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前院长
傅延龄教授经过综合研究,也特意挥笔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题写:“中医药第一秘方集”。
公开出版的《
聊复集》有五卷,分别为《医阶辨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和《玉钥集》。未刊稿本有四部分,皆不见于今本《聊复集》之中。4种未刊稿本分别为《怪证汇纂》、批注《
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与《怪证方法》。其中《怪症汇纂》篇幅最大,占整个稿本的四分之三以上,收录御医整理的秘方偏方五百四十种,涉及各类疑难杂症,其中不乏“癌症”“肿瘤”“尿血吐血”、“消渴症”(糖尿病)、“中风瘫缓”和“白癜”等。
汪必昌,字燕亭,清代歙县人,乾隆甲戌年生(1754年)人,卒年不详。汪必昌在嘉庆年间被选入太医院,任职九年,并曾在嘉庆皇帝五十寿辰时受到封赏,其父也获赠官职。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汪必昌离开太医院返回家乡,在临行前根据其所学写出《聊复集》一书,同年由京都琉璃厂韫宝斋刊刻而广为流传。
《〈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作者汪必昌(字燕亭),另有著作已刊本《聊复集》五卷:《医阶诊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和《玉钥集》,传世最早的版本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刻印本。其中卷二《医阶辨证》早在民国时期,便被裘庆元(字吉生)收入《
三三医书》医学丛书,属于明清两代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又于1990年被选入《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丛书,堪为医学经典。此外,汪必昌还著有《伤寒三说辨》,传世最早的版本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汪必昌后人家刻本。
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研究员则表示:“当前某些疾病,中医西医都缺乏办法,我经过反复研究,感觉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内540种秘方偏方中,极可能找到解决方法。这点也许全世界都应该关注重视!”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针灸学院原院长
谷世喆教授在看过稿本后说,(《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之《针灸论》)内中有关针刺取穴和灸法论述中肯、可信、可用。尤其对灸法用艾原理适用症论述颇详,对恶疮、痈疽、惊痫、乳疮、少乳等用法于今也有指导意义。
在《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中,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汇纂了从春秋战国到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2200多年间中国中医药界治疗怪症(疑难杂症)的方法(秘方偏方等),并作了增补与批注。
收入该《汇纂》(《聊复集·怪症汇纂》)的秘方,大部分是他(清嘉庆朝御医汪必昌)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的结晶或他对民间散佚的原始医药资料的收集整理,而且是治疗各种怪症、难症、奇症的。医学古籍文献中,记载治疗怪症、难症、奇症药方的极少。南宋出现的《奇症方》仅收录药方38个,到明代医家也就把它扩大到了187个。这部《汇纂》的发现,将治疗怪症、难症、奇症的药方,扩大到了数百个。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陈先行、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罗琳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员姚伯岳等古籍文献专家,一致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属于孤本,文物价值极高,从版本学上来说,珍贵得不得了。”
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记载540种秘方偏方的孤本——《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研究,日前被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确认为科学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