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天气季节的概念首先由牟尔塔诺夫斯基提出,他认为在自然天气季节中地面
冷高压沿着某一主要轴径(自然天气区中冷高压活动的平均路径)移动,同时还有一些高压沿着另外几条补充轴径移动,主要轴径和补充轴径随着季节转换而改变,反映着大型天气过程的重建和
大气环流活动中心相互作用对比关系的改变。自然天气季节是按照大自然在各年表现的冷暖晴雨时段而划分
季节。
英国开始根据旱期和雨期长短划分自然天气季节,后来考虑关键日出现时间和天气型的出现频率(西风型、北风型、东风型和气旋型等)划分5个季节。德国应用大天气型演变把欧洲中部地区划分为8个季节:
隆冬、前春、春、前夏(早夏)、
盛夏、晚夏(早秋)、秋、前冬。日本根据日照、云量、降水、温度、水汽压等要素的候平均值曲线变化特点划分为6个季节:冬季风、春、梅雨、仲夏、秋霖和晚秋。之后运用7个主要气压型全年出现频率曲线显示的季节变化,划分4个主季和12个副季。美国综合应用多种环流指数的变化和一些重要天气系统的活动划分季节,得出4个主季和11个副季。苏联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先是从地面形势着眼,按欧洲自然天气区内冷高压活动的平均路径划分为5个季节:春、夏、秋、前冬、冬。然后从高空形势着眼,按自然天气周期平均500百帕形势相似而划分为6个季节:春、初夏、盛夏、秋、前冬、冬。
中国季节划分起源最早。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总结生产实践经验,提出农历的
二十四节气。节气虽然是依据天文日历计算的,但反映了中国黄河流域的气候和物候变化特征,多年来为广大农民用作安排农业生产计划的指南。我国一般将自然天气季节划分为5~6个,如春、初夏、盛夏、秋、前冬、隆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