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叶丁香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
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ey)是木樨科丁香属的直立灌木。株高1-4米;树皮呈片状剥裂;枝灰棕褐色;叶为羽状复叶,小叶片对生或近对生,卵状披针形、卵状长椭圆形至卵形,叶缘具纤细睫毛;圆锥花序由侧芽抽生,花序轴、花梗和花萼均无毛,花冠白色、淡红色,略带淡紫色,花冠管略呈漏斗状,裂片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花药黄色;果长圆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木樨科丁香属的直立灌木,株高1-4米;树皮呈片状剥裂。枝灰棕褐色,与小枝常呈四棱形,无毛,疏生皮孔。叶为羽状复叶,长2-8厘米,宽1.5-5厘米,具小叶7-11(-13)枚;叶轴有时具狭翅,无毛;叶柄长0.5-1.5厘米,无毛;小叶片对生或近对生,卵状披针形、卵状长椭圆形至卵形,长0.5-3厘米,宽0.3-1.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常歪斜,叶缘具纤细睫毛,上面深绿色,无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无小叶柄。
圆锥花序由侧芽抽生,稍下垂,长2-6.5厘米,宽2-5厘米;花序轴、花梗和花萼均无毛;花梗长2-5毫米;花萼长约2.5毫米,萼齿三角形,先端锐尖、渐尖或钝;花冠白色、淡红色,略带淡紫色,长1-1.6厘米,花冠管略呈漏斗状,长o.8-1.2厘米,裂片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长3-4毫米,先端锐尖或圆钝,不呈或略呈兜状;花药黄色,长约1.5毫米,着生于花冠管喉部以至距喉部达4毫米处。
果长圆形,长1-1.3厘米,先端凸尖或渐尖,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羽叶丁香为中国特有种,产于中国内蒙古和宁夏交界的贺兰山地区以及陕西南部、甘肃、青海东部和四川西部。星散分布于陕西秦岭中部、四川、青海、贺兰山等局部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
羽叶丁香在青海省的天然分布范围非常狭小,仅分布于孟达林区,属濒危物种,在大通河下游也见到了羽叶丁香的天然分布,虽然分布的区域范围非常局限。这一事实说明,该地区与孟达林区存在地缘联系。
生长环境
分布区的气候夏凉冬冷,无霜期短,年平均温6-16℃,最低温-12℃以下,年降水量257-900毫米,多集中于7-9月。土壤为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为阳性树种,具有喜光、耐寒、抗风、稍耐阴、耐旱等特性,长在海拔2600-3100米的山坡灌丛或郁闭度较小的针阔叶混交林下。
主要伴生植物在秦岭有华山松pinus armandiiFranch.、红烨Betulaalbo-sinensis Burk、lbo-sinensis Burk.、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西北栒子Cotoneaster zabelii Schneid.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等。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为播种繁殖
种子结构
羽叶丁香种子采自陕西宁陕县。分别将羽叶丁香的种皮去除,用FAA固定,用番红——固绿染色,按常规石蜡切片法制成永久切片。
羽叶丁香种皮坚硬致密,故采用将种子用清水浸泡后,徒手制成切片进行观察。厚而坚硬、骨质,用软化剂处理无效,后用小钢锯在果皮中部,沿横向、径向和切向三个切面锯取小块果皮,用油石磨至约0.1mm,磨片呈半透明状,水洗后,番红染色,脱水,透明,加拿大树胶封片。组织化学成分鉴定用新鲜材料做徒手切片,试剂滴染显色反应来判定。羽叶丁香果实为蒴果,表面光滑,呈圆柱形,果长0.5-1.4m,先端钝,具小尖头,果内含有2-4枚种子。种子褐色,属双子叶有胚乳类型。背部有纵胁,纵剖面呈长梭形。胚长约占种子长的三分之二,为长棒状。
羽叶丁香种子的两片子叶、胚根、胚轴的形态建成虽已完成,但两子叶间生长锥呈凹陷状,说明胚芽形态并未完成形态建成,这或许是造成种子繁殖率低的一个因素。
