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启疆(1902-1940),苗族,贵州松桃达车人,云南讲武堂毕业,从军衔至国军上将(殁后追授),官至国军82师师长,史有抗日名将之称。1937年,罗启疆任国军独立34旅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江苏常熟、无锡等地堵击日军。1938年,罗启疆任国民革命军第82师中将师长,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1940年,罗启疆率部参加长沙会战,4月在岳阳激战中突发阑尾炎故去,时年38岁。
人物生平
罗启疆,贵州省松桃县长兴张坝堰人。其父为当地团总,家道殷实,颇有势力。幼好军伍,曾在贵阳省立模范中学读书,随父办团务、练乡勇,后率亲友投靠驻扎秀山的川军罗觐光师,被保送云南讲武堂深造,1924年毕业,委任为师警卫营营长,奉命回松桃招兵。
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
王天培)教导师师长
吴勉安(松桃县大坪人)奉命回松桃招募兵员,罗启疆被委任为教导师第1团团长,随即北伐,1926年改任军直属独立团团长。1927年,在河北“夜袭沙沟,鏖战临城”,英勇冲杀,救护有功,擢升为少将团长。
不久,王天培赴南京被扣杀。这时,
何应钦等企图清洗王天培的亲信,把第10军权力夺过来。暗中拉拢
杨胜治并示意罗启疆,要罗排挤王氏弟兄(
王天锡、王天生)。何应钦委任杨胜治(铜仁县人,29师师长)为第10军军长,罗启疆为30师副师长(代理师长之职,兼第3团团长),意在拉拢罗启疆,逐步褫夺王氏弟兄的兵权。但罗启疆感恩于王天培,仍与王天锡(10军副军长兼28师师长)关系密切。
第10军改编奉命进驻合肥过程中,罗启疆与王天锡等密谋,拟将部队拉走,投向江西
朱培德,事情败露,杨胜治委派张来东任30师师长。部队行进至安徽滁县时,罗启疆率亲信人马趁机脱离险境,于1928年春到达湖北英山,即与桂系取得联系,暂住广济。不久,奉令截击蒋系的独立第2师(师长贺对廷),见双方实力差距大,罗启疆假意投诚,设“鸿门宴”,智擒了贺对廷,被委任为独立第2师师长。是年冬,罗启疆部整编为51师(师长
李品仙)153旅,任旅长。
1929年春,
唐生智接任第5路军总指挥,153旅移驻河南巩县,罗启疆深知险恶,带一个连回家省亲,妥善解决了与姚雨珍弟兄的杀父之仇,在松桃各界人士中产生很大影响,罗启疆也立马组建起3个团。因投靠
毛光翔不利,适值川军
赖心辉22军途经秀山,被委任为第4师师长,开赴恩施,因变故,经与武汉行辕主任
何成浚接洽,罗启疆部暂编为第19旅,间接成为蒋系的建制军队。
1930年秋,暂编第19旅改为独立34旅,在随县、枣阳一带参与“剿共”两年,扩充了实力。1932年冬,罗启疆在随县开办一个随营干部大队,培植一批亲信骨干,又扩建修理和制造武器的兵工厂,后转移到湖南,在泸溪成立旅留守处。1934年秋,罗启疆部调驻湖南常德、桃源一带,与红二、六军团
贺龙、
萧克部接触。
1936年夏,桂系以
蒋介石不抗日为由,公开反对蒋介石。罗启疆部奉令驻防榕江、三合(现三都县)一带,监视桂系行动。罗启疆曾与
李宗仁、
白崇禧达成秘密协议。1937年春,调到黔东南镇远、黄平、三穗以及铜仁、松桃一带担负保护京滇公路和清剿土匪的任务。
1937年夏,独立34旅驻镇远一带整训。
卢沟桥事件发生,罗启疆即向蒋介石发电,请调该旅赴华北前线抗日,蒋复电待命行动。“八·一三”淞沪事变,上海遭到日军进攻,形势危急,令罗启疆率部开赴南京待命。
9月底蒋介石召见罗启疆,令其继续开赴太仓,归20集团军司令
