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常山属
芸香科下的一属
臭常山属,只有臭常山O.japonica Thunb. 1种,产日本、朝鲜和我国华东经中部至四川,有毒,根供药用,又各部煎出的汁用以杀牛马之虱。
形态
单叶,互生,有油点。花单性,雌雄异株,着生于二年生枝上,雄花多朵排成下垂的总状花序,但花梗极短,整个花序脱落,有明显的膜质苞片;花细小,淡黄绿色;萼片与花瓣各4片;萼片甚小;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4枚,花丝分离;雌花单生,或在短的侧枝上数花相近接而呈总状花序状,花梗短,雌蕊由4个心皮组成,心皮彼此贴合,花柱甚短,每心皮有1胚珠。成熟果(蓇葖)开裂为4个分果瓣,外果皮厚,硬壳质,有横向肋纹,内果皮软骨质,蜡黄色,光滑,有近圆球形褐黑色种子1粒;种子有肉质胚乳
所有物种
臭常山
高1-3米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或淡褐灰色,幼嫩部分常被短柔毛,枝,叶有腥臭气味,嫩枝暗紫红色或灰绿色,髓部大,常中空。叶薄纸质,全缘或上半段有细钝裂齿,下半段全缘,大小差异较大,同一枝条上有长达15厘米,宽6厘米,也有长约4厘米,宽2厘米,倒卵形或椭圆形,中部或中部以上最宽,两端急尖或基部渐狭尖,嫩叶背面被疏或密长柔毛,叶面中脉及侧脉被短毛,中脉在叶面略凹陷,散生半透明的细油点;叶柄长3-8毫米。雄花序长2-5厘米;花序轴纤细,初时被毛;花梗基部有苞片1片,苞片阔卵形,两端急尖,内拱,膜质,有中脉,散生油点,长2-3毫米;萼片甚细小;花瓣比苞片小,狭长圆形,上部较宽,有3(-5)脉;雄蕊比花瓣短,与花瓣互生,插生于明显的花盘基部四周,花盘近于正方形,花丝线状,花药广椭圆形;雌花的萼片及花瓣形状与大小均与雄花近似,4个靠合的心皮圆球形,花柱短,粘合,柱头头状。成熟分果瓣阔椭圆形,干后暗褐色,径6-8毫米,每分果瓣由顶端起沿腹及背缝线开裂,内有近圆形的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11月。
产河南(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以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丽江)。见于海拔500-1300米山地密林或疏林向阳坡地。民间有零星栽种,取其果作药用。
根、茎用作草药。味辛,性寒。据载有小毒。清热利湿,调气镇咳,镇痛,催吐。治胃气痛、风湿关节痛等。
香豆素bergapten、imperatorin、xanthotoxin。又含喹啉类生物碱orixine、orixin-one、balfourodinium、evolitrine等。
参考资料
臭常山属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臭常山.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30 11:14
目录
概述
形态
所有物种
臭常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