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非
肿瘤性炎性病变,是一种上皮增生与
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其过程为上皮增生凹入成Brunn巢,其内出现裂隙,形成分支状、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与此时同时存在
淋巴细胞和
浆细胞的浸润,故称之为腺性膀胱炎。
其具有特殊的病理发展过程和临床发病特点。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口周围等位置较易发生,根据膀胱镜下病变形态将腺性膀胱炎分为以下乳头状瘤样型、滤泡状或绒毛状水肿型、慢性炎性反应型和黏膜无显著改变型4种类型。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
难治性的尿频、
尿急、
尿痛、
血尿,
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
下腹坠胀感,
尿失禁,
性交痛等一系列症状。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膀胱
三角区、膀胱颈部、
输尿管口周围,颈口以3~9点处多见。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关系密切:病变位于三角区者主要表现
膀胱刺激征;在膀胱颈部者多有
排尿不畅、下腹不适感、严重者有
排尿困难症状;病变累及
输尿管开口者可引起
输尿管扩张及
肾积水等腰部不适症状;病变范围较广泛者多出现血尿;合并有膀胱结石者可有
尿流中断等表现。
腺性膀胱炎的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
影像学检查和
膀胱镜检查,确诊需膀胱镜下病理活检的支持。影像学检查很重要,但一般认为确诊主要是靠膀胱镜加活检。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主要为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以及两者的结合,而手术治疗可采用腔内或开放手术,药物治疗为膀胱腔内灌注法。
首先需解除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然后根据病变类型、部位及范围采取相应治疗。如在处理
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
电灼、
电切术加
膀胱灌注等。因腺性膀胱炎易复发,采用经尿道
电灼术或电切术对患者创伤较轻,可反复操作,可作为腺性膀胱炎首选治疗方法。对电灼术或电切术的时机,最好在
尿常规正常后手术较为安全、有效、且不易复发,切除范围应遵循浅表
膀胱癌的手术原则进行,对于
弥漫性改变或已有癌变者行
全膀胱切除术式。
腺性膀胱炎在有效的经尿道电灼术或
电切术后,使用有效的药物膀胱灌注,可进一步降低腺性膀胱炎的复发,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