橘町、浪花町、村松町为首,各处皆有。使良家女孩习三味线、唱净琉璃,以慰安为名,由称做妈妈的人陪同,往武士家或茶屋,表演歌唱。其中元文初年三五七组的卫门、前藏组的晴子、大助组的阿园尤为著名,为上等艺伎,气度品位不凡。她们以发型为第一,插上昂贵的梳子,大多用银子做发管。因斗笠会损坏发型,暑天用青纸伞遮阳。伞的涂黑漆,饰以美丽花纹”。“元文”乃是日本江户时代一个年号,约公元1736年至1741年之间。在“元文”时代,舞伎、艺妓二词并用,她们主要在武士家中和茶屋表演。舞伎们梳着漂亮整洁的发髻,且高举着遮阳伞避日。那时节只有公卿贵胄才能使用遮阳伞,舞伎的身份归为贱类,阳伞无疑是超越身份等级的惊天之举,因此令时人惊叹不已。元文时期,用三味线伴奏唱净琉璃的表演形式已然出现。
日本历史上的艺妓业曾相当发达,京都作为舞妓的集中地区曾经艺馆林立。不过,艺妓业在二次大战后大为萧条了,只是在经济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公关的升温,旅游业的兴旺,舞妓又兴盛了一时。据估计,京都的舞妓只不过200人左右,一些艺馆转作他用,艺妓业的衰退已成不争事实。
以“侍酒筵业歌舞”为职业的艺妓,随时代的发展,只有日本的艺妓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载体,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艺妓虽衰犹存,虽也努力进行改革,但风光不再,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在现代青年男女看来,艺妓已过时了。值得注意的是,尚在艺妓业的舞妓却不失信心。也有人更明确地说,艺妓是京都的象征。对于艺妓的衰与兴、保与弃还存在针锋相对的斗争。
参考资料
舞妓・芸妓.日本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30 09:52
目录
概述
称呼
培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