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瘤是
血管瘤和
淋巴管瘤的合称,一般为良性,多见于口面部。
脉管系统包括血管和
淋巴管,脉管性疾病(vascular anomalies)是一个
专有名词,特指
血管瘤(hemangioma)和
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s)两大类
病损,后者包含
血管畸形和
淋巴管畸形。
据文献报道,
血管瘤在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1%~,1岁时的发病率高达I0%。其中,35%~发生在头颈部。国内外早期的文献资料将
脉管疾病统称为脉管瘤,后在认识到脉管性疾病中很大一部分不是
肿瘤性疾病而是发育畸形后,又派生了
脉管畸形这一名词,但脉管瘤(
血管瘤)这一称谓被保留下来,专指脉管性疾病中的肿瘤或类肿瘤性疾病。
国外文献中,有人使用 vascular tumors( Garzon等,2000)来指称血管(hemangiomas),以示与脉管畸形的对应和区别。但就字面上来理解,脉管瘤(
血管瘤)应该包括脉管系统的恶性
肿瘤如恶性
血管外皮细胞瘤等,故笔者以为Akyuzet等(199)使用benign vascular tumors(良性脉管瘤)来指称血管瘤(hemangioma)是恰当的。按照疾病分类法的常规,对疾病的命名或分类,应该使用专有名词hemangioma,只不过是在脉管性疾病的现代分类中,hemangioma的含义已经不包括
脉管畸形。
临床上,我们遇到的脉管性疾病多数是
脉管畸形,也就是说,真正的
血管瘤所占脉管性疾病的比例并不大,尤其是成人的脉管性疾病,绝大多数是脉管畸形。因为
血管瘤在儿童时期有
自然消退趋势.故到成年时期,脉管性疾病几乎已经没有真正的血管瘤(血管瘤遗迹除外)。而儿童时期的脉管性疾病则既有可能是
血管瘤,也有可能是
脉管畸形,至于两者的
构成比孰多轨寡,目前这方面的调查资料还未完善。一般认为.儿童时期的脉管性疾病以
血管瘤较多见。
性状:
肿瘤呈紫红色(固定标本为暗褐色),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呈
浸润性生长),质地软。若
肿瘤切面见大小不等的薄壁
血管腔隙,内含血液(血凝块),其间有薄的间隔,状似海绵,称海绵状
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种类:(1)毛细血管型
血管瘤。毛细血管型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
毛细血管扩张畸形。后天
获得性发病者极少。影响容貌或伴随出汗,组织温度升高或长期反复失血。(2)海绵型
血管瘤。海绵型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良性
肿瘤或畸形。
性状:
肿瘤呈灰白半透明状,无包膜,与周围
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可见多个囊腔,内含
淋巴液;当淋巴管呈囊状扩大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时,则称之为囊状水瘤(lymphangioma cysticum)。
脉管瘤系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冷冻、激光等,疗效均不太满意。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用
平阳霉素作为
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效果较好。
平阳霉素由平阳
链霉菌产生,主要成份是
博莱霉素A5,经过抑制
DNA合成而影响
细胞代谢功能;
不良反应少,副作用主要为
发热、
肺炎样症状及
肺纤维化改变。因此,临床上利用这一副作用原理治疗
血管瘤。
平阳霉素注入
瘤体后,在局部积聚,高浓度药物迅速破坏
血窦内皮细胞导致
血栓形成,使其变性、萎缩、退化形成纤维化,从而使瘤体消退治愈。
验方:①处方:郁金、枳壳、白术、紫胡、灵脂、红花、
鸡内金、茯苓、
杭芍各3钱,丹参、生
牡蛎各1两,
鳖甲5钱,木香、
砂仁壳各2钱,甘草1.5钱。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