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
能乐”。日本古典剧种之一。能约于日本南北朝时期从农村酬神的
“猿乐”(类似中国
唐代的
散曲)中分出,著名能奠基人
观阿弥(1333-1384)和
世阿弥(1363-1443)父子,尤其是后者在总结并吸收前人各种艺术的长处,使能发展成为一种以音乐、歌唱、舞蹈为主的悲剧型
歌舞剧。后于
室町时代,得第三代将军
足利义满(1358-1408)的保护、支持,能这一剧种才日益繁荣,确立了自己地位。
又称“
能乐”。日本古典剧种之一。能约于日本南北朝时期从农村酬神的
“猿乐”(类似中国
唐代的
散曲)中分出,著名能奠基人
观阿弥(1333-1384)和
世阿弥(1363-1443)父子,尤其是后者在总结并吸收前人各种艺术的长处,使能发展成为一种以音乐、歌唱、舞蹈为主的悲剧型
歌舞剧。后于
室町时代,得第三代将军
足利义满(1358-1408)的保护、支持,能这一剧种才日益繁荣,确立了自己地位。
谣曲(又称谣)指能的词章,其题材多取于《古事记》、《伊势物语》、《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等古典名著,文字优美华丽,讲究韵律,其间并缀以古典作品的名句、名歌,格调庄重典雅,故有“剧诗”之称。著名谣曲作者除世阿弥父子外,尚有观世之雅、
金春禅竹等。
五、“鬼怪戏”,这种戏剧的登场人物不多,有主角一人,配角一人,副主角和副配角若干人。主角第一次作为乡人出现,引出故事原委,退场后作为故事中死去的武将或美女的幽灵再次出现,载歌载舞地表现起故事的中心内容。
谣曲的结构分“序、破、急”三段。“序”段为故事的开端,“破”段展开故事情节,“急”段形成故事的
高潮,随之全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