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天祜
清朝人物
翁天祜,清光绪12年(1886)丙戌科进士,是“百载商埠”汕尾东社出类拔萃、名噪一时的才子,官授福建浦城县知县,后为福建补用知府。
吟诗明志
翁天祜年幼时聪颖好学,十三岁能诵《十三经》。临习颜楷,既有颜体之沉雄浑厚,又能超脱其巢臼,揉合各派形成个人风格。
有一次举人黄汉宗来访,对翁天祜的书法大为赞赏,抚摸着他的头怜爱地对翁天祜的父亲说:“贤侄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小天祜听后,立即随口应以一诗,诗曰:“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而今正可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诗中道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果然,经过刻苦攻读,翁天祜终于在清光绪五年(1879)已卯科中举,后在光绪12年(1886)丙戌科中进士。被授闽省建宁府浦城知县,后调泉州府同安知县,官至福建补用知府。翁天祜一生为官清廉,在当地政绩昭著,深为福建同安一带百姓所称道。
巧题绢扇
有一天,乡郊后径约长托人在外地买回一把价钱不菲的绢扇,扇正面绘有一老叟倒骑牛背,悠闲地横吹着短笛,在夕阳西下、暮鸦归林时分涉水过溪。美中不足的是,此扇有画无诗。约长在乡亲们的指点下,慕名前往汕尾东社花井向翁天祜进士索墨求题。
约长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花井翁进士宅第,由于事前未曾有约,翁天祜这天正和一班乡绅们饮茶谈论一件要紧的事,约长自知无约不敢打断谈兴,只好呆在一边静候。翁进士见约长突然造访,便起身问其有何贵干。约长便把来意说明,翁进士因为有事要商讨,正忙着,对约长道:“我很忙,还是另请高明吧!”约长为了不虚此行,唯恐进士爷托诿而再三恳求道:“随便题些吧。”为了不让约长扫兴而归,翁进士唤家人端上笔墨,众人见他不假思索地在约长的绢扇上挥毫写上了“五六工上尺”五个字,便搁下笔继续与乡绅们的谈论。约长以为题好了,趋前一看,糟糕!花了这么多的钱银托人从外地买回的这把好扇,进士爷你就这样给我题了一行诗不成诗、句不似句的文字,看后哭笑不得,老半天不高兴。众乡绅亦一时不解地看着翁天祜的脸。正当大家犯愁不解的时候,只见翁天祜再起身提笔笑了笑在“五六工上尺”句子前略补几行,此时,众乡绅和约长便齐声喝彩,拍案叫绝。原来翁天祜所题的是一首绘声绘色的五绝:“骑牛踏浪花,惊动老人家。牛背吹玉笛,五六工上尺。”何谓“五六工上尺”呢?相当于“宫商角征羽”五音,亦即工尺谱,一种古乐谱,相当于“简谱”或“五线谱”,也就是民间戏班所谓的记谱“呼留公仙查”罢了。
续联酒楼
清末民初,汕尾港已成为明清以来一个重要贸易口岸,内通海城、公平、可塘等城镇,连接广惠潮梅四州,通过珠江、东江韩江、榕江等水陆通道,其经济辐射范围远及闽、赣、湘山区,外通香港、澳门、东南亚。市面繁荣景况,素有“小香港”美名。在汕尾港经商的大户有许多是潮籍、广府籍和客家籍人,他们有的开设带有茶座的酒楼,颇为客人所青睐。据说,清末,汕尾港有一“美成”酒楼开张,酒楼商家为了提高知名度,特地请文人为酒楼拟出“美酒留春邀客醉”的上联(出句),面向社会重赏征求下联(对句)。一时应征者极众,经精心挑选,最后,以汕尾东社翁天祜进士的佳句“成汤消夏为君昏”入选。翁进士的下联非常巧妙地嵌入酒楼名“美成”,并以“成汤”的历史典故,语意双关,全联浑然一体,对仗工整,词意贴切得体深为众人赞赏。成汤——既指煮成菜肉之汤,又兼指商朝开国之君的“成汤”。以此使“为君昏”合情合理,与出句“邀客醉”对得天衣无缝,实属佳作。
匾讽戏班
清末光绪年间,海丰县有一戏班,雅号叫“安东戏班”。该班成员自班主到艺员大多数是骨瘦如柴的“瘾君子”。每逢演出,不是呵欠连天就是无精打采,或者信口胡诌张冠李戴。
有一次,该戏班到汕尾港演出,观众厌恶其行为,台下嘘声四起倒彩不迭。演出后班主竟厚着脸皮携礼前往东社拜见花井翁天祜进士。进士心领神会:此公无事不登三宝殿,必为索求墨宝而至也。果然,班主希望借翁进士的名望为该戏班题匾歌功,以兹冲淡狼籍的声名。
翁进士一生憎厌不端行为,为不失礼节,脑筋一转、计上心来欣然命笔一挥而就。顷刻四个苍润凝练古朴稚拙的何体跃然纸上:“案兰独魁”。班主眉飞色舞喜不自胜,但不知何解。原来,案兰独魁者,赞誉溢美之辞也。乃吹捧该戏班如案头兰蕙独占花魁。班主大喜过望捧上酬银点头哈腰而退。班主立即请人装裱悬挂于戏馆客厅中央,逢人便吹,好不得意洋洋
安东戏班声名狼藉,人所皆知,何以进士爷题此言过其实之横匾?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此事传到举人黄汉宗耳里,他也很纳闷,便亲往戏馆看个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不禁哑然失笑拍案叫绝:“妙、妙、妙,妙极矣哉!”原来“案兰独魁”四个字以浓淡墨所书成,浓墨所含四字乃“安东狗鬼”也!“案兰独魁”之中间 “兰”、“独” 两字一定要用繁体字,否则“东狗”二字则无处藏身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3:01
目录
概述
吟诗明志
巧题绢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