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也,中文汉语,音zhěyě,古文中的语气词,一般被置于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不译。出自秦相
李斯《
谏逐客书》:“今乃弃
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者也,音zhě yě,中文汉语词汇,文言文中的常见用词,多数置于句末,一般认为作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不译。一说其意译为“……的东西”,“者”即“……的东西”,而“也”即文言文句末的语气词,不译。“者也”这个词最早出自于秦相
李斯的《
谏逐客书》,后世古文中亦多用此词。
《
论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战国
庄周《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墨翟《
墨子·
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
糠糟也。”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明·
张溥《
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因为“者也”在古文中非常常用,因此人又将“者也”作为古文言词的一个象征,并把“者也”与古文中的另两个常用词汇“之乎”拼连到一起,成为了现代词汇“
之乎者也”(zhī hū zhě yě,亦作“
者也之乎”),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常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喜欢古奥,也可以用以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语言或文章,其最早出自于宋代文学家文莹《
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