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是2011年
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魏徵、虞世南、褚遂良。
作品简介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我国古代唐朝的治政书籍的选辑。唐初著名谏官
魏征及
虞世南、褚遂良等在贞观初年受命于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
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治要》取材于
六经、
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于
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
《群书治要》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博而要”。魏徵等人博采经、史、子典籍六十五种,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删其繁芜,择其精粹,浓缩成五十卷的珍本。魏徵乃经国之大器,兼具高尚之道德与卓越的史识,这更使得《群书治要》成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经典之作。
然而这本史诗巨著却因雕版印刷术尚未发明而未普及,加之唐末战乱致使此书失传,幸得由日本
遣唐使抄录带去日本,经过多代人共同努力,终于使这本书重见天日,实乃:“不幸之万幸”。
作品目录
第一册
【缺】卷 四 春秋左氏传治要(上)/127
卷 五 春秋左氏传治要(中)/129
卷 六 春秋左氏传治要(下)/169
卷 七 礼记治要/209
国语治要/273
韩诗外传治要/285
卷 九 孝经治要/301
卷十一 史记治要(上)/405
卷十二 史记治要(下)/447
第二册
卷十 四 汉书治要(二)/7
卷十 五 汉书治要(三)/43
卷十 六 汉书治要(四)/79
卷十 七 汉书治要(五)/117
卷十 八 汉书治要(六)/157
卷十 九 汉书治要(七)/189
【缺】卷二十 汉书治要(八)
卷二十一 后汉书治要(一)/225
卷二十二 后汉书治要(二)/265
卷二十三 后汉书治要(三)/307
卷二十四 后汉书治要(四)/345
卷二十五 魏志治要(上)/383
卷二十六 魏志治要(下)/433
卷二十七 蜀志治要/481
第三册
卷二十七 吴志治要(上)/1
卷二十八 吴志治要(下)/21
卷二十九 晋书治要(上)/57
卷三 十 晋书治要(下)/99
阴谋治要/173
卷三十二 管子治要/181
卷三十三 晏子治要/221
司马法治要/257
卷三十四 老子治要/209
列子治要/297
墨子治要/305
卷三十五 文子治要/321
曾子治要/359
卷三十六 吴子治要/367
商君子治要/375
尸子治要/383
卷三十七 孟子治要/415
慎子治要/425
卷三十八 孙卿子治要/467
第四册
卷四 十 韩子治要/41
新语治要/65
贾子治要/81
卷四十二 盐铁论治要/135
新序治要/149
卷四十三 说苑治要/177
卷四十四 桓子新论治要/209
卷四十七 刘廙政论治要/331
政要论治要/351
卷四十九 傅子治要/417
卷五 十 袁子正书治要/457
编者后记/507
后世影响
《群书治要》虽然诞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书中的治国思想实为中国古圣先王治国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国
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几千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作为一部
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卷,
唐太宗以《群书治要》为鉴,以“圣贤”为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于为君、择人、施政、教化,其脉络是显而易见的。故《群书治要》理所当然地成为唐太宗之后,历代君王乃至辅臣和各级官吏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当今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也认为,该书可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国安民的经验汇编,
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大纲,
大唐‘
贞观之治’的施政指南,当今领导干部的从政参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读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然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然而,中国古圣先贤之
文化教育,却历久弥新。我们相信中国先哲的智慧,依然是解决当代许多问题的良方。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时期的“四库全书”。
当代佛门的一位高僧大德如此说道:就像英国汤恩比博士所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的疑难杂症,只有靠中国的
孔孟学说和
大乘佛法。唐太宗编的这部书,应该送给全世界每个国家去学习。所以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就是中国人文化的世纪。中国人拯救全世界,不是政治、军事、科技、经济贸易,而是
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理念之所以能够得到承传,最重要的是祖先留给我们无比智慧的符号,
中国文字文以载道的载体文言文。《群书治要》正是汇集先贤智慧的文言宝典,从八万九千
多卷书中选出来的。《群书治要》是千百年来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和经验,它的思想是历久弥新的,应该也必将成为解决当代中国诸多
社会问题的良方。
版本信息
出版时间:2012-5-1
I S B N:9787514902075
开本:32开
页数:28册
作者考证
据阮元考证,《群书治要》第一编者,应为
萧德言,《
四库未收书提要》(《揅经室外集》卷二(揅音研))*《羣书治要五十卷提要》曰:《
唐书.萧德言传》云(按:《唐书》者,《
新唐书》也):“德言赍赐尤渥”,然则书实成于德言之手,故《唐书》于魏徵、虞世南、褚亮传,皆不及也。
书籍历史发展
唐末亡佚 中土失传近千年
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 然因当时中国
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
宋史》亦不见记载。所幸者,此书经由日本
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 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据日本
尾张国校督臣细井德民在天明五年刊印《群书治要》时写的考例中记叙,早在公元13世纪日本
镰仓幕府第五代武将军
北条实时(亦称
金泽实时),因其“好居书籍”,故在发现《群书治要》后,请中秘书写“以藏其
金泽文库”,《群书治要》因此得以传世。后来,此书归德川家康,他在得到这个本子后,曾于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
活字排印。但此时的《群书治要》已经缺失卷第四、卷第十三和卷第二十,残存四十七卷 了。半年后,《群书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册。不幸的是,此时德川家康突然去世,印本只是分赠给了德川家康的后裔
尾张、
纪伊两家藩主。事实上等于没有
公开发行,所以流传在外间的不多。 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
尾张藩主家的
大纳言宗睦,有感于《群书治要》未能流布,便从枫山官库中借得原“金泽文库”藏僧人抄本《群书治要》,重新校刊。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赠诸藩主和各位亲臣。这就是今天流传于世的天明本《群书治要》。
清代《群书治要》
《
宛委别藏》系
嘉庆皇帝(1795-1820在位)在故宫
养心殿的藏书总称。《四库全书》修纂结束后,
阮元巡抚浙江时,发现大量《四库全书》未收的精
本善本书籍。遂留心搜访,先后求得175种(《群书治要》即其中之一种),并依《
四库全书总目》例,为每书撰写提要,随书奏进皇帝。嘉庆帝十分高兴 ,遂据传说夏
禹登
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亲笔赐名《宛委别藏》。
《
丛书集成初编》,
王云五主编。
商务印书馆于1935-1937年陆续印出,已出3467册,由于战乱,未出者533册。《群书治要》是其中之一种。1985年起
中华书局用上海商务印书馆本
影印,未出者亦补齐,共4000册。
《羣书治要》再回东土 两岸高层齐关注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原驻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过
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天明时期出版的《群书治要》,交给
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该会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对《群书治要》选用的65部典籍进行考证、点评,分篇今译,并进行了标点断句和勘误,集结
成书,名为《
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考译》一书于1996年开始策划,编译工作启动于1998年,在此期间,在故去的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符浩同志和习老的夫人共同的关心下,《群书治要考译》的工作历经数年,终于圆满完成,习仲勋同志生前曾为《群书治要考译》一书题词:“古镜今鉴”。2011年6月,该书由
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无独有偶,据中央电视台《
海峡两岸》报道,2011年5月,马英九先生也将《群书治要》一书赠送给台湾
国民党的
民意代表。《群书治要》在成书一千多年之后,仍受到高层人士之如此关注,可见其千古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