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
正统十年二月十五日,为罗什寺院颁发了大藏经,并下了圣谕,谕中道:“刊印大藏经,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置陕西
凉州大寺院,永充供养。”此谕现完好保存于
武威市博物馆;
清
康熙二十六年《重修罗什寺碑记》载,经过重修的罗什寺“前后三院,焕然一新,乃五凉之福地;壮丽改观,诚
河西之胜地也”;
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
武威市内,是古代丝绸贸易的商路,也是佛教传播的道路。地处丝绸之路要津的
河西,在佛教东传的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陆续来中国的高僧达100多人,其中很多人与
凉州有关,但是关系最密切、又最负盛名的要算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于公元350年生于
新疆库车,出身在世代相国之家。祖先是印度人。他从小以精通佛学而闻名。后来到今克什米尔等地从许多名师学习和讲学,研究佛经,造诣很深,一时道流西域,名播东国,被龟兹王亲自从
阿克苏迎往龟兹新寺,奉为国师。西域诸王每次听罗什讲经,都是长跪座侧,让罗什踩背而登。罗什大名,传播西域诸国。
公元382年,
前秦王
苻坚令骁骑将军
吕光等率兵进军西域。临走时苻坚对吕光说:我伐
龟兹,不是为了贪他的地方,而是为了得到鸠摩罗什,贤哲的人是国家的大宝。
公元385年,吕光破龟兹,征服西域30余国,得鸠摩罗什和2万多峰骆驼,满载而归。途经凉州,听说苻坚“
淝水之战”遭到大败 ,被部将
姚苌所杀,便不再东进,在凉州建立了
后凉国,定都姑臧(今凉州)。从此,鸠摩罗什就住在凉州,讲经说法,传播佛教达十七八年之久。他钻研汉语,达到十分精通的程度,为他后来的翻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401年,姚苌的儿子
后秦国王
姚兴迎鸠摩罗什到长安,尊为国师。应后秦王姚兴之托,开始了他的译经事业。他在中国有弟子3000,在长安曾有数百人随他学习译经。他是十六国时期三大僧人(佛图澄、释道安、鸠摩罗什)和中国四大翻译家(玄奘、鸠摩罗什、真谛、不空)之一。
公元409年,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享年60岁。现存武威市北大街西侧的罗什寺旧址是鸠摩罗什驻锡译经之处,
罗什寺塔即为葬舌之地。
罗什寺塔与武威市城东北隅的双塔遥遥相望,构成“文笔三峰”,为
凉州八景之一。
罗什寺塔八角十二层,高32米,塔底周长25米,全部用条砖砌成。塔四周有砖砌花栏宇墙,门向东开。下起第三、五、八层均设门,最上层面向东设小龛,内置佛像一尊。每一层施平砖叠涩式腰檐,角俱翘首,下系小风铎。塔刹为葫芦式铜质宝瓶。