罗卓英指挥,防守浏河、大场、绿渡桥一线。当时日寇并未向该线进攻。直到日寇从乍浦登陆,威胁后方,全线被迫后撤,独立34旅奉命在无锡、常州、句容一线,节节堵击日军。
南京失守后,罗部转战安徽南浔一带,攻打宁国的日军阵地扁担山,以掩护全线出击。罗启疆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反复冲锋,三次肉搏,终将日寇击退,夺取了扁担山,因连续作战,伤亡惨重,损失极大,缩编为一个团,由张鹏霄任团长,编入
吴奇伟的第4军90师。罗启疆奉命回松桃、秀山重建队伍,他在武汉向何成浚表明意愿,获得预备第13师的番号,在长沙、南昌、武汉等地设收容所,广贴告示收容招募兵员,不到一个月就集中3000余人。
1938年春,罗启疆率部来到秀山,组建成3个团(共8000多人)及师直属连队,开赴江西分宜、新余一带驻防。不久,预备13师因与82师整编,番号撤销。整编后的82师约2万人。罗启疆继任82师师长后,开赴湖北大冶,防守石灰窑、苇沅口、半壁山一线,阻击日寇。这一线阵地多次受到日军猛烈攻击,激战数日,损失较大,退守湖南岳阳的黄岸市、灵官桥、蒋家大屋一线。
82师拨归79军辖制,军长
夏楚中是蒋介石的嫡系,撤销了82师原有的旅编制,把6个团缩编为1个建制团和1个转战补充团,罗启疆甚为愤慨。是年日军进攻长沙,82师奉命在平江、浏阳一带阻击日军,担任相士山、麓孤山一带敌后游击任务。
罗启疆派
毛定松团担任敌后游击,首先控制了敌占区的维持会,从而获得日军活动的情报,掌握日寇活动的规律,采取小部队夜袭、扰袭,并乘敌军运输补给品或换防时,中途伏击,给日军造成较大损失,缴获颇多,战果显著。日军的作战指令特别指出:“当心罗匪毛支队的游击”。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当时77军奉命从北面进击,
王甲本师从正面强攻受挫后,罗启疆师接令沿岳麓山渡捞刀河,从侧翼袭击长沙北门;攻占北门后,掩护全军正面反攻长沙。考虑到敌人装备优良,又占据有利地势,且戒备森严,不仅攻占北门不易,即使攻占后,如友军配合不及时,战斗组织不完备,不但完不成任务,还可能陷入覆灭境地。
罗启疆召集团长以上军官研究进攻方案及兵力部署,决定利用夜间,组成若干梯队,轻装秘密接近,出敌人不意突然袭击。先头梯队一经得手,后续梯队迅速跟进扩大战果,巩固已经占领的阵地,等待友军配合作战。罗启疆派杨恩贵团组成第一线突击梯队,亲率毛定松团组成第二线突击梯队。
杨恩贵团在夜幕中顺利渡过了捞刀河,向防守北门之敌军发起攻击,由于敌军炮火猛烈,据险顽抗,一时难以得手,毛定松团再次发起进攻,顿时士气大振,经过反复冲杀,终将据守北门之敌击溃,82师攻占北门后,迅速巩固阵地,并向两翼席卷。此时各友军亦按计划同时向敌军发起猛攻,终将日寇击溃。各地报纸对于收复长沙和82师的战绩给予宣传。
1939年夏,82师在黄岸市一带,一面严密防守,一面积极整顿部队,准备迎接新的战斗。1940年春,罗启疆突患急性盲肠炎,师部当即挑选精壮士兵12人,准备连夜迅速抬往长沙医治(因公路破坏,车辆不能通行),刚启行不远,罗即呼疼痛难忍,强令仍抬回师部,就地医治。由于病情急剧恶化,在手术中停止了呼吸。
亲属成员
孙子:罗旭
后世纪念
罗病逝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发褒扬令:“罗启疆积劳病故,殊堪震悼,着追陆军上将,遗迹交国史馆编纂,葬于衡山”。当时在黄岸市师部驻地举行隆重活动近一月,并派员赴衡山营造墓穴和墓碑,运往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