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况,汉语词语,拼音是ér kuàng,意思是更何况,出自
宋代文学家苏轼《
石钟山记》。
【释义】而,古代同“尔”,代词,意思是“你或你的”,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况,表示
递进关系,相当于“何况”、“况且”等。。此处与而字搭配使用含有加重语气的意味,表反问,可译作“更何况”。
宋代文学家苏轼《
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这句话是
曹操在
官渡之战时,
袁、曹无论兵力、后勤补给都是对比悬殊,
袁绍以十余万人马对曹操的约三万人,在
关羽斩
颜良解了
白马之围之后,曹操“……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绍连营稍前,依沙□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时公粮少,与
荀彧书,议欲还许”。可见在解了白马之围后,不但官渡战场形势依然不利于曹操,而且粮草供给也已严重不足。所以当时很多人暗中与袁绍有往来,企图在曹操失败以后留个后路。
曹操在击败
袁绍之后,曾缴获了大量的曹操军中将领及
许昌官员和袁绍的暗中来往书信,曹操焚之而不问,说道:“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这句话表明了曹操对人心敌向的淡漠。
山涛是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情意甚笃,但是志趣其实并不相同,这从他举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与之绝交一事,即可说明。他走的是另一条入仕的道路。
汉代哲学家、
经学家董仲舒的作品《春秋繁露·对胶西王》有:“但见问而尚羞之,而况乃与为诈以伐吴乎!”
明代军事家、
政治家和
诗人刘基《郁离子·戚之次且》曰:“夫以其父之老与其母之言且不听也,而况於疏远之人乎?”
山涛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他谨慎小心地接近权力。在曹氏与
司马氏曹爽的官,而曹爽将败,故隐退避嫌。但当大局已定,司马氏掌权的局面已经形成时,他便出来。山涛与司马氏是很近的姻亲,靠着这层关系,他去见
司马师尚书吏部郎嵇康曾有《
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后人因此对山涛颇多鄙夷。虽然山涛并不像嵇康那样是非分明,刚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违俗而已。譬如他也饮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与其他人的狂饮至于大醉不同。
山涛生活俭约,为时论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杀后二十年,荐举嵇康的儿子
嵇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