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问遂(1918年7月24日-1999年2月19日),浙江
绍兴人。
沈尹默入室弟子,当代
中国书法大家。
人物概述
简介
1918年7月24日生,浙江绍兴人。师从
沈尹默。为其
入室弟子。曾在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上海出版学校和上海市青年宫任书法教师。现为上海中国画院
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上海文史馆馆员。书学论文曾入选全国第一、二届书学讨论会。为《
辞海》《美术辞典》书法词条撰稿人之一。师从沈尹默,为其入室弟子。生前曾任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文史馆馆员。1951年师从
沈尹默先生学习书法。1960年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参与筹建“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作品
1961年“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任主要业务干部。196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出版学校书法教师。《大楷习字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71年为韶山
毛主席纪念馆书毛主席《
七律·到韶山》大型
诗碑。1972年在《
文汇报》发表行草书
鲁迅《七律·自嘲》。1978年参加编写《
常用字字帖》行书部分,由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79年被选为上海市书法家首次访日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1980年任第一届全国书法展览会评委会委员。1981年参加在绍兴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发表论文有《论入帖和出帖》。为小学生书《
小学生字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1985年为小学生书《欧体大楷》字帖,由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86年荣获市文联颁发的首届
上海文学艺术奖。1989年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之邀赴香港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在港出版《胡问遂书法选集》。1991年应邀赴绍兴举办个人书法展览。1993年在
上海美术馆举办《胡问遂从艺六十年书法回顾展》。出版大型作品集《胡问遂书法集》。199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第四次个人书法展览。1995年荣获第三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胡问遂行书字帖》。
个人履历
1960年 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参与筹建“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1961年 “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任主要业务干部。
1962年 任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出版学校书法教师。《大楷习字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71年 为韶山毛主席纪念馆书毛主席《七律·到韶山》大型诗碑。
1972年 在《
文汇报》发表
行草书鲁迅《七律·自嘲》。
1978年 参加编写《
常用字字帖》行书部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1979年 被选为
上海市书法家首次访日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
1980年 任第一届全国书法展览会评委会委员。
1981年 参加在绍兴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发表论文《论入帖和出帖》。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小学生字帖》。
1985年 为小学生书《欧体大楷》字帖,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986年 荣获市文联颁发的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
1989年 应香港
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之邀赴香港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在港出版《胡问遂书法选集》。
1991年 应邀赴绍兴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1993年 在
上海美术馆举办《胡问遂从艺六十年书法回顾展》。出版大型作品集《胡问遂书法集》。
1994年 在北京
中国美术馆举办第四次个人书法展览。
1995年 荣获第三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胡问遂行书字帖》。
生平事迹
胡问遂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兄和姐均酷爱书法,伯父胡之光为
浙东书法名家。自幼耳濡目染,在方砖上练习书法,日临百字。35岁师从
沈尹默,研习法帖,读帖、临帖,务求“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反复琢磨如何下笔、
运笔、转折、交待。四年间,临颜真卿《
告身帖》逾千通,达到几可乱真地步。所临
书帖送师过目,竟误以为是“印刷
复制品”。
有一次,师徒一起临写《郑文公》,沈师对比两人临书后说:“你比我临得像。”胡问遂听了很高兴,以为在表扬自己。可仔细品味沈师临作,发现沈书神态、意趣深得原碑真髓。才恍然大悟,不能以形似为满足,当贵在得古人之神韵。
胡问遂早年学
柳公权,继学
颜鲁公,得厚重丰润之精髓,转习
褚遂良,得缜密灵动之韵致。后溯“二王”行草,兼及智永、
李北海、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等,数十年坚持不懈,尤得力于
北碑,并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擘窠行书最为著名,其名作
曹操《
观沧海》中堂,字大经尺,雄强峻利,气势磅礴。其书法浑厚凝重,洒脱灵动,气韵高雅,意态从容,是海派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并为博物馆、纪念馆、名胜地收藏或翻刻入石。
在习帖的同时,胡问遂对北碑亦深有研习。《始平公》、《魏灵藏》、《
郑文公》、《嵩高灵庙》等碑,均反复临写,将北碑的雄强恣肆融于自己的书法之中,把山隔水阻的碑与帖融为一体。书艺五体皆善,尤以擘窠行书最为著名,其名作曹操《观沧海》中堂,字大经尺,雄强峻利,气势磅礴。
艺术成就
作品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展,并在日、美、法、
新加坡、香港等
国家和地区展出。1989~1993年间,先后在香港、
绍兴、上海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1994年10月,在北京举办从艺60周年系列
回顾展。为教学需要,他深究书论,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学论文曾入选全国第一、二届书学
讨论会。为《
辞海》、《美术辞典》书法词条撰稿人之一。作品辑集出版字帖和书法集有《大楷习字帖》、《常用字帖》、《小学生习字帖》、《描红字帖》、《
楷书字帖》、《水写纸字帖》、《胡问遂行书字帖》等十余种,其中《大楷习字帖》
印量高达百余万册。
书法评论
一位书法家,在世的时候以书品和人品誉满书坛,离别同道和学生以后,风范依然,神韵长存,精气催人,这并不容易,但是胡问遂做到了。一位书学教育家,在世的时候曾牵动千万只习字之手,升华千万人的书法审美情趣,逝世以后,千万只习字之手和千万人的审美情趣依然不离
笔墨纸砚,并和胡问遂的
书道墨论汇聚成壮丽的水墨轨迹、文化风景,这并不容易,可是胡问遂做到了。每次目睹书艺大展和上百学子舒心挥毫的书坛盛事,都有这样的感悟。一位文化人,在世的时候以饱满的文化热情打动了一座城市、一个书坛、寻常百姓、千家万户,离开大家以后,城市、书坛、寻常百姓家以各种文化方式把这种文化行为化为城市的文化记忆、生活的
文化积淀和书坛的延续历史,这并不容易,然而胡问遂做到了。每次在城市的文化律动、生活的文化风采和百姓的文化追求中发现了胡问遂的
书论墨香及其文化滋润,都有这样的领悟。
胡问遂先生生于1918年,出生于文人辈出的浙江
绍兴,耳濡目染于大家墨韵,潜移默化于书道帖学。胡问遂
作为书法主体,他的书艺实践及其书道探索,已进行了成功的
文化积累,给我们一系列深沉跌宕的文化启迪。
书品与人品并重,为其一。胡问遂重书品,更重人品。他一生勤勉,从小在方砖上挥毫练字,把
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放成径尺大字而日临百字;以“书不惊人死不休”而暗中自励;用四年时间临了颜真卿《
自书告身》一千余遍;“为了谙熟技法,天天挥毫达十个小时,一天需用
毛边纸一刀”。他真诚相待,在书房中常年挂上“严以律己,诚以待人”的
自勉联;学生有求必有助,辅导之中见真诚;他把“率真”两字印上了《胡问遂书法集》的封面,以示书艺以“率真”为文化定向,他引领了“率真入书化质实”的艺术实践;当申城大型文化设施落成,他总是奉献
墨宝以示祝贺。他以情动人,说得十分精辟:“
书法艺术的高尚之处,正是在于一个‘情’字。这才是法外之大法,乃是艺术的真谛所在。这里寄语后学,切切不能忘记这一点。”他以情入书,虽厚凝雄浑却情真意切。他平和简静,孜孜以求而从容不迫,开拓“自家风貌”而水到渠成,险而不怪,平而不颇,聚墨不狂,
结体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