种子的种皮、果皮结构及含有物直接影响着种子的萌发。羽叶丁香果为蒴果,成熟后开裂,种皮除最外一层紧密排列的柱状厚壁细胞层可能影响种子的透水、透气性,从而对种子萌发形成机械阻碍,是羽叶丁香种子繁殖率低的另一个因素外,其内侧多层薄壁或厚壁细胞由于其排列均呈疏松状,故不会成为种子萌发的障碍。华榛种皮虽极薄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但其果皮由呈柱状紧密排列的栅栏状石细胞层和多数近球形的、排列紧密整齐的厚壁细胞堆积层组成,因而具有高度的不透气、不透水性,难以满足胚正常生长所需的水、气条件;另外果皮中不同形态的石细胞彼此纵横交错,相互嵌合,形成坚固的机械实体,萌发的幼胚不能穿破果皮的机械障碍而萌发,这是造成华榛种子繁殖力低的主要原因。
主要价值
观赏
羽叶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灌木,经野外调查、引种试验与分析,首次掌握了其生长规律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并对其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的评价,认为是适合中国西北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区生长的良好的观赏树种。其花繁色艳,叶形奇特,可丛植于公园、庭院、建筑物旁,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
药用
根、枝:辛,微温。降气,温中,暖肾。用于寒喘,胃腹胀痛,阴挺,脱肛;外用于皮肤损伤。
羽叶丁香是中医、蒙医的名贵药材,曰山沉香,为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根,除净外皮,晒干。具有降气,温中,暖肾,治寒喘、胃腹胀痛、子宫下垂、脱肛、外伤、皮肤伤等功效。
附方
【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 Yǔ Yè Dīnɡ Xiānɡ
【别名】山沉香(《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根,除净外皮,晒干。
【原形态】直立灌木,高可达3~4米。树皮灰褐色。羽状复叶;小叶7~11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短柄,先端圆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蒴果红褐色,长不足1厘米。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灌木丛中。
【性味】辛,微温。
【功能主治】降气,温中,暖肾。
【附方】 ①治寒喘:山沉香一钱五分,五味子、附子各二钱。水煎服。
②治胃腹胀痛:山沉香、小茴香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③治子宫下垂,脱肛:山沉香适量,烧烟熏患处。
④治皮肤擦伤:山沉香烧灰,加香油调成糊状外涂,可防止发炎。(性味以下出《宁夏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保护现状
种群现状
濒危种。羽叶丁香为中国特有种。星散分布于陕西秦岭中部和四川、青海的局部地区。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和森林砍伐而导致生境破坏,天然资源不断减少,即将陷入绝灭的险境。
羽叶丁香形态奇特,对于研究丁香属的系统发育、地理分布以及中国中部植物区系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贺兰山羽叶丁香引种与开发”是阿拉嘎教授的自费研究项目,这一次是为考察而来。在腾格里沙漠东缘格林滩的一片沙地上,中见到了阿拉嘎和陈大夫自费种植的约两亩羽叶丁香。由于缺少经费而无法正常管理和养护,三年了,地里有了杂草,树苗长势不良,花开星点,枝叶懒散,同峡子沟的野生羽叶丁香无法相比。但毕竟引种成功。
保护措施
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和森林砍伐而导致生境破坏,天然资源减少而濒危。太白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陕西户县和青海循化建有林场,贺兰山峡子沟设有特种保护区。将该种列为保护对象,加强管护,促进生长。并积极开展繁殖试验,扩大种植范围。羽叶丁香的情有独钟缘自她对贺兰山蒙药材的开发保护与研究。阿教授研究羽叶丁香多年,写过不少关于羽叶丁香的分布、生长环境、保护、药用研究的论文,多次自费雇车来过峡子沟,对于这里的山、水、植物、草木、地形,特别是峡子沟里羽叶丁香的分布、生长、习性等,熟于胸中。阿教授的执著不只体现在她对羽叶丁香的保护与研究
参考资料
羽叶丁香 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羽叶丁香.中医世家.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09:2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