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尼切里军团(
奥斯曼土耳其语:يڭيچرى;
土耳其语:yeniçeri;
希腊语:Γενίτσαροι;直译为“新军”),也译为加尼沙里军团(Janissaries)、土耳其新军、土耳其
禁卫军或苏丹亲兵,是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常备军队与苏丹侍卫的总称。最早是在
奥尔汗一世
贝伊统治时出现。在
穆拉德一世统治时期成为
常备军。1826年,在
马哈茂德二世统治期间废除。
简介
14世纪开始,
土耳其帝国在被征服的
巴尔干斯拉夫人家庭中,选出一些最强健的男童,使其改信伊斯兰教与学
土耳其语,并接受军事训练,组成一支称为新军的部队,是帝国第一支
常备军,成员定期接受评选和审查。他们是土耳其帝国最有战斗力的军人,首选主要是希腊人、保加利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及波斯尼亚人(后来包括罗马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乌克兰人、南俄罗斯人、
波兰人与亚美尼亚人)。若士兵有才能,可被提升至总督,甚至
国相。这些新军是奴隶,也是军队的中坚。他们在平时还担任警察,宫廷侍卫,消防队员。
新军信伊斯兰教苏菲派,名为
拜克塔什教团。他们是不许结婚的,这是为了保持一种强烈的军团意识(全天候监督以培养
纪律性)。只有退役的新军才可结婚。在作战时,他们在情势最吃紧时才出击,因此总是打胜仗。如苏丹没有新军支持的话难以即位,即使成功登基为苏丹政权也不会稳固。
从穆拉德二世开始新军即采用了
火枪火炮作为主要武器。他们的训练和战斗力在十五至十六世纪中成为全欧洲步兵的模范。
苏莱曼一世时期的
奥地利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在观摩了新军的驻扎和训练后哀叹欧洲没有一支军队能与之抵敌。新军的人数在初期很少,大约只有几千人,在苏莱曼一世后期扩充到二到三万人。在苏莱曼之后随着军纪逐渐废弛人数也不断增多,战斗力大幅下滑,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政治上的
利益集团并成为了国家的严重财政负担。
他们是不许结婚的,但到了苏莱曼一世时期,有所放宽。到了
塞利姆二世时代,几乎成为定制,职位传子,纪律败坏。到了穆拉德三世时代,为了庆祝王子的
割礼,人人皆可参军,至此完全丧失战斗力,在1683年
穆罕默德四世时期允许土耳其突厥穆斯林也可参军。到19世纪,由
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在1826年发动兵变废弃此制度。
其组建方式是从基督教村落里面挑选7到10岁的儿童,送到军营里面进行10年的严格训练而成。理论上不要求他们皈依伊斯兰教,不过多数最终还是成为了伊斯兰教徒。
军旗
苏丹亲兵的军旗是一口锅的图样,原因是苏丹亲兵的军阶是用烹调食物和行军做饭的词汇来命名的,像指挥官叫大厨,下一级的就叫发汤者等...(民以食为天,军以锅为旗 )亲兵各个联队就以锅为荣誉标志,一旦战锅旗遭到损坏或丢失时那就是这个苏丹亲兵联队的奇耻大辱,所以在日后的土耳其
近代化改革时代里,成为国家
毒瘤的苏丹亲兵们进行
反改革政变的信号一直就是打翻大锅。苏丹亲兵以衣服华丽、白色帽子和大
八字胡而闻名。
人员选拔
苏丹亲兵是
苏丹的
私人财产,或者说士兵实际上是奴隶。 在苏丹亲兵出现的最初两个世纪里,他们是苏丹最可靠的军队,对于自己的主人具有无限的忠诚。然而跟历史上其它类似军队一样,随着中央权利的衰落,加尼沙里军团开始演变成帝位左右者,就像千年前
罗马禁卫军一样。具有严格纪律的苏丹亲兵很少有逃亡的现象,而苏丹亲兵如此忠心耿耿的原因除了10年的军营训练外,巨大的利益回报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阿尔巴尼亚英雄
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Scanderbeg)大概是惟一有名的一个例外。早期的苏丹们几乎是
习惯性的从苏丹亲兵中挑选各级官员(包括officers,provincial governors,甚至
维齐尔(宰相))。统计表明在14,15和16世纪,三分之二的奥斯曼帝国大宰相(维齐尔)来自这些基督教奴隶们。正是这些锦绣前程吸引着亲兵战士们前仆后继地战斗到最后一刻。(注:维齐尔为
伊斯兰国家的一种高官,请教准确翻译)
苏丹亲兵是
土耳其部队中的菁英,能够在战场上给敌人造成最大的伤害。苏丹亲兵的特权象征是一顶戴在头上的白色高帽,这支部队允许每一名战士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武器,所以常常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各式各样的刀剑、弓弩和特制的
火药武器等等。到了公元十五世纪之后,土耳其人开始全面地使用火药武器。这支部队也可以说是由最优秀的
火枪手组成。
但苏丹亲兵不是世代相传,只有具备了过人能力和非凡成就,才能加入这支王国中最精锐的部队。不同于东方的武士和西方的骑士,出身高贵的世家并不能因
世袭制度,成为
近卫军中的一员。当欧洲的军团由贵族们(无论他们是否合适)指挥时,一名土耳其士兵的
军阶,完全由他以往的功勋所决定。在那个缺乏职业佣兵的时代,土耳其的军团拥有了几乎无敌的战斗力。
使命
由于训练有素,
苏丹亲兵成为
奥斯曼帝国军事机器中最可怕的部队。亲兵团的主体是使用弓箭的
轻步兵,当然作为从小训练的战士,他们在肉搏中同样是可畏的对手。然而,在1396年,耶尼切亚军团的规模还很小。在尼
科堡战场上,可能只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力量,对战局无法起到足够的作用。 因为耶尼切亚军团是个颇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关于它的兵力笔者想
多说几句。一直到1433年,Bertrandon de la Broquiere访问
穆拉德二世(Murad II)后在其记载的一个地方提到苏丹亲兵(Janissaries)已经扩大到3000人。不过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另一处提到苏丹军队惟一的正规步兵“Jehanniceres”有10000兵力,而当时
奥斯曼军队值得一提的正规步兵似乎应该就是苏丹亲兵。到Mahomet II的时代,Chalkokondulas指出苏丹亲兵已经有6000到10000人。到了Soliman the Magnificent的统治时期,苏丹亲兵已经发展到12000人并且在该王朝的末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公元1453年围攻君士坦丁堡时苏丹亲兵起了很大作用,之后
苏莱曼大帝时期苏丹亲兵还围攻了
维也纳。
废除
苏莱曼大帝死后苏丹亲兵7次叛乱,最后一次在1826年伊斯坦布尔叛乱时终于被镇压(不满于要效仿欧洲的
军队条例改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